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本文通过救灾工作事例概述了震后的自救互救,抢救压埋人员,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空中与地面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讯工程等的抢通与修复,安置群众生活,社会治安,现场地震工作,以及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对策。实践表明,强烈地震突然发生后,灾区军民迅速采取自救互救等应急行动是有效的。对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迅速由国家采取对策,组织大规模救援工作,对及时控制灾情,保持社会安定和保障群众生活,恢复经济,加快重建步伐等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在江苏省溧阳发生了6.0级地震。由于震区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江南水乡,震前又无短临预报,因此,地震造成较大的破坏。本文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概况及其特点,介绍了抗震救灾对策,包括震后灾区人民迅速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溧阳县政府和省、县地震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对策,驻军采取紧急支援行动,对伤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护和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安置,以及灾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包括震时是躲是逃要相机而行等。  相似文献   

3.
1975年2月4日在中国辽宁省南部发生的海城7.3级地震,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作了较成功的预报,并采取了某些预防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大大减少。本文在“地震区域背景、地震参数及灾害情况”一节中指出了地震所处的活动构造背景、地震情况、震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以及灾害损失。在“震前对策”一节中说明,确定地震危险区后,如何组织监测、预报系统,怎样发布预报和采取防震措施。在“震时应急对策”一节中阐明,如何对待这种突然事件的发生,争取时间自救、互救,减少人员伤亡。最后三节概述了震后早期、震后晚期的抗震救灾对策,以及海城地震预报、预防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1981年2—5月广东省海丰发生了一个震群,以其频度高、震级小、持续时间长,特别是社会影响大而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本文扼要叙述了这次海丰震群的特点及其所产生的严重社会影响,并分析其原因认为,这是由于震群本身震源浅而震感强,当地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地理环境,过去在地震知识宣传中尚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在处理震情方面发出预报性质的电文所产生的误传而造成的。本文还概述了在震情监视和安定群众情绪方面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包括加强监测措施,取得了大量现场资料,及时作出了合乎实际的震情判断;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排除了群众的疑虑,较快地安定了人心,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  相似文献   

5.
地震发生之后引起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称为地震通讯,由于地震给通讯带来一些特殊问题和要求,使其具有某些特殊性,因此,制定地震通讯对策成为非常必要。本文对地震通讯的机构和任务分工,在重点地震危险区建设地震传输通讯网路,以及地震预报的中期、震后早期和震后晚期的通讯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地震通讯对策。本文最后在“对我国地震通讯的展望”一节中提出,利用卫星通讯实现地震技术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和应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实现地震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引起地壳表层岩体失稳而产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抽液-注水地震、矿山地震等。一般来说,这种地震的震源很浅,烈度偏高,而且又多集中发生在重大工程设施和工矿企业地区,常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诱发地震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目前以积累典型震侧,现场考察及观测研究为主,而对诱发地震对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章概要地介绍了水库地震、抽液-注液地震及矿山地震的危害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进而论述了应付这些诱发地震的各项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陆地震》2005,19(4):318-324
通过对类地行星——月球、金星和火星天文期的研究表明,这些行星内部和地球一样发生地震,而且现代构造活动性具有差异。地球具有高地震活动性特征,其内部能量以地震形式损耗每年达10^17-10^18J,震源分布深度达700km,地震的应力降达几百巴。月震震源可追踪到1200km深度,每年平均观测到5次月震,释放能量约10^9J/a。火星地震活动性高于月球而低于地球。金星内部地震过程规模和速率远远低于地球。  相似文献   

8.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9.
地震社会治安保卫对策是对因地震而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所采取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社会治安管理办法。本文在“引言”中论述了研究地震社会治安保卫对策的目的和制定对策的原则。在“地震前后社会治安情况及原因”一节中,概述了地震预报意见发布后和发生地震前后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及原因。在“地震社会治安特点”一节中,以我国几次强震前后出现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为基础,归纳出地震社会治安的四个特点。在“抗震救灾社会治安对策”一节中,根据地震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类社会治安问题,按地震预报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震前、临震前、以及震后应急和震后较长时期的社会治安对策。各阶段对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0.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7.2级强烈地震发生前,由于作出了较好的预测预报,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简述了这次地震预测预报过程,地震及其灾害情况,大震前后所采取的对策,其中包括大震监测对策、群测群防在地震工作中的作用、地震预报的发布与传递、临震对策、震时对策和震后对策;最后在启示中指出,地震预报是地震对策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陆地震》2005,19(4):392-396
当今世界所有工业发展国家关于安全以及居民、地区、国民经济工程设施对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没有地理和民族界限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人口学和生态研究问题。因此,建立与地震安全性保障有关的国家科技课题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内陆地震》2005,19(4):289-291
1.1概述 地震预报属于预报事件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问题,实际上也是现代地球动力学问题。如果熟知了认识地球动力学过程物理本质的方法学,那么,预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某些特点及其对策作了概括分析研究和探讨。文章从含义、产生原因与背景、传播途径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并对它们的相应对策作了阐述,包括:既要有科学根据,又要注意政策性,及时进行公开辟谣;调动地方各级地震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切实执行抗震加固计划;本着“内紧外松”的精神严守地震趋势会商的机密;特别应根据有关规定严禁泄露或擅自发布未经批准发布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本文另附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典型调查报告摘要六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抗震救灾经验为基础,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较系统地提出了震区的卫生对策。本文在简叙了实施正确的地震卫生对策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原则后,分五个部分作了概述:一、地震伤亡和疾病的特点,包括宏观特征,伤情简析和继发性疾病灾害;二、抗震救灾卫生保障工作,包括任务、组织和实施,强调了统一领导下的划区负责、分级救治,依靠群众,军民联合,各工种的协同作战,本节附图2幅;三、地震伤分级救治的技术原则,指出了地震伤救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医学基本原则和各级救治机构的任务范围;四、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五、抗震救灾药材供应管理,叙述了药材的储备、供应、管理的原则、体制和方法,并提出制订各种药材装备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5.
第一期少…复杂震源系统非线性阶段的多层次性及大震的中、短、临预报(二卜··……秦保燕(1)本世绝中国西南大震活动的三种秩序及其可能的力源························……闲荣举(10)多层地壳模掣近地震波走时表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邵世勤张诚邓齐赞(18)南北地震带北段地温场的初步探讨························……张必般董治平韩友珍(26)流变介质中无限平面滑动产生的长周期地震波及形变波的传播特性和时空分布…… ’‘”‘’“’“““““‘’““‘’‘”‘’‘·…  相似文献   

16.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内陆地震》2005,19(4):304-312
对比研究地震、月震、火星震和金星震有助于认识物质现代运动的本质和揭示地震过程的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18.
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地震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促进了地震学的长足发展。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借助于电子和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迅速提高。几十年前地震图主要是模拟记录。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用途外,模拟记录由于其动态范围低、记录系统的时间精度差以及数据处理不方便等因素而很少使用了。  相似文献   

19.
穹状隆起与菏泽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震中区曾在1937年发生过7级地震。从卫星影象中读出,震中区有着环状水系的分布,另从该地古地理的演化、深部、浅部构造、大地热流值、地面形变测量、地震活动、震前水位上升等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菏泽地震是发生在构造上升、穹状隆起的中心(或近中心),是中心部位破裂的结果。震害除受构造控制外,浅层结构与潜水埋深也有很大影响,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砂土液化,不同于强震所造成的液化类型  相似文献   

20.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5.9级地震。其地震类型基本属孤立型。这次地震有下列特点:无直接前震,余震次数很少且能量衰减快;余震震源位置集中且早期余震有成组成对出现现象;等烈度线畸变,内圈等烈度线有北东和北西两个长轴方向。本文还对这次地震的性质,破裂方式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