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岩溶区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岩溶区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新构造运动、地震及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小窑湾港址的区域及场地稳定性作了研究,认为该区属次不稳定区,对场地而言,缓丘,红粘土砾石段和粘性土等地段为稳定性较好的地段。  相似文献   

3.
地震在广西造成的地质灾害相对严重,这与其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广西岩溶发育成带性特点,分析总结了主要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介绍了相应的岩溶工程场地处理方法。并结合目前我国岩溶工程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岩溶场地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井洪 《地球》2014,(7):111-111
重庆市渝北区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其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对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对地质灾害类型分类及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渝北区地质灾害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使低矮楼房在地震作用下破坏严重,所以加强岩溶地区农村建筑的抗震加固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岩溶地区农房RC框架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岩溶地区地震特点和农房RC框架结构损伤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增加支撑来加固农房RC框架结构的方法。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三种型式的支撑加固方案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破坏过程。研究表明:采用"A型"支撑的加固效果要好于采用"X型"支撑的加固效果,采用"X型"支撑的加固效果要好于斜撑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6.
黔中岩溶地区土壤CO2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岩溶地区土壤CO2 的δ13 C值低于大气CO2 的δ13 C值 .在地 气界面层 ,土壤CO2 的δ13 C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地 气界面层以下 ,土壤CO2 的δ13 C值基本不变 .植被类型影响土壤CO2 的δ13 C值 ;草地植被下土壤CO2 的δ13 C值存在季节变化 .同位素示踪表明 ,大气中的CO2 对下部土壤气中的CO2 有较大的贡献 .  相似文献   

7.
松潘小河地区地震山地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本能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的实地跟踪调查,着重对松潘小河地区地震前后山地灾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该地区地震山地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针对山地灾害爆发突然、成灾迅速、分布方泛、危害严重的特点,提出灾时的应急措施及长、中期防御与重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徐州地区的覆盖型岩溶区进行调查,研究岩溶发育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平面分布规律.基于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成果进行分类统计,实现研究区内岩溶发育规律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覆盖型岩溶区调查中综合利用多种物探方法,能够相互补充和验证,可以有效地查明基岩埋深及起伏特征、覆盖层结构、断裂构造、岩溶破碎带及具有一定规模的溶洞.通过地球物理统计分析,徐州地区马家沟组和张夏组岩溶发育极强,岩溶破碎带占比在25%以上;三山子组和炒米店组岩溶发育强,岩溶破碎带占比在10%左右,废黄河断裂带对主要可溶岩地层的岩溶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徐州地区岩溶发育与埋藏深度呈反向相关关系,即岩溶发育总体上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趋势,岩溶在30~40 m深度最为发育,岩溶破碎带占比可达11%以上,在80 m深度占比减少至约3%.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统计分析结果经钻探资料证实较为可靠,很好地说明了在覆盖型岩溶发育规律研究中基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探测与统计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下岩溶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对矿山的生产安全、周边房屋建筑和交通设施造成极大的危害;预先确定岩溶的埋深及空间分布规律,可为岩溶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正在生产中的某石灰石露天开采矿山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物理方法在强噪声环境、地形起伏及切割强烈条件下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和天然电场选频法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大型地下工程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广州市大坦沙和金沙洲先后发生了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为查明区内岩溶发育和断裂带的分布情况,综合运用土壤氡浓度测量、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波、弹性波CT和地质雷达进行探则.由于受各种管线、电磁和震动的干扰,在城市开展电法、磁法、浅层地震等受到限制,而土壤氡浓度测量具有不受地电、地磁和震动干扰的优点.本文以土壤氡浓度测量在广州市金沙洲和大坦沙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应用为例,说明了土壤氡浓度测量机理、方法技术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氡浓度测量在广州市金沙洲和大坦沙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调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广州市金沙洲和大坦沙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对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景泰县城为实例,综合地震地质、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和场地条件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以前定性的各类指标尽可能定量化,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成图,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更加准确直观.  相似文献   

12.
王景来 《地震研究》1995,18(3):301-305
本文研究了地震灾害的四大指标-频率、死亡、受灾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在自然灾害中的比重,中国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地震灾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估计了未来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交界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地震的发生除了对建筑物及构筑物与水利、交通、电力、电信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在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包括Ⅶ度)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场地砂土液化、地裂缝与河流陡岸滑塌等类型。随后在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小区划工作,对Ⅶ、Ⅷ、Ⅸ度区进行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与综合评价,判定该地区未来可能产生的主要地震地质灾害为场地砂土液化、河流陡岸滑塌。  相似文献   

14.
李帅  陈建波 《内陆地震》2013,(3):263-269
通过对库克苏河某水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活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简单描述,概述了库区内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总结了库区内可能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总结了村镇灾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城市灾害,剖析了村镇灾害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指出研究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就国内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方法进行了概况总结,主要从层次分析法和基于GIS技术两个方面构建了村镇灾害研究框架详图,为研究村镇防灾减灾大纲和各种灾害防治标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西断陷盆地带与灾害高风险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省是我国地震、洪涝、气象和地质灾害及农作物生物灾害等众灾频发的地区.研究表明,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形成与发展,为这些灾害的孕育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致使盆地地区成为山西地震、洪涝、气象和地质灾害及农业生物灾害等众灾频发,且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最严重的地区;加之盆地地区恰是山西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财产最集中的部位,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该地区成为山西最严重的灾害高风险区. 为了减轻山西省的自然灾害,保障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盆地地区作为山西省的减灾重点区域,并进行综合减灾.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娄底地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有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因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前后,大连市政府在组织、思想、物资准备以及防止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安全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及强余震的影响,树立了我国早期大城市防震减灾的范例,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与自然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述了天文因素与自然灾害的可能的关系,以及开展天文与自然灾害相关研究的意义和可能性,认为此类交叉研究是自然灾害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同时简述了天文与自然灾害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今后开展这一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井间超声波层析成像及其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间超声波CT技术采用网格法进行射线追踪,应用逐次线性化迭代与带阻尼最小二乘QR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图象重建. 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能够达到采用相同反演方法的井间地震波CT技术所无法达到的勘察精度要求.工程实践证明,对于井间距超过30 m的情况,超声波CT能分辨大于60 cm的地质异常体. 此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