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煌斑岩”与金矿的实际观察与理论评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献华 《地质论评》1995,41(3):252-260
新的分析资料和研究表明,Rock等人提出的煌斑岩中温热液金矿成因模式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根据金和铂族元素,铜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相关性,可以鉴别出绝大多数金异常高的煌斑岩类岩石受到次生蚀变和金富集作用。一些钾玄岩类岩石与中温热液金矿时空上的密切共生,是由于两者形成的构造环境相同,扩大“煌斑岩”这个术语的运用及其所包含的岩石类型,容易造成岩石学分类的混乱,并给岩石学和经济地质学研究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2.
某些矿物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高岭石、伊利石、黄铁矿、辉锑矿、石英等中的次显微金;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研究了黄铁矿、毒砂中的品格金;获得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从而对这些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从结晶化学观点对次显微金、晶格金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次显微金在黄铁矿和石英中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纪良 《矿物岩石》1992,12(4):44-48
本文利用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附EDAX能谱仪,对夏杖子金矿床黄铁矿和石英中的次显微金进行研究,发现金常以粒径小于0.2μm的小圆球状及链状次显微金存在于黄铁矿和石英的微裂隙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海、甘肃、四川及黑龙江等省都发现有产在冻土带、红壤土及砂矿中的砂金矿和表生块金。金的化学、物理性质都很稳定,但在地表过程却十分活泼,这是地球化学家们长期以来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之一。我们在室温蒸馏水中,观察到小金粒消失和大金粒形成的过程。这个现象表明用SO_4~(2-)、HS~-、Cl~-、腐植酸等来阐明金的溶解与长大是不合适的。从所获资料看,过氧化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水常常表现出不寻常的化学活性,化学家们一直追索这个谜的底。前苏联的研究人员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R/S分析方法,研究了滇中老街子金矿区土壤金地球化学分形,得出:土壤金地球化学的空间分形结构是存在的;其分维异常图清晰地揭示了一般地球化学方法所难干揭示的基底构造,从而顺利解释了该矿区一系列“东西向现象”,分形方法的实用性得以证明。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分形是揭示作为混沌体系的地球化学场深层次规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湘西南采金“信”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代珍 《湖南地质》1989,8(1):78-84
在湘西南民间开采脉金的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很多识别金富集的标志,简称“信”。本文收集列举了25种“信”,并相应地作了地质解释,评估了含金情况。从金的地球化学特性,论述了“信”与金富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干旱戈壁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准平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元素的迁移和再分配,使得地球化学勘查变得十分困难.本文以新疆金窝子矿区为例,针对戈壁覆盖区化探采样工作中出现的地球化学异常,从自然景观和地质演化人手,利用空气动力反循环钻连续实时取样,研究元素在戈壁覆盖层中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戈壁覆盖区准平原化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及迁移情况,进而让我们更深入地去研究荒漠戈壁区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某金矿床产于三叠系底部一套由粉砂岩和粘土岩组成的沉积岩中,物质组成简单,有用元素单一,金粒度极微细。通过对一个选矿大样进行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金的金属量平衡计算及选冶过程中行为考察等综合研究,证明矿样中的金都呈非游离不可见金粒存在;金的主要载体矿物是以水云母为主的粘土矿物,次为黄铁矿等;在粘土矿物中金主要是胶体金,粘土矿物对胶体金的吸附是一种化学吸附,在黄铁矿中金主要是次显微金。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1938年,“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金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晓峰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18-1025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第一个达到详查程度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矿床中金矿物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查明了金矿物的类型及赋存状态,划分了成矿阶段。研究表明,金矿物有银-金矿物系列、铜-金矿物系列和少量碲化物类,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铜质金银矿、铜金矿、铜质银金矿和碲金银矿。金矿物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的地球化学省及其成因的微观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600×104km2和东天山、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86×104km2的金分析数据,在全国圈定了15处金的地球化学省集中区,并发现与金矿成矿带或大型矿集区有关的地球化学省都具有多层套合结构特征。这种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地球化学省的形成是由高背景岩石、成矿作用和矿床风化产生的次生分散相互叠加的结果。高背景岩石提供了成矿元素的初始物源,成矿过程使得元素的进一步活化和富集,矿床风化产生元素的点源分散进一步形成叠加异常浓集中心,最后形成了具有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使用微米和纳米观测手段发现地球化学样品中存在大量微米至纳米级金微粒,这种金微粒具有极强的活动性,能被各种营力作长距离搬运,形成了大规模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金地球化学省。  相似文献   

12.
方铅矿中次显微金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湖北鸡笼山金铜矿床方铅矿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发现金常以粒径小于0.2μm的小圆球状及链状的次显微金(表1)存在,较少呈类质同像的晶格金存在.由于这种自然金粒径小于普通反光镜的分辨能力,放大1000倍亦不能察见,故美国称为不可见金(Invisible Gold),常被人们忽视、遗漏,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化学开发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其目的是把现有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我国在开发石油资源优化加工利用、有机电化学、洁净能源的开发利用、氢能、洁净煤开发等绿色化学的开发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开发出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同时又能多产烯烃的型催化裂解技术,并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多组元负载型氮化物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工艺方法的研究及利用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碎屑金红石:沉积物源的一种指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星  关平  张巍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8):828-846
近年来,碎屑金红石的研究已成为沉积物源区分析的一个新前沿。金红石的地球化学组成,尤其是Cr,Nb,Z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其母岩的形成条件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同时,碎屑金红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因而是物源分析的理想指针矿物。首先介绍金红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基本性质,分析不同来源的金红石典型特征,重点阐述碎屑金红石在物源分析中运用的5个方面:①金红石重矿物比值;②金红石矿物化学成分Cr-Nb判别图解;③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④金红石的U-Pb和(U-Th)/He定年;⑤金红石Lu-Hf同位素。综合上述5个方面的物源分析研究,可以获取金红石的母岩类型、形成温度及后期所经历的热演化史等信息。碎屑金红石的物源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人工矿床”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矿床”主要是指废石及尾矿等能被重新利用的资源,在富矿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贫矿资源,废石及尾矿等非传统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主要从物质再回收和物质转移两个方面对废石和尾矿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国外已利用细菌浸出等先进的矿物加工工艺从低品位的含铜和含金的废石和尾矿中回民铜和金,利用已无回收价值的尾矿加工制造水泥,陶瓷,玻璃等新型材料,国内主要利用重选,磁选,浮选,化学选矿联合工艺流程回民铁,铜,金等尾矿中的有用元素,利用废石,尾矿作建筑石料或加工制造砖,混凝土,陶瓷等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6.
绪 言 “相”“(facies)”的字面意义是相貌、面貌等。“相”这一术语在地质学中的最初应用就意味着岩石的外貌特征。 1838年瑞士地质学家克雷斯莱(Gressly)在研究法国东部侏罗纪地层时首先使用了“沉积相”这个术语,说明地层在岩石成分上和化石特征上的侧向变化性质。此后,‘相”就广泛地应用於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及其他地质科学中。 自从克雷斯莱建立了“沉积相”这个术语以来,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7.
紫金山矿集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福建省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利用10km×10km窗口数据,圈定了紫金山矿集区金地球化学异常,依据大型矿床地球化学定量评价模型和方法计算出金的找矿潜力。本文尝试在该块体中通过提高分级值,对紫金山矿集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圈定并勾绘出内部结构的谱系树图。分析了金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探索金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揭示金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的轨迹,最终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毕献武  胡瑞忠 《地质论评》1997,43(4):381-387
笔者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钠质溶液,其中的水为大气降和岩浆水混合成因,矿化剂主要来源于深部,金主要来源于海西期超基性岩和志留系金厂组浅变质岩。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为一典型绿岩型金矿。利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自然金602粒。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和连生金。载金矿物以黄铁矿、石英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5%;其次是钾长石、绢云母、菱铁矿、褐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显微细粒金(10~20μm)、显微中粒金(20~50μm)、显微微粒金(5~10μm)为主,分别占32.23%、26.91%、20.6%、16.11%;手标本及显微镜下也能观察到显微粗粒金(50~100μm)和巨粒金(100~200μm),虽然其含量仅占4.15%,但其面积可达33.97%,对于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十分重要。电子探针和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包括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银金矿;通过计算表明金的平均成色为803,金矿物的成色和特征反映金矿形成条件为中温和中等深度。  相似文献   

20.
石铁民 《地质论评》1959,19(8):380-381
在地质论评第19卷第5期上看到赵一阳所写的“新地层表的划分及其术语的设计”和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办公室的“地质时代单位、地层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之后,愿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的意见: 笔者认为在赵一阳所写的“新地层表的划分及其术语的设计”一文中的主要优点在于每一个术语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