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树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在海岸防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红树林的造林也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广东湛江是开展红树林造林比较早的地区,多年来积累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的总称。红树林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它保护沿海居民免受台风侵袭、促淤造陆;同时,红树林还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近年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已连续造林约1500hm2。对有记录以来的人工造林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评估了保护区内人工林生长现状并对雷州半岛红树林的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为广东省重点湿地,是中国南亚热带内陆性湿地的典型类型。结合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保护建设工程,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提出相应实施措施,在实现湿地恢复、环境整治的同时,促使其形成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抑螺防病林的造林设计不同于一般的造林设计,首先是目的不同,抑螺防病林营造考虑的是抑螺防病这个中心任务。同时,在沿江滩地造林,还必须与汛期的防洪、泄洪水利措施等密切结合。造林工程均须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来组织施工和经营管理,一定要考虑群众的直接经济效益,把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因此,在造林施工前要认真进行调查分析,从实际出发,提出科学而又可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中段,突泉县莲花山铜银矿区,目前有探矿区两处(陈台屯和莲花山北东矿区),采矿区一处(莲花山铜银矿).陈台屯矿区位于北部,为斑岩型铜矿床.莲花山北东矿区,位于北东,为中温热液脉型矿床.整体上看,该区具备寻找大型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章古台固沙造林技术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邢兆凯  焦树仁 《中国沙漠》1999,19(2):179-183
章古台从1955年开始引种樟子松进行育苗造林试验,至60年代初期引种造林成功后,又于70年代后期在内蒙古敖汉旗扩大引种造林,获得成功。近年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生长减缓现象,主要是由于造林选地不适和经营不善所引起的。樟子松扩大引种造林的技术关键是采取乔灌草型,等宽隔带式造林模式,降水量不低于300~350mm,土壤含水率不低于2.0%~2.5%。土壤类型为生草风沙土、栗钙土型风沙土和黑土型风沙土,pH值为6.8~8.3。造林时间比正常拖后至4月8日~20日之间,2a生苗造林深度以25~35cm为宜,苗木根长以25cm左右为佳,苗木运输前应沾泥浆进行包装。植苗时放在苗木罐中以防根系风干,剔除不合格苗木,造林时铲除干土层或干草皮。对松树幼株进行埋土越冬处理。  相似文献   

7.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使之成为水禽迁徙的重要栖息地。通过对莲花山白盆珠湿地面临的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保护管理现状、人为影响等的研究,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5):40-41
莲花山有本“摩崖字典” 按照它们现代汉语意思的音序排列。从去年6月开始雕刻,花了4个月时间完成,再刷成红色。  相似文献   

9.
王平  王贤能  赖安锋 《热带地理》2023,43(1):88-102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莲花山断裂带的主要展布区,2条大型韧性剪切带从深汕区南北两侧穿过。2015年以来,区内韧性剪切带内(简称“带内”)产生了大量的浅表滑塌,发生密度远高于周边山体。因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需要,有必要查明带内浅层滑塌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其成因机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遥感解译,查明了带内浅层滑塌的单体规模为小型,滑塌主要沿基岩面产生,滑塌体主要是土体与全风化岩体;利用信息量模型分析浅层滑塌规律,得出滑塌密度与韧性变形程度(强烈→中等→弱)、距脆性断裂的距离(近→远)、地形坡度(高→低)呈正相关,其分布密度与地貌单元、坡向、原岩类型、斜坡类型也有较强的关联。结合区域地质、勘探、气象等资料,分析得出带内浅层滑塌是在以剪切为主的多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的较弱本底条件下,在山区地块现今缓慢上升的背景下,在台风迭加暴雨的诱发下产生的,其发展变化具有迁移性、自愈性、扩展性的特点;带内斜坡在经历了2015年“彩虹”台风期间普遍性滑塌事件后,产生浅层破坏的敏感性下降,需要较长时间孕育才能进入下一次爆发期。  相似文献   

10.
树龄可以调节树轮-气候的响应关系,厘清不同树龄的树轮气候响应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解译树轮中的气候信号,而目前在湿热地区的相关研究还相对不足。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福州鼓山地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年龄组树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龄组的马尾松均受到了6—7月份的高温干旱胁迫的影响,幼龄树和中龄树则更易受到冬季低温的胁迫;(2)老龄树对降水量响应的敏感性更高,但不同龄级树木的轮宽年表都与月降水在高频变化上存在相关性。进一步研究马尾松年轮宽度年表所反映的气候历史与历史时期人口波动与疫病爆发的关联,发现气候变化是造成清代福建省人口波动、疫病爆发的重要因素。如清代福建省的人口在1863至1864年存在骤减的时期,以及1817至1910年间的疫情爆发年份,均对应于夏季干旱或冬季低温的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11.
赤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纯林改造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尾松纯林改造是当前植物生态和林业工作的一项迫切、重要的内容。经赤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近6 年的马尾松、红锥混交试验研究, 发现松、锥混交林在生长量、林地凋落物现存量、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小气候环境, 以及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均比纯松林有着明显的改善或提高, 不失为一种适宜南亚热带赤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的优良混交形式, 建议在此类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5  
陆林 《地理学报》1994,49(3):236-245
山岳风景区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相当规模的客流量。因此,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重要性日趋明显。笔者以安徽黄山为例,进行山岳风景区客流基本规律研究,揭示了山岳风景区客流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预测了未来客流规模;探讨了客流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山岳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山地降水量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安健 《地理研究》1989,8(1):32-39
根据美国西部山地资料,依据宏观地理因素和局地海拔高度因素从各种气候区域和不同纬度上选择典型坡地研究了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陆林 《地理研究》1994,13(4):50-58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分析了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旅游季节性引发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旅游季节性的基本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哀牢山北段向风(西南)坡与背风(东北)坡共8个测站资料和农业资料,讨论了西南季风翻越哀牢山后的焚风效应——光温增加和水湿减少。这对作物、果树发育有促进作用,对农业有增产效益。当地的农业布局应考虑到焚风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云南哀牢山徐家坝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经不同程度的破坏后形成的各种次生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但H/F值则随森林→灌丛→草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腐殖质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的芳构化度、分子量和芳香环的缩合度由木果石栎林、滇山杨林、毛蕨菜灌草丛到沼泽草地逐渐增大,而腐殖酸分子结构上所带的亲水基侧键则按上述顺序由多到少。  相似文献   

17.
山地降水垂直分布模式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蒋忠信 《地理研究》1988,7(1):73-78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讨论傅抱璞山地降水公式的优化计算问题,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高斯曲线型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南岳衡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莉 《热带地理》2002,22(3):241-244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经数千年人类历史文明洗礼,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名茶文化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盛行的当代,应充分利用南岳衡山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名山生态文化旅游,进一步优化其自然生态环境,瞄准旅游目标市场,推出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禄增 《热带地理》1994,14(1):27-33
本文分析了广东山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提出山区工业发展要采取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市场型工业,尤其高新技术工业;既要立足理现有工业,加速改造挖潜,促其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又要选准项目,大胆投入,发展有造血功能的骨干企业并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补拙  陈浮 《地理科学》1999,19(4):303-308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 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