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导入新课(寻根觅源)1.(寻根)多媒体展示影视材料。2.(测算)台湾岛离大陆有多远?(1)读书图6.22,根据比例尺量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 相似文献
2.
3.
4.
一、课程标准与分析
1.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课标分析:①本条标准旨在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的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归纳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②"运用地图"的方法体现了课标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优化;③"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需要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和感悟,将"地域分异规律"内化为学生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何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教师小结: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地理环境;某地理要素改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例的分析,理解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区域优势,协调人地关系,结合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探寻区域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活动是高中必修教材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该内容广泛,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③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课标分析
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出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目标设定
1.基础分析
(1)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一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13.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和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关键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地图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地图在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结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地理要素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了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信息处理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支持和补充即支架,使学生能够完成原先凭借自身力量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本文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搭建问题支架-借助图片支架-实践反思等四个方面,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播放台湾风光、物产等视频和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教师同步解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同学们,台湾省在我国的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农耕,建设家园。台湾省由台湾岛及其附近岛屿组成。台湾岛风景秀丽,有险峻的阿里山,迷人的日月潭等自然景观,有妈祖、孔庙、故宫等人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台湾岛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是祖国的水果之乡;台湾岛森林、矿产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省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相似文献
17.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举例"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与气候"是上海版高中第一册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的最后专题,本篇前面四个专题都是阐述相关的大气原理及现象,围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线,到了该专题则笔锋一转改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的相互关系,其编写目的是为了达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本节课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平台,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软件,分析我国地理位置、比较国土面积大小并进行评价,提高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网络搜索,检索有效信息,全面认识我国蓝色国土,增强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族”一节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如复习旧课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等。但是,我认为利用地图,根据民族的形成导入较好。这是因为民族本来就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体,具有地理性;同时,学生对民族的形成也感到玄妙,因而比较好奇,而利用地图就能便利地让学生初步感知民族的形成。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和需求,也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