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日本成立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总部长由科学技术厅长官担任)并开始为预报技术的实际应用开展研究以来,时间已是10年,日本的地震预报体系正逐步发展为可向全世界夸耀的一个项目。关东、东海地区的集中观测网已告完成,并已开始研制用计算机处理收集到的资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目的为预报地震,首先必须掌握前兆现象(地壳形变、微震、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动植物异常等前兆)。为此,日本以南关东、东海地区为中心,设置了国家及大学的观测设施,数据遥测化也取得了进展,观测网基本上建成。但是,为了使地震预报准确度更高,单靠国家及大学等专门机构的观测网是不够的,还要取得更广泛丰富的观测资料以及与地震前兆现象有关的情报。为此考虑了利用非专门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学校、民间企业等)的方针。本文就南关东、东海地区由非专家进行的地震观测以采取何种形式为好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的地震预报观测区域中心,通过观测台网,将北海道地区的42个地震地壳观测点连接起来,进行地震预报和震后的分析、解析工作。1976年,该中心因在地震观测中首先采用了数字通讯而驰名于世。它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工作人员总共才11人。尽管鲜为人知,但北海道东部太平洋一侧却也是日本列岛屈指可数的震群区。据过去的资料统计,地震的年平均发生次数大约超过3000。这一频度仅次于关东和东海地区。该中心主任冈田广教授说:“就地震而  相似文献   

4.
阪神大震灾后有关人士对日本首都圈震灾的估计日本首都圈会发生阪神大震灾规模的直下型地震吗?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和中央防灾会议认为:“南关东直下型地震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因而在积极地充实地震预报体制和强化防实体制。但多数人认为,在连观测网还未充分的...  相似文献   

5.
尽管专家们认为现有的观测网可以对预想在东海近海发生的8级大地震作出临震的短期预报,但就日本地震预报的现状而言,目前还不能预报7级内陆地震。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圈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主任滨田和郎认为,地震预报是一门尚未确立的技术,“对于模糊的前兆,有必要改变一下看法”。以下是他对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状态等的看法。困难的内陆7级地震预报预想中的东海地震是大约呈西北方向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地震。震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最近确定了推进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的方针。一、基本方针1.在进行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时,要本着测地学审议会所建议的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宗旨,遵循“有关防灾研究开发的基本计划”,在有关政府机构和国立大学密切合作下,统一实施。2.在加强观测地区(关东南部、东海地区)及其它必要地区,要集中进行对短期预报有效的观测和研究。另外,鉴于气象厅是负责地震防震加强地区大地震预报的机关,要继续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发生巨大地震概率较高的东海地区,布设着世界上无以类比的高性能和高密度的观测网。就 M8的巨大地震而言,其短期前兆现象会在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大范围内出现,尽管东海—南关东地区的24小时连续监视体制尚不能称之为万无一失,却可看成是所谓东海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手段。而且,在根据“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判定会”的设置以及认为 M8地震基本上可以预报的国民意识的基础上,地震防灾对策正在逐步推进。但是,除 M8的巨大地震袭击日本以外,M6—7的中等规模的地震也有很多,有时还造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汇总的日本1984年度有关的地震预报预算总额为五十六亿一千七百万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大约减少了六亿日元(参看附表)。这是因为观测设施等的配备工作已告一段落之故。将在有关省厅付诸实施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依靠布设在包括首都圈在内的关东、东海地区的观测设施的观测数据等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同时,着手进行神奈川县东部地基深度的调查工作。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将对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活断层以及地下气体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展、完善地震数据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是实现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在建立东海和关东地震观测台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计算机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本文概述了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计算机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包括系统概要、硬件部分、地震前兆分析处理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赵仕万 《华南地震》1989,9(2):34-38
近十年来,日本地震观测网有较大的改善,通过遥测汇集地震记录已相当普及。气象厅的包含东海近海和房总近海的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全国观测网;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包含东京周围三个深井的南关东、东海的高灵敏度观测网;连结九所国立大学几乎覆盖全国的微震观测网,都各自根据不同的目的在整备着。在国立大学的观测网中,从各自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输入到各地地区中心,相邻的其他大学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遥测记录,进行自动处理(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自动测定震源),处理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东大地震研究所的数据库,可以从各地区中心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地震国,尽管历史上曾记录了许多地震灾害,但是这种地震灾害并不是仅仅留在过去的记录之中,而且也是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灾害。专家们已特别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将会给首都圈乃至其周围地区带来很大灾害的大地震,还有可能发生东海地震和南关东地震。从防灾的观点出发,准确预报东海地震和  相似文献   

12.
1.前言(略) 2.地震海啸业务的现状(略) 3.东海地震预报业务的现状监视东海地震预报的现场,人们已预料到在骏河湾西岸至御前崎近海的东海地区将发生大地震(M8级),这就是所谓的“东海地  相似文献   

13.
无前兆地震     
为了预报地震,必须能够观测到前震等前兆现象。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最近以实验证明:因产生主震的断层面状态不同,这种前兆现象有时几乎没有,有时不明显。这一现象将影响地震预报观测网在各地的配置。茂木教授的这一发现在1981年7月加拿大伦敦市召开的国际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会议上发表。1979年夏美国旧金山近郊的凯奥蒂湖地震(M=5.9、无伤害),是在设置有世界一级观测网内发生的,完全没有捕获到地震研究人员所期待的前兆现象,从而引起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大波动。“地震预报是不可能的”的悲观看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对策已成为各国地震工作的主体。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一主体的实际效益。地震预报对策又是主体的核心。当前,地震预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二是在实验场内观测研究或实验性的预报。前者,以日本预报可能发生东海地震为目标而制订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它囊括了预报对策到防灾、抗灾和救灾对策;后者虽不向社会发布预报,但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经济困难,美国制订了地震灾害减轻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希腊、墨西哥、秘鲁等)受地震预报误传或谣传造成骚乱的教训,世界地震学界制订了地震预报的实施法规,对预报者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地震预报正日益趋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及其周围的天津、唐山、张家口地区,人口稠密,是历史上地震多发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地震监测,是国家地震局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已架设了一系列用于监测地震的观测网.北京台网是我国最密、观测条件最好的地震观测网,约有36个地震台,遍布在京、津、唐、张地区,可以直接监测北京地区1级以上的地震.除了直接观测地震外,作为与地震有  相似文献   

16.
南关东地区和东海地区,被地震预报联络会确定为加强观测区。这是因为该地区是日本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自古以来,经常遭受地震灾害,尤其是内陆发生的直下型地震比其他地区都多,并与沿日本海沟发生的海沟型地震(也可称为海洋性地震)一样,地震活动性较高。到目前为止,人们普遍认为,震源在陆地上的直下型地震是由于活断层所引起的。这种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0年10月11日报道,日本气象厅所属的气象研究所有关人员已研制成一种既可准确记录强震又能电传地震波形图的新型强震仪,并已经过试验,结果良好。地震仪可大致分为检测小地震的微震仪和记录大地震的强震仪两种。为适应地震预报的需要,微震仪不断改进,现在日本全国已有二百几十个地方设置。尤其是与可能发生的东海地震有关地区的微震仪数据,已被统一收集起来,并同地形变、地下水等的数据一道,纳入了实际的地震预报体制。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与名古屋之间的东海地区自从七十年代早期对一次未来地震给予科学上的关注以来已成为日本政府注意的中心。日本政府从1974年开始加强对东海地区的监测;而到七十年代后期,当地震预报的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事,日本开始了一项系统的计划,对所预测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报和预防。1978年继一次里氏  相似文献   

19.
据《朝日新闻》1979年5月6日和9日、7月24日、8月9日消息综合报道,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和国土厅汇总各方面的意见,通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的讨论和判定认为,最近在日本的东海地区极有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是日本地震部门为准确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于最近成立的,会长是萩原尊礼。该判定会在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时期时,分几小时、几天到一周、不远的将来三个阶段,并讨论和判定地震预报的精度是否正确、是否一定程度的正确及是否可能正确。具体的地震警报发布程序和所需时间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震预报新观测网和新体制的设置阪神大震灾后,日本从民间到国会议员及政府大臣对地震专家们固定传统的地震预报方法不满,要求开展薪的地震预报方法,要求地震情报公开化和预报体制一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此日本气象厅于3月14-24日专门派人去地电流法预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