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南雄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Z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南雄市近53年降水和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雄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 524.7 mm,69%集中在汛期(4—9月),其中,前汛期(4—6月)占44%,年降水量以每年1.21 mm的速率呈弱的减少趋势,20世纪70、80、90年代降水偏多,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降水偏少。春、夏、冬3个季节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秋季降水量却以每年1.52 mm的速率显著下降。年暴雨日平均3 d左右,6月最多,为0.6 d。53年间,旱年出现的频率22.6%,涝年出现的频率18.9%;正常年份出现频率58.5%。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Mann-Ken dall方法及复Morlet小波函数等方法,对韶关市1956-2011年暴雨的逐月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初终日变化及暴雨的持续天数特点,结果表明:韶关市每年每个月均会出现暴雨,但主要集中在3到10月,暴雨日数具有双峰型特征,主峰值在6月,次峰值在9月;大暴雨日数具有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年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最多的年份多达11d,最少的只有1d.小波分析显示,暴雨频次存在准9年和准28年的周期震荡,未来几年仍处于暴雨多发期.韶关市暴雨具有初终日提早等特点,且与年降水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210年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西北地区(新疆除外)的西安、银川、兰州、西宁四站的21O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了相关性、周期性、突变性和阶段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进行了突变性的分析,并发现旱涝气候突变可能与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有关,但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湖北省有代表性的25个台1960-1991年期间的各月气候资料,选用降水量及距平百分率、最大可能蒸发量E0、干燥指数D、水分盈亏量等气候指标,综合分析了较典型涝年,典型旱年的灾害特征,得到一些较了的结果,为涝旱诊断和农业丰平、欠年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1994—2013年锡林郭勒盟雷暴观测资料,对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雷暴毎10a降低0.42d;月、季雷暴日数分布为单峰曲线,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6—8月;全盟雷暴初日明显的推迟,雷暴终日提前结束;雷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具体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增,南部高、中部和东部较少、而东部又比西部多;二连浩特市雷暴日数最少,年平均雷暴日数17.90d,而多伦县和正蓝旗雷暴日数较多,分别为36.45d和31.55d。这些特征对锡林郭勒盟雷电灾害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暖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74—2013年巴彦淖尔市范围内9个站暖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巴彦淖尔市各地冬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相关系数达0.88,并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变化率分别为0.46℃/10 a和10%/10a。单站暖冬共发生20a,主要发生在1986年以后,占总次数的91.9%;各站发生频率为30%~40%,以海力素最高,乌拉特中旗最低;单站强暖冬共发生9a,各站发生频率为8%~15%,以杭锦后旗发生频率最高,海力素和乌拉特后旗最低;巴彦淖尔市区域暖冬共发生l3a,占暖冬发生年的65%;区域强暖冬年共发生4a,占区域暖冬年的30.7%。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61—2013年鄂尔多斯地区11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和2012—2015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2d,属于中雷暴区。其中东、西部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差15d左右,呈东部多西部少的经向型特点且季节性特征明显,夏季(6、7、8月)平均雷暴数最高,为20.9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4.66%,53a来,年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通过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得出:多数雷暴的雷电流集中在15~80k A之间。  相似文献   

8.
利用莘县1957-2006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莘县降水量的年、季、月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从而得出了莘县全年和作物生长季节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1959—2013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站年、季降水量分析得出,科尔沁左翼后旗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69%,55a来全年和四季降水量都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多数年份季节和年降水量都偏少,年降水量趋势呈递减。  相似文献   

10.
2006—2013年四川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子波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太原汛期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和造成太原汛期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结果表明:太原市汛期降水存在准2年、10年、16年的周期;当贝加尔湖上空500hPa高度场异常偏低(高)、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弱)时,有利于太原汛期洪涝(干旱)的形成;在850hPa水平风距平场上,来自新西伯利亚岛的偏北气流在100-140°E,50°N附近分成两支,一方面使得北来的冷空气减弱,另一方面,南下后使得低纬季风增强,太原汛期偏涝。而来源于鄂霍次克海北部的偏北气流、西北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以及贝加尔湖以东的西北气流在60°N,115-120°E附近汇合,使入侵我国东部的偏北气流风速加大,太原在一致的西北气流控制之下,汛期偏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1961年~2006年吕梁市自然降水的年、季变化,总结出吕梁市离石区50a平均降水量总趋势是以年代递增依次减少,20世纪60年代为多雨时段,70年代为正常略偏少,80年代为正常略偏多年,90年代为少雨时段,进入2000年以来为特少年代。吕梁市干旱主要在春季。  相似文献   

13.
1951~2008年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西南地区多个站点所取得的1951~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结合1948~2008年的17层高度场和风场资料,重点取200hPa与700hPa两个层次,分析了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地区中高纬地区环流(特别是乌山和贝湖附近高度距平的变化)以及西南地区上空伴随高度场出现的气旋性环流和反气旋性环流是直接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使用黄冈市1959—2001年逐年降水实况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发布的1959-2001年逐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等资料,探讨了海温场异常与黄冈市汛期涝、旱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冈市涝、旱灾害多数发生在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年;结合经过“0、1”化处理之后的8月份副高脊线平均位置和黄冈市洪涝趋势预报模式的补充预报,可以大大提高对该市洪涝或干旱趋势预报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汛期暴雨与旱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佃美  白玉荣 《气象》1999,25(4):52-54
根据临沂市1961-1997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汛期暴雨日数,相当蚶日 与旱涝级别和汛期总降水量的关系。得出:汛期暴雨多少对汛期降水多少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汛期旱涝预测主要是汛期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16.
17.
1954年~2006年介休市降水及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介休市气象局1954年-2006年的降水等资料,分析了介休市近53年来的降水及干旱气候变化.得出:a)近53a来,介休市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22.1mm/10a,显著高于全国水平。20世纪90年代减少趋势尤为显著。在季节上,夏、秋降水减少明显,说明降水减少主要是由夏、秋季降水减少造成。b)53年间介休市有2个明显干燥期: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干燥系数四季均有增大趋势,但春季增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1961-2008年新疆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新疆地区53个气象站1961-2008年降水和温度资料,采用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确定各站旱涝等级,然后借助各站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和每年干旱站比例、洪涝站比例及旱涝站比例变化趋势,分析了新疆地区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各站48年间的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线性变化趋势值、干旱频率、洪涝频率及旱涝频率和相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