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先从組成岩石圈的岩石种類談起在第二講中,我們談到一切暴露在地表上的岩石,都要受到風化作用的破壞,破壞後的物質,又被水、風或冰川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沉積下來,这些疏鬆的沉積物受到压力或經过膠結以後,就形成堅硬的岩石,这种岩石就叫做沉積岩。沉積岩是我們在第一講中所提到的地球的表面一  相似文献   

2.
第二講 地球表面的變化地球表面日日夜夜地在被彫鑿着倘若你以前曾经到过北京,而解放後又去过北京,你便会感觉到北京是大大地改變了!柏油馬路加寬了,許許多多高大的建築物矗立起來了,周圍的一切也都改变了!總之,北京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認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本刊“普通地質講座”第二講“地球表面的变化”發表后,頗受初学地質的讀者的欢迎,但这一耩中仍然有个别比較突出的錯誤,如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問题。本刊讀者王安順同志对此問题提出了意见,我们認为基本上是正確的,特整理發表于下、供讀者参考。另外,作者把内力作用只說成是火山爆發和地震也是不夠全面的。  相似文献   

4.
地質界消息     
个人消息李四光教授前應英國之聘,赴英講學,閱一年有餘,極博彼邦人士之歡迎;李氏除講學外,復研究地球物理及水川地質諸學,終日孳孳,刻無暇息,共講演稿「中國地質」并巳由英國Murby書舘承印為專書,不久出版。李氏已於五月間返國,仍主持中央  相似文献   

5.
第六講 变質作用和变質岩为什么会有变質岩在前面几講里我們談到了地質作用,这是一种極其偉大的自然力量;有了它才能够形成地球外壳的各种岩石。如大家都知道的,火成岩是由內力造成的,而沉積岩則是由外力產生的。除此以外,地質作用还常常使已經生成的岩石發生变形、变位和变質。在这一講里我們將談一談岩石的变質和它的变質物——变質岩。岩石能够变質,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离奇。那么坚硬的石头还会变質嗎?產生这个疑問是很自然的,因为我們日常生活中誰也没有看到岩石的变質过程。我們看到的石头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日子久了,  相似文献   

6.
第五讲岩浆活动与火成岩一、从地壳的裂缝中喷发出熊烈的“火焰”在第二讲中,我们着重的谈过了风化侵蚀作用对地球外貌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来谈一谈地球内部的情况。也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地球的内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内部的情况呢?”“它的内部是否和外表一样也在变化着呢?”……是的,这许多令人难以思议的问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有过许许多多人在问着自己。直到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普查和勘探从第六講中,我们已經知道了什么是礦床,也知道了礦床是怎样生成的。在这一講中我们來談一谈怎样找礦,找到礦以后又用什么方法來确定它是否值得开采。大家都知道,礦産是保証我國進行社会主义建設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社会主义工業化,我们必须开采各种各样的礦産。但是礦産不是到处都有的,我们  相似文献   

8.
叶连俊 《地质论评》1984,30(1):85-89
地球科学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理会这些情况,对我们工作的前进,显然很有必要。现仅就所想到的几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一、地球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生产关系”在发生着变化 (一)近几年来地球科学研究及其所取得的大量事实表明:地球在漫长地史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均变,也有“灾变”。地质作用的进行,并不仅仅是“连续的”,而更多的是“不连续的”。即是说,地球在其地史变化历程中,既有“演化”,也有“变革”;既有“量  相似文献   

9.
物探讲座     
为了配合各地推行綜合地質普查勘探方法,滿足地質部門基层領导干部和地質人員学习物探知識的需要,本刊编輯室和地球物理採矿局特联合举办“物探講座”,在本刊連續刊载。希望各地質队能够注意組織閱讀,并將閱讀后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告诉我們,以便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地球系统演化原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略回顾了地球系统的研究历史,指出人类数千年来关于地球系统的研究可分为古代、大分化和大融合 3个阶段,提出"地球系统学"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是地学研究的主流。第二部分探索地球系统演化的原因,指出:"热"是影响地球系统的途径,但地表面受热的准周期性变化不应是整个地球系统演化的主要原因;对于各种引力的准周期性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归纳出这样一条可能的途径:天体引力→地核环流变化→通过地幔热柱影响软流圈波动变化→通过地热影响气候变化;宇宙磁场通过"变压器效应"调制地核中的Lorenz力,使地核环流变化,进而影响地球系统演化。第三部分提出"外核环流是主导地表系统演化的总枢纽"假说。最后指出:一定要从宇地相互作用中寻求地球系统演化的原因;宇地之间相互联系的热、力和电磁三种物理过程中,"磁"是最值得予以关注的;核幔边界层很可能是推动地核环流和地幔对流的能源区。  相似文献   

11.
对人类来说,自然地球作用引起的灾害总是存在的,必须认识这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的危害应该是最小的。从第二章讨论的均变学说中,我们认识到现代正在发生的物理及生物作用在地球上持续存在的时间要比人类长得多。因此人们总是不得不同这些使人们生活发生困难的自然作用相抗争。令人惊奇地是。人类种族正是出现在冰期——气候和环境都是相当恶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家地质公园,是散布在三湘四水中19个永恒的地球印痕,是地球亿万年的沧桑皱纹。从岩溶、峰林、台地到冰川的神奇地貌,从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到三迭系的地质纪年,都在这些地质公园中得到一一展示,也许我们难以想象,在亿万年前,我们的地球到底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地质公园中看到,当年,我们的地球,和谁在共呼吸。  相似文献   

13.
第二講 土質学部分严宏謨沈埋三、松软土的工程地質特征及其土質改良自然界的土石根据颗粒間連結的性質可大体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坚固連结的岩質或半岩質岩石,另一类是具有水胶連结、水連結或无連结的松軟土。兩者在工程地質特征上有很大的差異。本节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这篇关于碳酸盐台地的立项论文(position paper)建立在GSGP的"Fisher岛文献”之上,并涉及这一文献的几个基本论题,如“全球地层韵律和事件”和“全球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分析。”本报告的第二个主题是白垩纪的特殊性及其对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和消亡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显生宙时地球的外部条件以循环的而不是单向演化的方式变化着(例如图1,Fischer,1982),而第四纪和中白垩世为海洋——气圈体系变化的两个端点。白垩纪的“温室地球”极不同于我们现在居住的“冰室地球”。研究白垩纪是对现实主义方法的严重挑战,但也提供了一个认识外部地球是怎样真正运转的机会。与第四纪碳酸盐台地相反,白垩纪台地是发育在一个没有大冰盖,因而海平面变动的型式极不相同的世界上。其气  相似文献   

15.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计划中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分计划之一的ESE研究战略,在未来10年中,将主要关注以下 5个科学问题:①全球地球系统是怎样变化的?②地球系统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③地球系统如何响应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④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如何更好地预测地球系统未来的变化?这 5个问题都是大范围的跨学科问题,涉及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各个方面。在这 5个大的科学问题之下,又具体细化为23个二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 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矿床讲座     
第十四講 礦產区域和成礦时期在前几講中,我們曾多次指出:礦床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闡明各种礦產在地壳中的分布規律,它們的形成历史,以便給矿產預測提供科学的論据。 礦產預测这样一个方向,是首先在苏联提出的,它为地質工作者指出一个明确的努力目标。在我們的科学远景規划中,也把礦產預測列为地質科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在社会主义的計划經济生產中,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本刊“普通地質講座”已经進行了九講,还有一讲就要結束了。这个讲座举办以來,颇受读者的欢迎,但也有不少缺点。这些缺点將在出單行本时加以改正。现將楊敏之同志对第七講中关于热液礦床成矿作用问题的意見發表于下,供讀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如果要问地球形成初期在它上面都发生过什么变化,全世界海洋水域面积有多少,陆地的分布及漂移情况如何,所有这些问题现在只能通过间接判断来回答。 前不久,苏联科学院O·IO·什米德塔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在分析地球卫星一月亮轨道演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拟地球古地质史的方法。 据测定,月亮的年龄与地球相仿。今天,月亮正处在距离我们相当于60.3个地球半径的位置上。然而,由于月亮总是不停地远离我们,因此这个距离也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激光测距得知,月亮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科学家认为,40亿年前,地球和月亮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Gaia理论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及其最初验证模型———雏菊世界。Gaia理论将地球与生物当作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整体,强调生物圈对全球环境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Gaia理论在全球变化、地质事件、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在进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过程中,应以Gaia理论为指导,不能把生物仅仅作为环境的附属产品,而片面强调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制约。同时也要认清生物在自身进化的同时,也积极地调节着全球环境,使之更有利于生物进化。生物圈是地球具有生命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联系地球各圈层的关键环节。正确认识生物圈对于全球环境演化的调节作用,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系统的全貌,更可以推动地学研究深入发展,对全面研究全球变化有积极意义。Gaia理论正处于发展期,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对现有的学科进行更为广泛的综合。我国地学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科学方向,为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生物圈是地球系统中唯一具有生命活动的圈层,生物圈及其与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有关生命过程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对于人类理解地球系统以及利用地圈、水圈和大气圈资源至关重要。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的内涵就是研究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相互作用中的各种化学、物理、生物过程,以及其在地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各子系统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增进对地球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区分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评估气候与环境变化对生命过程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揭示生命过程对于地球环境的适应性及其调控机理,为科学地管理地球,确保地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理解生命过程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评估人类对自然平衡和自然循环造成的影响,进而实施地球管理,确保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关于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需 要重视的方面,尤其是关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阈值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