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华北地区5、6级地震持续平静的复杂形势,分析了华北地区1484年以来M≥5、M≥6级地震的时间间隔特征,结果表明:①1731~1814年地震平静期的5、6级地震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长于1484~1730年及1815年以来2个地震活动期的平均时间间隔,说明华北地区地震起伏交替轮回的韵律性是客观的;②华北地区2个地震活动期中相邻活动幕的幕间M≥5地震(含平静幕里发生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86月)与1731~1814年平静期内单次M≥5级地震平均时间间隔(90月)一致,90月可做为华北地区5级地震异常平静的标志性时间;③类比500多年华北地区5、6级地震的时间间隔特征认为,当前华北地区正处于2000年以来的平静幕后期,该平静幕已持续169月,已经随时有可能发生5、6级地震,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动幕.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密集的韵律特征,以Ms≥5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0个月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地区Ms≥6级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1)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30个月时,该地区有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性;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4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12;Ms≥5级地震平静达到5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77,R值检验为0.22;(2)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38,R值检验为0.35;9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44;15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69,R值检验为0.53。  相似文献   

3.
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2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按一定标准进行全时空扫描, 共扫描出115条符合标准的异常。 经过与华北地区的中强震进行相关性讨论, 认为华北地区出现40天以上长轴超过300 km, 短轴超过100 km的2级地震平静; 局部地区出现周围比较平静的2级地震集中区; 出现持续30天以上的周围比较平静的2级地震条带、 空区, 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短期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4.
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本文所述的鲁皖豫交界地区是指 3 1 .5°~ 3 6°N,1 1 3 .5°~ 1 1 7°E的范围。据历史地震记载 ,1 40 0年以来该区共发生 M≥ 6的地震 1 0次 ,最大地震为 1 93 7年荷泽 7.0级。近期地震活动实况表明 ,1 983年荷泽 5.9级地震后 ,研究区中等地震活动出现约 8年的平静 ( 1 984~ 1 991 )后 ,于 1 992年开始活动 ,特别是近两年来 ,连续发生 5次中等地震( 1 998年 1月 2 6日濮阳 4 .0 ;1 999年 5月 2 0日濮阳 4 .0 ,1 2月 3 0日阜阳 4 .6;2 0 0 0年 1月 2 8日随州 4 .1级及 4月 2 6日成安 4 .1级地震 )。这种由平静转为活跃的特点是否预…  相似文献   

5.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正>1华北地区地质构造及强震活动华北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个人口稠密且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华北地区地震资料丰富,自1484年以来,除海域、内蒙古等边缘地区外,该区M≥4?地震基本完整(黄玮琼,1994),使得华北地区成为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一个理想实验场。1998年张北MS 6.2地震后,华北地区6级及以上地震平静已达24年,超过6级以上地震最长平静时间;2020年古冶MS 5.1地震打破了华北地区7年以来5级及以上地震平静,2021年盐城海域MS 5.0地震的发生,表明华北地区未来可能进入5级地震活跃时段,发生强震的背景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李贺永 《华南地震》2005,25(2):99-104
运用地震活动标度△F对大华北地区Ms≥6.0级地震震前资料进行时间扫描,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标度△F大多在震前1~2年出现超出一倍均方差的异常;运用该方法还对河南及邻区ML≥5.0级地震震前资料进行了探索,同样,中等地震震前也有一定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华北地区1484年以来M≥5级地震平静现象:(1)华北地区1484-1730年及1815年以来2个地震活动期所有M≥5级地震平均平静时间为17.8个月,1731-1814年地震平静期的所有5级地震的平均平静时间约90.1个月,二者有明显差异;(2)华北地区2个地震活动期中相邻活动幕的幕间M≥5地震平均平静时间约86.4个月,与地震平静期大体一致,这样,90个月可以为华北地区M≥5级地震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3)当前华北地区M≥5级地震平静时间达77个月,已接近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发生5级地震以上地震的可能已经很大;(4)上述工作成文后发生了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与沈阳市交界处5.1级地震,应注意华北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  相似文献   

9.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10.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在源区与场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计算了 1 991年~ 1 999年发生在北纬 3 9°0 0′~ 42°0 0′,东经 1 1 2°3 0′~ 1 1 6°0 0′范围内的ML≥ 2 .0级地震的波速比 ,分析了张北 6 .2级地震前后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差异 ,发现 6 .2级地震前源区和场区波速比在时间分布上都出现较明显的低值异常 :下降—低值—平静—恢复—发震过程。在空间分布上低值异常比较集中和同步。对计算结果进行了 t检验 ,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及 t检验表明 6 .2级地震前源区与场区波速比异常非常明显 ,场区 1 995年开始出现波速比在正负之间比较大的变化后持续低值。 6 .2级地震后源区和场区的波速比计算结果一致 ,时空变化均为正常  相似文献   

11.
晋冀蒙交界中强地震前的中等地震平静-活跃-平静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研究晋冀蒙交界地区1484年以来18个(组)中强地震前的中等地震活动,概括为"长期平静—打破平静—主震"和"长期平静—打破平静—再度平静—主震"两种主要演化模式.认为:1)时间上,出现中等地震长期平静、打破平静以及再度平静现象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重要前兆特征,打破长期平静后1年左右和再度平静后2~3年发生主震的可能性较大;2)空间上,打破平静的中等地震对未来主震的发生地点有指示意义,未来主震发生在其周围150km内或者中等地震集中分布区附近的可能性较大;3)强度上,出现具有上述两种模式典型特征的异常,尤其以4.5级以上地震打破平静时,发生5.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华北地区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以来6.5级地震平静近40年;1998年张北6.2级地震以来6级地震平静已超17年;2006年文安5.1级地震后平静近5年,2011年1月南黄海5.0级地震,这是190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5级地震平静,目前又将5年,华北地区仍未有5级地震发生。2014年以来首都圈附近地区3、4级地震频发,各种前兆异常突出,华北地区6级地震危险加剧。  相似文献   

13.
薛艳  姜祥华  刘桂萍 《地震》2020,40(2):1-17
华北地区历史强震活动频繁, 但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地震平静近22年。 大家对该区域未来6级以上地震危险趋势非常关注, 且有不同观点。 本文分析了该区6级以上地震活跃—平静周期性, 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周期成分进行了定量计算; 对比研究了活跃期与平静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本文称其为过渡幕)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持续时间; 从1999—2018年地震应变释放率与第Ⅲ、 第Ⅳ活跃期、 第3平静期和第Ⅳ活跃期内第3、 第4平静幕的对比、 平静幕持续时间的统计特征、 当前华北地区显著的5级地震平静以及该区6级和7级以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支持当前华北地区进入平静期的依据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震情     
20 0 0年 1 0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0年 10月华北地区 (33.0°~ 42 .0°N,111.0°~12 5 .0°E)共发生 ML≥ 3.0地震 4次 (见表 1) ,无 ML≥ 4.0地震发生。 10月 13日 15时 48分黄海ML 3 .4地震和 10月 2 6日 11时 2 6分新绛 ML≥ 3.4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9月持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部和东部。其他地区相对较为平静。表 1  2 0 0 0年 10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 /ML 震 中0 12 0 0 …  相似文献   

15.
基于AkioYoshida等人的研究思路 ,以大华北地区 (30°~ 4 2°N ,10 9°~ 12 5°E)为例 ,来探讨我国大陆区域强震和中等地震时空分布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大华北地区 1970年以来 12次ML≥ 6地震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 ,该区强震发生前后 15年内 ,强震周围 2 0 0km内通常都有 5级以上地震活动。根据区域构造特点等因素 ,将大华北地区近期的强震活动分成 3个区域 ,并对该区近期的地震活动作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震前地震活动平静异常的模糊识别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淳  冯德益 《中国地震》1989,5(3):18-25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分析识别了大震前可能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地震活动平静异常。建立了地震活动平静异常的从属函数 μ=(1 ak/T)_(-1),根据从属函数曲线μ(t),利用模糊模式识别中的阈值原则及最大隶属原则,可以识别出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平静异常,并分析其时间特性。 若把时间单元取成年(或月),就可以识别出大震前数年(或月)内出现的中期(或短期)地震活动平静异常。 本文探讨了我国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大震前出现的中期地震活动平静异常及华北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短期地震活动平静异常。  相似文献   

17.
刘小凤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4,27(3):209-215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1次地震的研究,确定了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中短期预测指标以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异常判据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普遍存在地震空区、弱震条带、前兆地震或震群、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图像,所表现出的异常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中短期特征的弱震空区(段)和条带一般出现在震前1~3a,平均持续时间1a,在空区解体后1~6个月发生地震。大多数前兆地震或震群活动属于短临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天至6个月,震级差为1.0~2.3,距离震中5~60km,空间上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以应力集中为主,属于短期异常特征。异常图像在时间上表现为中期阶段以孕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异常比较显著且不同步;短临阶段出现前兆地震和地震空区停止活动而形成的临震前的相对平静。异常图像在空间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与区域活动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2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 .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5次 (见表 1 ) ,1日 1 5时 0 4分黄海 ML 3 .6地震和 1 5日 0 9时 0 5分辽阳 ML 3 .6地震是 2月最显著的的事件。2月地震频度与 1月相比略有降低。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也处于偏低状态。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海域 ,整个华北地区活动水平相对较低。3月华北地区共发生 ML≥ 3 .0地震 5次 (见表 2 ) ,2日 1 2时 2 9分深井堡 ML 4.7地震是 3月最显著的事件。 3月地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泊松模型的极值分布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前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2005年地震活动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目前较弱的态势,但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很有可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蒋海昆  侯海峰  王邋 《内陆地震》2000,14(2):97-104
以相邻2次地震的时间间隔作为统计量,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进行了统计检验。统计结果表明,中小地震的时间间隔服从幂指数分布,对华北地区而言中强地震之前大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现象是明显的,以90%的置信概率主为,ML≥4.5地震持续110天以上的平静可判定为异常;约有70%的平静出现之后,华北地区有MS≥5.0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