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云南省东川市泥石流灾害灾情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根据云南省东川市泥石流成灾条件,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防治工程评价。东川市泛滥堆积危害区面积为3.907km^2。1950-1992年灾害总损失19366万元,平均每年损失437万元。防治工程已经投入1380万元,规划继续投入1070万元,累计投入2540万元,可减少灾害损失约6.9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8。东川市泥石流防治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于推动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编写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几百个泥石流防治工程及三峡水库区200多滑坡治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均为定性的简单叙述,将灾害体危害范围内的承灾体价值总量作为经济效益,不能充分说明防治工程的重要性,提供了错误的决策依据。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研究了泥石流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定量化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为地质灾害设计单位使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水平。泥石流防治中工种经济效益为投资者投入资金,灾害防治企业建设防治工程而减少承灾体的最大可能经济损失与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之比。防治工程资金利税率=地质灾害最大可能经济损失-防治资金投入/防治资金收入;防治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最大可能经济损失-防治资金投入;投入产出比=防治资金投入:最大可能经济损失。泥石流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第一步进行泥石流危害范围内的承灾体调查。第二步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价。其内容包括:防治工程概况;经济评价基本数据;经济效益计算;经济效益评价。该文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南溪泥石流为案例,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泥百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测算和统计。它是泥石流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泥石流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间接影响。此外,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的不同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所以,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指标来反映。根据承灾体特点,文章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员损失、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并且对于每个指标给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人员损失主要由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两部分构成;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集在在建筑、资产、交通、管线、资源5个方面,间接经济损失则通过与直接经;声损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换算;救灾投入费用是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治理、恢复等所花费的费用。最终的灾害总损失等于上述3部分损失之和。在此基础上,综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提出了灾害损失的时空比较方法,从而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为定量反映灾情、进行泥石流救灾优先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云南省东川市深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泥石流堆积过程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方法的有限差分原理求解,并针对泥石流运动的实际特征,模拟其堆积动态过程。以此结果为基础,分析评价了深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范围和程度,结合分类统计评价危险区的各类资产价值,分析评估了在2%频率条件下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对比防灾工程措施及其造价进行效益分析,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昆铁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昆铁路泥石流防治工作已历时20余年,投资达2亿余元,共防治了200余条泥石流沟。为考察已建工程的效益,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防治,笔者于1992-1993年选择了40条泥石流沟的防治工程进行回访调查。这些工点包括不同类型与不同严重程度的泥石流沟及各类防治工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评估结果为:安全效益良好(A级)的工点28个,占70%;一般(B级)的工点9个,占22.5%;待改进(C级)的工点3个,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地对城市后山地区主要泥石流沟特征的分析,科学地选取治理工程措施,基本达到有效控制深沟泥石流物源的运移,减轻或消弱其它各沟泥石流危害的防治目标。通过削弱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发展,从而减轻地质灾害对东川市城区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危险极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析划分为11个泥石流灾害危险区域,其中泥石流极危险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42%,重度危险区面积37.76%,中度危险区面积44.85%,轻度危险区面积9.97%,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比全省各地州市泥石流灾害危险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房山区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房山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气候、地层岩性、构造及地震、地下水特征等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房山区泥石流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因素,并针对房山区泥石流点多面广以及治理费用高的特点,提出了房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工程措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众多的泥石流灾害点,在防治中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治理中应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与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各种预防治理措施,房山区泥石流灾害: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用以检验防治工程质量、机理认识及方案选取合理性等,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泥石流灾害治理提供借鉴。依据大量西北地区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引入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筛选出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防治目标有效性,包括地形地貌变化度、固源物质固化度、疏导排水畅通度; 工程效果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产出度、环境效益发挥度、社会效益明显度; 防治方案合理性,包括灾害机理认知度、参数取值安全度、防治工程协调度、工程实施难易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模型,以西安临潼大水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泥石流灾害防治现状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回顾我国泥石流研究与防治,40多年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从起步、发展到趋向成熟。日前,区域泥石流防治对策研究,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宏观决策起指导作用;泥石流综合治理以减轻城镇泥石流灾害为重点,工作卓有成效。泥石流预测、预报和报警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正通过试验与运用加以完善。我国泥石流灾害防治最新进展表现为:工程结构不断创新、学术水平日益提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并不断地开拓防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涉及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的背景差异,是地球化学找矿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提取找矿信息和化探找矿效果。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可分成估值和模式识别两大类,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对原始数据作符合地质规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盆地构造和油气运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常芳 《地学前缘》2003,10(3):115-127
文中在研究了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的分布和成因的基础上 (由于篇幅所限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分布及其成因在另文给出 ) ,首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状态和地壳热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 ,提出了冷、热岩石圈 ,冷、热地壳和冷、热盆地的概念 ,根据岩石圈的变形、热状态和构造活动性 ,提出了刚性岩石圈和塑性岩石圈的概念 ,根据岩石圈的动力学特征对中国大陆盆地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 ,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大型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前人各种油气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后 ,探讨了地壳深部热流体对油气的生成和运移的作用。最后 ,认为在有壳内高导层的盆地中 ,深部流体可向上地壳中的生油和储油层提供大量的热流体 ,并产生高流体压力 ,对油气运移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纳米科技的发展与纳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新兴的纳米科技,介绍了纳米固体及TEM,STM和AFM研究方法。纳米科技的发展,开创了纳米矿物学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矿物学研究促使矿物学者认识改造自然界进入一个新层次,将使地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节约型小城镇的建设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节约型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重磁异常正反演可视化实时方法技术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 要 给出了2∙5D 多边形截面棱柱体重磁异常的简化表达式及其偏导数;提供了实用的可 视化模型建立、修改、实时正反演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技术。借助这一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 图形化实时反演系统‚资料解释工作者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资料对计算过程实现引导和控 制‚使其解释思想及技术方案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粘土矿物钝化改性及岩土的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自行研制的粘土矿物钝化剂对广东省和武汉市等六地区的土壤进行了钝化改性实验研究,并对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实验表明,虽然6个地区1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不同,但钝化剂对所有样品都有稳定的作用。其稳定效果,不仅与样品的物相组成和粒度分布有关;而且还与粘土矿物的种类及其含量密切相关。就三种主要粘土矿物来说,钝化效果的顺序是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粘结和摩擦特性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尤明庆 《地质力学学报》2005,11(3):286-292,258
就微观结构而言,矿物颗粒之间或相互粘结或相互分离,Coulomb准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力在局部不能同时存在.粘结力是在变形作用下丧失的,材料丧失粘结力之后通过摩擦承载.若承载能力降低,屈服破坏仅在局部断面发生,具有脆性特征;反之将发生分布的屈服破坏,具有延性特征.围压增加可以使裂隙能够承载的摩擦力超过岩石材料的粘结力,那么当轴向应力增加到粘结力时,材料发生剪切屈服产生塑性变形,而摩擦力不会增加到其最大值,裂隙也不发生滑移.利用摩擦的概念可以理解不同岩石的变形、承载和破坏随围压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高原山区煤层气勘探需要,结合煤层气实际勘探工程实际,研制S95煤层气绳索取芯工具。试验表明:该工具特别适合在地形、交通条件较差的高原山区进行煤成气勘探作业。  相似文献   

19.
广东腊圃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圃岩体由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副矿物组合属磷灰石-钛铁矿-锆石类型,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锶初始值为0.7055,说明腊圃岩体应是"Ⅰ”型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73±79)×106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20.
岩土体变形破坏机制及井筒破裂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北临涣矿区为例,在详细调查分析了破裂井筒的矿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它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底含土体及煤系基岩风化带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本文首次论论了岩土体变形破坏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井筒破裂的四种模式及其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井筒破裂的,从而为防治井筒破裂和评价井筒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