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贸易、经济发展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现有文献主要探讨贸易、经济发展对于陆地污染的影响机制,而忽视近海污染转移效应。文章选取2003-2016年沿海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城市对外贸易与工业废水排放量负相关,但与近海污染正相关,说明存在污染转移效应;沿海城市的近海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形曲线的关系,不符合EKC假说。本研究结论表明应从陆海统筹角度治理环境污染,抑制污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最新勘探资料,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及其区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前比较现实的勘探目标,展示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海建筑用海砂勘查回顾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近海的地质调查及区域填图工作,80年代起在近岸水域进行了针对重砂矿的相关调查研究,90年代中后期,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岸建筑用海砂矿产的勘查工作迅速兴起,形成了遍布我国海岸线的几十个矿区。自2004年起,在我国近海海域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圈定了9个潜力区块,实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分析我国近海海砂勘查评价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近海海域建筑用海砂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工作及建议,以对我国近海建筑用海砂矿产调查、评价及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江苏近海海域是具有数十年历史的鸟类学研究地区,对于海洋性鸟类繁殖、保护以及江苏省鸟类名录的修订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首次系统调查、整理了近40年间江苏近海海域鸟类多样性,分析了鸟类多样性的群落结构及与风电、养殖的关系特征。通过对连云港、盐城和南通近海海域以及少数离岸岛屿4个季度的野外调查,共计发现鸟类69种2 393只,隶属于11目27科。其中,雀形目和鸻形目是近海海域鸟类的重要组成类群,鹱形目、鲣鸟目和潜鸟目在江苏近海海域稳定存在。本研究将江苏近海海域记录鸟类丰富至182种。2020年调查发现的鸟类物种占总记录鸟种数的37.91%,首次记录到的鸟种有27种。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风电建设与鸟类多样性在距离尺度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筏式养殖与鸟类多样性在距离尺度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近海海域鸟类对风电场具有明显的规避倾向,而对筏式养殖区域具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针对当前江苏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较低、人为干扰严峻的背景下,本文研提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建议,为近海海域空间优化和保护地体系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近海潮流和余流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近年来浙江海岸带和海岛调查的实测海流数据,研究了浙江近海的潮流、余流特征和分布规律。由实测数据得到调和分析的一些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分析了浙江近海的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最大可能流速、M2分潮潮流椭圆、潮流的垂直分布及冬、夏季的余流分布,从而对浙江近海整个区域的潮流、余流特性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气象卫星用于近海污染监测及赤潮预报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污染逐年加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因此,监测近海污染和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用NOAA/AVHRR数据,分析近海水域污染状况,并探索赤潮发生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敏  曾健  杨伟锋 《海洋学报》2018,40(10):32-41
同位素在确定物质来源、指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定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速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常用的稳定同位素(13C、15N、18O)和放射性核素(14C、234Th、232Th、230Th、228Th、210Po、210Pb、137Cs、226Ra、228Ra、224Ra、223Ra)为对象,介绍它们在揭示海洋有机质来源、食物网结构、水体缺氧机制、氮循环过程、颗粒动力学、海底地下水输入、有机地球化学过程、沉积年代学等方面的应用,侧重于总结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同位素示踪取得的进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百年来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于同位素示踪揭示的近海富营养化和沉积环境的演变规律表明,我国近海生态环境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持续的变化,特别是在过去20~30年时间里,近海生态环境的变化尤为剧烈,反映出人类活动是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未来需要通过发展新的同位素技术及拓展更广泛的应用,围绕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突出问题,重点揭示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变化速率和作用机制,从而系统地掌握近海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刁学贤 《海洋通报》1997,16(4):67-71
本文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了青岛海滨及近海百年一遇的基本风压,结果表明,青岛海滨和近海的海面基本风压可分别取47kg/m^2和78kg/m^2,两地各相同高度的基本风压之比为1:1.65。  相似文献   

9.
近海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最集中的地带,在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时,考虑近海环境资源的投入,是促使近海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对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资源的损耗加以货币化评估则是其重要的前提。文章在阐述近海环境资源损耗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近海实物资源、空间资源和环境服务功能的开发利用入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资源造成的损耗,进而探讨了其货币化评估方法和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β多样性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根据2020年在烟威近海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Mantel检验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驱动烟威近海鱼类群落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烟威近海调查共出现鱼类33种,其中优势种有3种,鱼类群落的β多样性均值为0.711~0.737,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全部鱼类群落和弱扩散鱼类群落β多样主要以物种替换(周转)组分为主,强扩散鱼类群落β多样性由丰富度差异(嵌套)组分来解释;空间距离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烟威近海鱼类群落β多样性,离岸距离OD是影响烟威近海鱼类群落β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地理距离GD是物种替换的决定性驱动因子,环境因子影响了弱扩散鱼类群落的丰富度差异。表明空间距离驱动烟威近海鱼类群落β多样性的作用强于环境过滤,扩散限制是其β多样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烟威近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库水质监测是水库水质评价的重要依据,通常需要现场采水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与分析。然而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库区无船、情况复杂等,只能获得沿岸水样,导致水质监测结果无法代表水库整体水质质量。本文针对水库的水样离岸采集,基于自研发的无人船系统,设计集成了采水泵,并利用无人船位点跟踪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定点遥控采水样功能。在青岛棘洪滩水库,利用该系统,设置了两个采样点(离岸50 m和离岸1300 m),并成功获取了水样。在实验室内,利用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设备,完成了所采集水样的水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人船应用于水库水样离岸采集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该海域潮流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用二维乎流—扩散模型对烟台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COD(化学耗氧量)及油类污染的数值计算,并对1995年和2000年两个年代的水质状况进行了预测。给出了该海区未来10年内海水水质状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安装应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管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海底管道能否长久地安全运行。对施工期间各种环境荷载、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海底管道在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和监控、是确保底管道施工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计算实例对浮拖法敷设海底管道安装计算分析的方法作了研究,并对胜利海洋石油开发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研究开发的涨底管道安装分析软件在胜利岛油田海底管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开发工程具有投资相对较高、应用技术的科技含量高、风险性高、安全要求高等特点,其质量要求比陆地工程要高得多。文中结合作者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依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 BOK),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分析了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设计、建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管理内容,为此类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海洋平台检测质量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海洋平台结构实际检测工作的调查分析,着重研究了检测人员的失误对检测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并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对包括人因素,非人因素。进行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相应的对检测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为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数值实例计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理论分析模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能较好地分析人的因素对检测质量的影响,为平台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剩余寿命的评估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气开发是投资大、风险大、收益大的风险型产业,因此作为海上油气开发的主要设施海洋平台的保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结构可靠性为基础,探讨了海洋平台地震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研究了东海近海水质活性磷测定中的不确定度,分析了现场特定环境、测量标准、取样体积、摩尔质量等因素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评估了各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现场特定环境是影响东海近海水质活性磷测定中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东海近海水质活性磷测定中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0.067.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滨海沿海工业园尾水离岸排放区为例,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海洋水环境容量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离岸排放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物理扩散的离岸排放区COD三维对流-扩散运输模型。根据海洋水环境现状,按半径2 km设定排污区,排污区外边界按照二类水质标准确定水质标准控制点,计算出该海域COD在一级排放标准80 mg/dm3的条件下,允许的尾水最大排放量为不超过12×104t/d,由此确定出该离岸排放区COD基准剩余环境容量为不超过9.6 t/d。  相似文献   

19.
东海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的不确定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分析探讨了东海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考虑到海洋环境监测的一些特殊性。在建立评定不确定度分量的数学模型时,引入了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并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内拉质量数据(原始平行样测定)资料以A类方式评定量化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的不确定度;同时,以A类或B类的方式对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的其它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是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东海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0.16。  相似文献   

20.
海上浮式核电站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海上浮式核电站,可以有效地解决海洋工业的用能需求,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海上核电冷却循环系统产生的温排水会对海洋环境本体及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是环评工作关注的重点。论述了海上核电站温排水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受纳海域水文条件、海水水质、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