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1998-2001年长江上游六大流域面雨量≥20.0mm的116次降水天气过程,客观分析了强降水的500百帕环流形势场和700百帕天气系统,并归纳出六大流域不同季节强降水的天气模型及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当500百帕天气模型和700百帕天气系统同时出现时,该流域未来24h有面雨量≥20.0mm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8~1998年清江流域面平均降水量与清江隔河岩电站水库流量、1998年长江上游各流域面平均降水量与长江宜昌站洪水流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长江上游各流域面降雨量作因子建立的统计回归方程,对长江宜昌站洪峰的预报预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面雨量预报具有一定精度的精度的情况下,可作为气象与水文相结合的预测预报服务发入点这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2~2001年人工增雨主作业期内大连碧流河水库流域13个雨量观测点的降水量资料,结合天气图.分析降水过程开始时的天气形势和高低空系统配置,对降水天气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冷涡型、台风型、切变型、副热带高压后部西风槽型可作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4.
1998年清江流域主汛期4次致洪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分析了1998年主汛期清江流域4次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4次致洪暴雨均为500hPa青藏高原低槽沿副高西北外围东移过程与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所造成;而各次暴雨前,该流域中尺度辐合系统及物理量场基本一致,这对暴雨发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副热带高压的东退南落及高原小槽东移发展是形成9516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因素,大气低层的中尺度辐合线是诱发暴雨雨团生成的基础,有关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了这强降水过程的一些中尺度特征,这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何明琼  居志刚  陈少平 《气象》2000,26(8):27-30
为了满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施工需要,开展了三峡坝区降水预报研究。在对三峡坝区强降水过程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有关统计规律,应用日本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天气学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6 ̄12小时强降水过程综合预报方法。1999年试用表明,该方法对三峡坝区的强降水过程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运城地区1998年7月7日-8日普降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本文从高空及地面天气图上分析了有利于这次降水的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并探讨了物理量及要素变化与降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雷达回波图像,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8年8月10日发生在松嫩流域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可供预报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1998年 6月 21日强降水的 500 hPa形势演变过程、中低层形势演变特征、地面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高值中心等因素的分析,找到了一些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1998年8月嫩江流域一次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玲  李泽椿 《气象》2003,29(8):7-12
利用中尺度滤波、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对1998年8月9~11日嫩江流域的甘南和白城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β尺度天气系统是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抬升、纬向次级环流和小股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是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凝结潜热释放对中β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中尺度地形对中β尺度天气系统维持和发展也起作用,影响暴雨落区、强度,且有增幅作用。改变初始湿度场对雨区和雨量的模拟影响随积分时间增长逐渐减小,东北地区水汽不是完全由初始时刻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所决定的,而是不断地来自低纬向东北地区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1.
乌兰  胡英华  韩经纬 《气象》2006,32(S1):85-89
普查历史天气图资料,发现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登陆并向较高纬度移动的西北路台风与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及东部偏南地区强降水有较好的统计关系。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苍南县登陆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充沛的水汽西输到黄河上游,北涌至40°N以北地区,导致河套及东部偏南地区对流性降雨天气加剧,罕见的MCC特大暴确天气发生。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格点资料诊断分析,探讨西风槽受台风环流间接影响造成强降雨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初选出预报因子,并对预报因子进行相关普查,以清江流域面平均雨量为预报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试用于1998年汛期预报,结果表明:方程对10毫米以上降水有一定预报能力,晴雨预报拟合率达74%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2007年6月5日~10日惠州市出现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持续强降水具有降雨量分布不均、持续暴雨日多、强对流特征明显、短时降雨强度强等特点;500hPa高空南支槽东移和850hpa切变线辐合,配合低空急流及高空辐散等是持续降水的环流特征;不稳定层结条件特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因素;雷达回波沿着海岸线或沿江移动强度加强,导致降水增幅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02年8月湖南致洪强降水过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年8月的常规观测资料,1°×1°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1°×1°的云顶黑体亮度温度(TBB)逐时资料,水利部发布的2002年5~8月水情资料,以及1960~1997年中国315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2002年8月中下旬湖南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发生原因以及致洪强降水进行分析.发现:(1)2002年8月受12、14号台风影响的湖南南部大暴雨和8月中旬持续高空槽前的大面积强降水,是引起8月中下旬湖南严重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之一;(2)2002年4~5月以及梅雨期湘南地区的强降水使得土壤水份饱和,江河湖库维持较高的水位,导致8月上中旬先后3次强降水过程产生的雨水只能作为径流流入洞庭湖水系,使洞庭湖水系的来水与长江上游的洪峰来水遭遇,造成8月中下旬洞庭湖水系的严重洪涝灾害;(3)8月上中旬的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十分活跃,而MCS的发生、发展又与有利于出现对流活动的大尺度环境场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NCF.P1°*1°再分析资料、物理诊断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地面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以下简称"6.3")广东暴雨级强降水过程的特征,并探讨了此次暴雨级强降水的成因及落区.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中层切变和地面低压槽共同配合下产生的;西北部暴雨发生在850hPa切变线南侧的风速辐合区,中部及粤东的暴雨与500hPa高空槽的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分析还发现:以大尺度天气为背景,充分分析数值预报可以大概确定强降水强度及落区,再仔细分析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站等资料可以基本确定强降水发生、发展及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同交过程对比,建立了荆沙市强降水划片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案具有实时应用的特点,可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8~1998年清江流域面平均降水量与清江隔河岩电站水库入库流量、1998年长江上游各流域面平均降水量与长江宜昌站洪水流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长江上游各流域面降雨量作因子建立的统计回归方程,对长江宜昌站洪峰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面雨量预报具有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可作为气象与水文相结合的预测预服服务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郭进修  杨克明  陈秀凤 《气象》1997,23(5):13-17
该文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了1961-1994年10月至次年1月逐次强降水过程,分析了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特征及演变规律,其结果有助于实时预报业务做好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气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1998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有限区域预报模式,对1998年6月下旬发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通过对风场、水汽场、垂直速度场等变量的诊断分析,对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南下的干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切变和西南低空急流是造成这次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尺度系统,而沿切变线移动的中尺度系统对降水的增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