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国樑  李俊  李享  严婧  秦建峰 《气象科技》2020,48(3):355-361
为了充分发挥雷电资料的作用,解决资料的质量问题,建立雷电综合数据库及其资料分析处理加工平台。基于JavaScript的WebGIS框架和CIMISS数据库,设计开发了具有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分析和应用功能的雷电资料分析处理系统,建立了以闪电、大气电场、雷暴日和雷击灾害数据为主要内容的雷电信息数据库。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卫星、雷达、闪电、大气电场等多种探测信息,开展雷电数据的质量控制,回演、动态播放历史信息,具有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绘制曲线、制作雷电报告等多项功能,为防雷业务、科研和服务工作提供方便、高效的应用工具和技术平台。以2015年6月1—2日湖北监利县的一次强雷电天气过程为例,通过对这次雷电过程的应用实践表明:雷电资料分析处理系统闪电监测准确,图表绘制快速,统计分析结果适用,能够满足防雷业务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高效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和服务提供了高效的基础性平台。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广东省开平市1996—2018年发生雷电灾害情况,及实地走访调查开平市农村重点区域防雷设施安装情况,分析了开平市及其农村地区重点区域防雷现状和雷灾原因,提出了通过加强农村防雷知识宣传、推进农村重点区域防雷隐患整改和加快雷电监测预警网络建设等方面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海气象》2007,(F06):F0002-F0002
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气象国有资产运营中心)成立于2006年在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之时。按照改革实施方案,中心牵头承担全省雷电轨道业务、雷电监测联防、技术协作和交流与培训、全省雷电灾害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电防护标准建设工作;负责全省防雷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信息收集,承担省气象局经营性房产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宁波  邓猛  张莉 《山东气象》2016,36(2):54-57
以提高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实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为目标,通过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具有山东省区域特色,涵盖多个行业性质特点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平台。该平台基于符合SOA和Java EE设计理念的支撑应用体系架构,采用XML,Web Services和自定义协议等技术,可以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集成,同时保持了各个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相对独立和松耦合。根据目前投入业务运行情况来看,基本满足山东省各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雷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农民防雷科学知识贫乏、观念淡薄,防雷设施滞后,防雷管理不到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是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四点对策是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雷电预警信息发布和强化责任落实,对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博白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分析,找出博白县当前防雷工作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缙云县雷电危险等级预警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泉  刘素娟  杨健 《浙江气象》2007,28(4):34-35,43
通过对缙云县雷电资料的统计和雷电灾害的调查,分析了缙云县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雷电灾害种类及成灾原因,得出特殊的地形地貌、防雷设施不完善、易遭雷击目标物大量增加、防雷管理和宣传不到位以及群众防雷意识淡薄等是造成雷灾增多的主要原因;选取季节因子、天气系统影响因子,结合单站预报工具、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初步建立了雷电危险指数预报模式和建成了相应的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并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部门雷电轨道方面的工作,包含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雷电轨道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重点是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的研究开发,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防雷减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各种雷电的特征及产生机制,详细说明了四川省气象系统采用的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对不同版本的图形显示客户端作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0.
气象部门雷电轨道方面的工作,包含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雷电轨道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重点是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的研究开发,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防雷减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各种雷电的特征及产生机制,详细说明了四川省气象系统采用的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对不同版本的图形显示客户端作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研究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采用统计方法、灾情解析、专家打分等方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方面,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形成了较完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技术方法体系,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对安徽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皖南山区高海拔地区,而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淮北地区,与灾情验证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结合大型网络数据库sqlServer2005,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IS的闪电数据可视化监测与统计分析系统.有效地将闪电数据与GIS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其相关数据管理、查询以及时空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气象部门进行有效的雷电灾害监测,更好地掌握雷电发生的规律提供有利的可视化平台,同时也为GIS与气象专业领域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浅谈雷电危害及雷电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电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科学价值。本文浅谈了雷电的危害,同时从地基、空间及雷电监测网介绍了雷电监测技术,并对我国雷电建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雷声到达时间差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麦克风阵列采集雷声信号,设计了一套由麦克风阵列和便携式数据采集存储设备组成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采用CCF相关函数法计算了雷声脉冲信号到达不同麦克风的时间差,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声源的方向角和仰角信息,并结合声源与麦克风阵列的距离定位声源的三维位置。对一次包括8次回击的人工触发闪电过程进行了观测,得到多个声源点的三维定位信息。系统的定位结果与高速摄像的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定位方法合理、可行,为进一步研发便携式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4 a德清县内地闪数据,采用网格法绘制地闪密度图,并对近40a的德清雷暴日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德清县雷暴日较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偏多|1971-2000年雷暴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00年后雷暴日数呈上升趋势|除12月以外每月均有雷暴发生,7月和8月是雷暴日高发期|春夏季雷暴日较多,秋季次之,冬季较少发生雷暴。雷电主要出现在12-13时和15-16时。至2010年,德清县大部分乡镇的地闪密度均大于4次/km2,落雷密集区面积逐年增加,高密集区有向山区和东北部乡镇扩散的趋势。落雷的分布与地形有密切关系,西北部高海拔山区和海拔在50-200m的低坡丘陵地带落雷密度较大。德清县莫干山至对河口水库一带、县城武康北部、洛舍和钟管镇交界一带及雷甸镇的西南部均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4 a德清县地闪数据,采用网格法绘制地闪密度图,并对近40 a德清雷县暴日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德清县雷暴日较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偏多;1971—2000年雷暴日呈下降趋势,但2000年后雷暴日数呈上升趋势;除12月以外每月均有雷暴发生,7月和8月为雷暴日高发期;春夏季雷暴日较多,秋季次之,冬季较少发生雷暴。雷电主要出现在12—13时和15—16时。至2010年,德清县大部分乡镇地闪密度均大于4次/km2,落雷密集区面积逐年增加,高密集区有向山区和东北部乡镇扩散的趋势。落雷的分布与地形有密切关系,西北部高海拔山区和海拔在50—200 m的低坡丘陵地带落雷密度较大。德清县莫干山至对河口水库一带、县城武康北部、洛舍和钟管镇交界一带及雷甸镇西南部均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4年广西自动气象站受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发现目前自动站的防雷装置在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和高电位反击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因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在今后的自动气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系统性的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总场"5·27"雷灾事故现场调查和成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27"雷灾事故的调查分析,在掌握雷电产生原理的基础上,只要人们不违背防雷技术规范,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等防雷场所建立安全合理的防雷设施,雷灾是可以防范的.  相似文献   

19.
沈阳雷电监测定位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沈阳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由4个雷电探测站、1个数据处理中心站、若干显示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通过系统可实时获得雷击的时间、位置、强度、极性、雷电流等雷电参数。针对系统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指出了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网络布局、监测网络信息传输与各种终端接入方式等,并就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