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7年伽师强震群及预报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马陵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7,11(4):390-398
1997年1月21日以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强震群活动,至4月16日共发生7次6级地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追踪分析了强震群序列和前兆资料,对其中3次6级,3次5级地震公开向社会作出临震预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2.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及三次成功的临震预报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朱令人 《中国地震》1998,14(2):101-115
1997年1-4月,新疆伽师发生包含7次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为板内地震所罕见。伽师震群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塔里木盆地中,震区未发现地表断裂,深部构造不甚清楚。新疆地震局先后3次对伽师地震的强余震和后续强震作了成功的临震(1周内)。  相似文献   

3.
1997年1月21日~4月16日,新疆伽师相继发生了7次M≥6的地震,造成了破坏与伤亡。该文就伽师强震群进行了综述,包括:地震类型和地震参数;震源机制;伽师地震的临震预报;地震现场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杜文平  陈爱萍 《内陆地震》1998,12(4):362-366
1997年1-5月新疆伽师发生Ms5.0-6.6地震14次。在1月21日之后发生的12次Ms〉5.0地震中,有5次地震震前出现了序列异常平现象。说明就此次伽师强震群而言,小震异常平静物征确实具有较了的临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5.
地震窗方法在新疆伽师强震群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8,12(4):289-294
系统分析了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新疆地震窗的短临异常特征,并根据窗口网小震月频异常对伽师强震群首次6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短期预报。同时通过分析 阿图什余震窗在其后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的小震日频度异常,提取出阿图什余震窗的异常判据和预指标,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余震窗方法具有较高临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6.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序列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997年伽师强群序列基础资料,分析了其频度衰减特征,h值动态演化,强震群动态发生过程以及序列各参数的动态演变与强,余震发生的关系,最后给出伽强震群中长,中,短和临震预报的新思路,同时讨论了实施强震群动态跟踪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8.
1997年新疆伽师几次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雄  高荣胜 《地震》1997,17(3):327-330
新疆伽师地区自1996年3月19日发生69级地震后,在原震区中强地震活动平静Ic个月的情况下,于1997年1月ZI日9时47分和48分相继发生了6.4、6.3级地震。这二次地震发生在199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圈定的11个地震重点危险区之一的新疆西部地震危险区中。伽师原震区强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再次强烈活动,引起了国家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去年6.9级地震序列和这二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分析,认为伽师地震区的地震能量释放十分不正常,需严密监视地震发展动态,警惕其后可能还将发生的中强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1997年…  相似文献   

9.
新疆伽师地区位于南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3个构造系统的交接部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强震.地震应力触发理论认为,地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文中反演了1998年和2003年2次伽师地震的震源特征,重建了断层破裂模型;之后基于黏弹性松弛理论,计算了2次地震与2020年M W 6.0地震的相互应力作...  相似文献   

10.
侯万凯  于龙伟 《内陆地震》2004,18(2):154-161
运用1999年辽宁岫岩MS5.4地震和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两组地震的序列,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并计算两相邻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研究了这两次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特征,并对后续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判定。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针对辽宁省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若ML≥4.0并连续3次出现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45°,则可将此作为一项具有短期或临震预报意义的异常项。而新疆伽师强震群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的分布特征较复杂,若MS≥4.0并连续出现5次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45°时则可视为突出异常,且多数情况下不会虚报。一个震群中的主要地震,连续保持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45°,可判定为前震序列,且处于临震状态,同样可据此判定主震后的强余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震后趋势判定与后续强震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在震后趋势判定与后续强震预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1)对近年发生的重大社会影响的一系列6级以上强震的震后趋势后判断迅速,正确,取得了突出的社会减灾实效;(2)对中强地震发生后后续强震的短临预报取得明显进展,曾较成功地预报1995年7月12日孟连西7.3级强震以及1997年4月伽师4次6级以上强震;(3)在国外大震现场的国际合作了开创了震后趋势判定的成功范例;(4)后续强震预测  相似文献   

12.
伽师强震群活动期间地震窗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莹甄  曲延军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4):368-375,406
分析研究了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活动期间阿困什余震窗和喀什地震窗月频、旬频、日频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两地震窗的异常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起止时间也具有同步性。月频度异常形态多经过2-3个峰值后在高值发震;旬频率、日频率异常形态则表现为高值-低值-发震;日频度异常出现在震前1-3d。通过对比分析伽师强震群1997年和1998年的活动特征发现,阿图什余震窗和喀什余震窗在1997年几组后续6级地震前小震日频率均在指数衰减背景上明显升高,而1998年2组强震前指数衰减背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内外短周期P波初动符号及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资料 ,研究了 1997年 1月 2 3日至 1997年 11月 4日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和伽师强震群中的 5个强震、后续地震及其周边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从震源机制解来看 ,伽师强震群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 ,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E向和近垂直 ,而主张应力轴为NW向并近水平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 ,具有明显的局部特征。从破裂过程看 ,伽师强震群的破裂过程相对简单 ,破裂面积不大 ,上升时间较短 ,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 ,无明显的伸展方向 ,与阿图什地震完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伽师强震群与震源附近的地壳结构在垂向和横向上的非均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而阿图什地震与塔里木盆地的现今构造运动关系密切。伽师强震群是在震源区附近地壳上部垂向和水平向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NNE向的快速脆性破裂 ,从而形成了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伽师强震区余震序列的地震台阵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飙  刘启元  陈九辉  李顺成 《地震地质》2002,24(2):199-207,T001
1998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伽师强震群区布设了 30台流动宽频带地震台 ,记录到比纳木及龙口两个强震 (M≥ 6 0 )的主震及余震序列。我们利用Geiger法和JHD方法对这两个地震序列进行了台阵定位。结果表明 :1)利用地震台阵数据的JHD定位结果可以较好地确定地震序列的相对空间位置 ,并且比Geiger法有更高的精度 ;2 )比纳木、龙口地震序列勾画出了两条不平行的SWW向断层 ,其走向及产状与相应主震的矩张量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此地震序列可作为确定伽师强震群震源断层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3)比纳木和龙口地震序列发生在壳幔界面的梯度带上及壳内高、低速介质交界部位 ,这表明地震的形成与地壳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4 )伽师强震群具有张性破裂特征 ,其主要原因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横向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5.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S5.5地震,震中处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位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内。此次伽师地震前发生了MS4.7前震,截至9月30日最大余震震级为MS4.6(ML5.0),初步判定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沿近NE向展布,主震震源深度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主震基本一致,发震断层陡立。本文从区域的构造环境、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地震发生在伽师隐伏断裂东南端部,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的一次新的构造活动。序列参数、视应力等计算结果显示,伽师MS5.5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MS4.6接近,表明序列最大余震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16.
伽师震区位于天山褶皱、帕米尔构造弧与塔里木块体三个构造单元的交接地带,近年来该区发生了一系列的强震活动.为进一步获得该震区详细的地壳速度结构,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的方法,对1997年新疆伽师震区布设的三维人工地震透射台阵和流动地震台网的资料进行处理,重建了台阵下方上地壳三维速度扰动图像,并结合地震活动分布,对伽师强震群的地震成因作出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随着深度的逐渐加深,震区下方以萨如锡为中心的低速异常体逐步被高速异常体所替代.自12 km深度开始,在与强震群震中相应的位置上,明显出现沿北北西向的高P波速度异常体,在其周围为相对低速分布,呈现出低速条带环绕高速条带的分布格局,VP/VS在相同的位置上也表现为高值分布.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可能与伽师强震群发生有密切关系.16 km深度的P波速度层析图表明,伽师强震群发生在地壳相对高速扰动区内或是高速扰动向低速扰动过渡的边缘,壳内高速体的存在为强震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97-2003年新疆伽师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研究了伽师地震序列目录。分析结果表明:①1997-2003年伽师地震分为3个发震阶段,不同阶段具有各自的活动特点,第一阶段6级地震频次高,第二阶段5级地震频次高,第三阶段地震强度大,高b值是伽师序列明显起伏前的主要特征;②伽师6级地震经历了由西南向北东再向东南的发展过程,1997年4月16日前发生的6级地震余震分布倾向性不显著,其后发生的6级地震的余震大都分布在主震南侧,2003年2月24日伽师6.8级地震余震分布形态与以往6级地震明显不同,这可能与该区特殊的构造条件有关;③1998年以前伽师6级地震余震扩展不明显,1998年8月27日6级地震余震已显现出扩展趋势,2003年2月24日6级地震余震扩展显著;④伽师强震群6级地震震源深度介于17—31km范围,1997年4月16日后震源深度维持在27km左右范围,表明伽师序列初始破裂从上地壳开始,而优势破裂深度在中地壳;⑤伽师地震整体上表现出由浅到深的分布特征,3个活动阶段5级地震也具有这种特征,多数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深度正是震区高速体存在区。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喀什-乌恰地区近年来强震活动平静的可能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王海涛  赵卫明  聂晓红 《地震》2007,27(2):99-111
通过分析喀什—乌恰地区和伽师—柯坪块区强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 从断层相互作用和中等地震活动加、 减速特征的角度, 初步论证了两个区域强震活动交替发生特征的可能机理。 库仑破裂应力和加速矩释放模型拟合结果表明, 伽师—柯坪地区1997—1998年成组发生的伽师6级强震、 新疆南部周边发生的1992年苏萨梅尔MS7.5地震和2005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不利于喀什—乌恰地区强震的发生, 可能使得该区后续强震的发生时间延迟了。 另一方面, 位于1992年苏萨梅尔MS7.5地震和1997—2003年伽师系列强震产生的ΔCFS为负的喀什—乌恰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弱加速特征, 这或许是1993年以来喀什—乌恰地区强震平静特征的原因。 喀什—乌恰地区7级地震产生的正的ΔCFS可能有利于伽师—柯坪地区后续强震的发生, 3组7级地震产生的ΔCFS为正的区域内后续强震发生前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加速特征, 从而定量解释了喀什—乌恰地区强震活动对伽师—柯坪块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