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晓轩孔子曰:人生四十不惑。这话不无道理。我过四十岁有幸参加晋升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的外语考试。尽管栅姗来迟,可毕竟是一次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器晚成”的信条鞭策自己将希望寄托于后半生,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话是这样说,心里却有几...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论9210工程后我省气象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王晓禄(山西省气象局科教处030002)我省气象事业在“七五”、“八五”建设时期,尤其是在全面进行了“9210工程”建设之后,携带着众多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已全新的面貌昂首跨入“九五”...  相似文献   

3.
森林之所以被人们誉为“人类绿色保护伞”“人类健康的摇篮”“地球之肺”等,这不仅是因为树木(含其他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贫济化,它还能通过调节温度和滞尘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然而,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吸附和分解大气和土壤中的有害勘质,强过树木自身的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空气和土壤。  相似文献   

4.
暴雨生兮月圆缺祁翔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在人类的视觉里,月球是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个亮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阴晴圆缺”的周期变化.并以此制定了”阴历”。近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测定,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  相似文献   

5.
空间导弹──慧星和小行星谭田1994年7月香一木相撞,扣人心弦,蔚为壮观,是人类1610年使用天文望远镜以来首次观测到的天文现象。这次相撞虽然对地球无任何影响,但却引发了人类的沉思。与木星相撞的“苏梅克——列维S号营星”,初发现时直径为10km,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每一种语言都蕴藏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反映着自己民族的方方面面。各种语言的共性,包括文化共性,使各民族的交流成为可能;但相互问的差异有时却给交流设置了障碍,导致某些信息的失落和变形。因此,研究语言离不开研究文化。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这里的“信息”理应包括文化信息。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文化信息的跨语言传递,才使人类有了今天的高度文明。  相似文献   

7.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她平静而和谐,载着几十亿儿女在宇宙海洋中宁静地行驶。可是近几年来,地球患了“重感冒”:时寒时暖,忽风忽雨,有时发低烧,有时又高烧不退。地球感冒了,这可不是件小事情。因为地球的灾难就是全人类的灾难。可以说地球患感冒,人类首当其害:1991年地球打了个“喷嚏”,使16万人染病身亡,是过去15年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1992~1995年,地球连续发烧感冒,又分别使拉美1800万人染上“查格式病”,非洲46万人染上霍乱、g000万人受疟疾折磨、88O万人染上结核病,先后使上百万人离开…  相似文献   

8.
对“感冒”的新认识劲松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人们很容易患感冒,可以说.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感冒亦有新的认识。病虽小危害大人们都说感冒是小病。当然,与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相比,感冒确实只能算小病。然而感冒对人类的危害常常在“小病”...  相似文献   

9.
南极上空“臭氧洞”形成和演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绍厚 《高原气象》1992,11(1):83-89
近十年来,南极地区上空“臭氧洞”的出现、演变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气候效应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担忧。目前在南极“臭氧洞”形成理论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学说占有统治地位,但两年前魏鼎提出的“电化学-动力学”理论颇受重视。本根据作在日本南极昭和站(60°00′S,39°35′E)工作期间,收集和观测到南极臭氧数据、极地涡旋以及有关的太阳和射电活动等方面的资料,作了仔细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为魏鼎提出的理论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进一步指出了由太阳活动所导致的带电粒子流准11年周期变化与南极上空特有的大气环流相结合,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人类活动(释放化学物质,特别是CFCs)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今天,由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学会和我们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召开了世界气象日座谈会。紧紧围绕今年的主题“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进行了座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世界气象组织选择这个主题正如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所说,一是表达了对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二是呼吁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是实施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的时候成立的。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减轻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和技…  相似文献   

11.
谢在永 《贵州气象》1996,20(5):47-47
据报载,中国南方某地的产妇大多想在8或有“8”日期生孩子。原因是“8”的月份或日期出生的小孩,长大后,能发大财,因为南方一些地方,“8”与“发”字谐音。中国人从多子多福想到优生优育,并且还认为出生日期与优生有关,无疑是个质的飞跃,但选择带“8”的月、日期,就缺少科学论据。优生和优育系说是人类本身之事,但并非完全能够天随人愿,环境。气象条件的优劣,也会给优生优育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生物气象专家发现,气象变化能影响到人体甲状腺功能及一般代谢活动,而氨基酸代谢紊乱均会影响到人体的智力发育。有人从3万多病例的…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一天世界气象组织都围绕一项人类当前关注的主题举行纪念活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与城市水问题”,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今天,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学会、自治区水利学会和乌鲁木齐市气象局、气象学会联合召开世界气象日纪念会,大家共议当前世界各国、各城市十分关注的气象与城市水问题,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而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生、循水而居,水孕育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明,江河海洋、湖泊水域…  相似文献   

13.
一、国际会议频繁,发出紧急呼吁酸雨、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三大全球环境问题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内,这不仅对气候产生长期影响,而且日益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事业。为此,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向人类发出紧急呼吁。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人类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大会向人类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严厉警告。1988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关于变化中的大气”的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表示同等关系的结构,它们的异同可以进行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概念。通过比较,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异同和高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也就无法认识世界”[1]。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的同等关系比较结构与英语同等关系比较结构as…as作些初步的对比性探究。  相似文献   

15.
阳光、空气、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自古以来,人类循水而生、傍水而居。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淡水已成为世界性“水荒”问题。全世界有6O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每年因饮水不卫生而弓I起的各种疾病患者达6亿多人次,导致人员死亡数每年增加。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按水体划分污染类型有:河流污染、湖泊及水库污染、海洋…  相似文献   

16.
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它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甘活动中。1994年气象部门在乌鲁木齐分别开了两个会议,一个是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一个是全疆气象处(局)长工作研讨会。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如何加强现代化管理的问题。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对加强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新的认识:管理工作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还是一种“软”资源,这种“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开发利用管理这种资源,只需投资很少,就和以在“硬”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民众科学意识的提高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人类在研究自然世界的时候,不再把自己置身其外。不考虑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就永远无法完全认识自然已经成为更广泛的共识。这种在科学哲学上从西方人与自然的对等向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这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所提出的影响广泛、意义重大的主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三者的相互联系愈来愈紧密,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愈来愈显著,成为入与自然构成的“系统”中的重要“元素”。“气象日”能够选定如此重大的主题,这就充分表明气象活动广域化、气象影响全球化、气象行为社会化已经成为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最为远离海洋的新疆已经明显地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影响;过于放纵的人…  相似文献   

19.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龙元 《高原气象》1990,9(3):337-34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20.
乜虹  季军 《青海气象》2005,(2):58-58
谈起“臭氧”,人们不由得与“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等话题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在大气层上部(10~50km高度),集中了近乎80~90%的臭氧,尽管它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它能有效地吸收大气中过量的紫外辐射,对人类和地表生物的生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臭氧却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其浓度增加将直接危害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