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祎頔  王真祥 《干旱区地理》2018,41(5):1088-1096
对上海市2012-2016年PM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方面探讨了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近5 a空气质量主要为优和良,污染天数所占全年比例在减少。PM2.5浓度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特征,而且8月PM2.5浓度最低,处于16~36 μg·m-3;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结构,浓度峰值出现于8~9时和19~20时,且后者浓度更高。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的阈值分别出现在9.8℃、1 021.6 hPa、83%,最大PM2.5在阈值处出现显著变化;最大PM2.5浓度与累积风速和降水量呈现出对数关系,并且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累积风速达到350 m·s-1以上时,PM2.5浓度基本减少至35 μg·m-3;降水量越大,PM2.5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辽河流域社会经济活动的COD污染负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辉  栾维新  康敏捷 《地理研究》2013,32(10):1802-1813
辽河流域污染物的输入是辽东湾海洋环境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治理海洋污染的根本在于治理陆域污染。以辽河流域COD污染为研究对象,在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及与土地利用数据匹配的基础上剔除了部分无效数据,提高了流域污染物估算和空间分析的精度,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辽河流域COD总污染负荷约101万t,其中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排放合计占总污染负荷的80%,是流域COD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源污染占11%;城市径流污染占9%。COD污染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且以面源污染为主,约有30万t入河。生物体代谢是COD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于降低,辽河流域的COD污染压力短期内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刘倩倩  党云晓  张文忠  魏璐瑶 《地理科学》2021,41(12):2096-2106
利用2015年中国40个城市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多层级有序分类响应模型探讨了PM2.5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而核算居民为减轻PM2.5污染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PM2.5污染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M2.5污染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将下降0.040个百分点;家庭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月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将提升0.026个百分点。支付意愿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居民所处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承受PM2.5污染的最初阶段,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最高。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愿意支付的金额平均为226元,占家庭月总收入的2.274%。  相似文献   

4.
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名升  张建辉  张殷俊  周磊  李茜  陈远航 《地理学报》2013,68(11):1504-1512
为分析近10 年来中国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运用统计学和GIS 方法对2002-2012 年PM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10)年均值由0.130 mg·m-3下降至0.076 mg·m-3,达标城市比例由37.6%上升至92.0%;环保重点城市ρ(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由24.7%下降至7.0%。② 12 月份PM10污染最重,其次为1 月和11 月;8 月份污染最轻,其次为7 月和9 月。③ PM10的重污染区域明显减小,由集中连片分布变为零星点状分布。但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湖北一直是PM10污染相对严重地区。④ 北方地区PM10污染重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北方采暖期(1-4 月及11-12 月)。⑤ PM10污染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重污染城市的改善,1/10 左右的重污染城市对降低全国PM10平均浓度的贡献约占1/3,而清洁城市PM10污染则有加重趋势。⑥ 环保重点城市污染天气以轻度污染为主,占全部污染天数的80.4%。受沙尘天气影响,3、4 月份发生严重污染天气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到我国1986-2005 年发生的152 起饮用水污染事故,从事故的特点、原因和危害3 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时间上看,1995-2005 年是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集中了87.5%的事故;从区域上看,华东地区是事故高发区,共44 起。污染类型以生物污染为主,占69.1%,远远高于化学污染的比例。从事故发生地点看,接近一半的事故发生在居民区,其次是学校。供水环节中,以水源污染为主,占56.6%。生活污染是导致饮用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占65.1%,其次是工业污染。水源污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饮用水污染事故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饮水,甚至引发水性疾病的暴发流行或污染物中毒。为实现我国饮用水安全,提出了预防和处理饮用水污染事故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7—2019年中天山北坡城市群(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逐时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年内变化和污染天气类型特征。结果表明:(1) 中天山北坡4座城市6类大气污染物中PM2.5超标日数最多(年均94~104 d),年均浓度介于64~73 μg·m-3,且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市。采暖期PM2.5浓度在100~118 μg·m-3之间,是非采暖期的4.00~5.00倍,靠近山前地带的城市PM2.5浓度日变化大体呈现“双峰双谷型”。(2) 4座城市污染天气类型主要分为静稳型、沙尘型和特殊型,其中静稳型占86.2%~93.6%、沙尘型占5.8%~13.2%。静稳型污染天气多出现在冬季,沙尘型主要出现在春、秋季节。静稳型污染天气中Ⅴ-Ⅵ级污染级别占比45.8%~56.6%,沙尘型污染天气中Ⅴ-Ⅵ级污染级别占比14.9%~29.4%。(3) 静稳型和沙尘型污染天气下PM2.5和PM10浓度都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前者PM10浓度是PM2.5的1.26倍,而后者达3.16倍,此倍数可以作为区分静稳型和沙尘型污染天气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0~20 cm)的重金属污染,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7000)对1 070个土壤样品中Cu、Zn、Ni、Pb、As、Cr、V、Co 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参照最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使用单因子和内梅罗法并结合GIS手段分析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等。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为As、V、Pb、Zn、Cu、Co、Ni、Cr,平均变异程度顺序为Pb、Cu、Zn、Co、As、Cr、V、Ni,空间相关性大小顺序为Zn、Cu、As、Pb、Ni、Cr、V、Co;Cu、Pb的最佳拟合模型为Pentaspherical模型,Zn、V为Gaussion模型,Ni、As为Exponential模型,Cr、Co为Circular模型;8种重金属中Cu、Zn、Pb、As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安全级、警戒级、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9.56%、23.88%、2.95%、2.55%和1.06%,受污染面积达到763.4 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金昌市(镍矿城市)建成区的土壤重金属调查研究,揭示了其重金属来源、污染现状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当地主要矿产品Ni和Cu两种重金属的土壤污染最严重,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III级标准比较,样品Ni和Cu的超标率分别为70%和57%,污染面积分别为26 km2和24 km2;土壤As和Cd污染主要集中在矿冶区和尾砂库附近,居民区土壤污染程度低;土壤Cr污染出现在尾砂库和采矿区附近,污染面积为3 km2。在城区土壤中,Co、Cu、Cd、Pb与Zn的污染来源及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特征,而土壤As污染与Ni污染特征相近。Nemero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矿冶区、北部尾砂库和西南角采矿区,城市居民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百色酸雨状况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百色市1992~2006年共计1 191个降水样品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百色市酸雨的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10和11月份百色酸雨的发生频率高达80%以上,15年平均为69.5%。百色酸雨累计量占总降水量的81.4%,各年降水均表现为酸性、平均pH值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而总趋势为无明显升降;15年总降水平均pH值为3.66。各级降水的平均pH值没有明显的差异;各月降水的平均pH值均小于4.5,酸雨频率较低的主汛期月平均pH值相对较大。百色酸雨和边界层静风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是造成百色边界层静风环境的主要原因。百色酸雨基本上属于局源性污染型。  相似文献   

10.
张姗姗  朱晓东  张磊  朱钰 《地理科学》2020,40(2):238-247
以太湖流域苏锡常为例,通过构建制造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制造业污染物排放量、制造业集聚度、水环境健康水平4个指数对制造业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通过前3个指标的叠加,得到污染综合程度指数,反映制造业的污染物排放程度和减排效应,然后与水环境健康指数进行叠加,得到制造业污染程度与水环境健康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 研究区污染程度“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区域面积分别为816.12、3 314.56、7 628.25、2 500.67和2 861.75 km 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7%,19.36%,44.55%,14.61%和16.71%,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性,太湖上游地区和环太湖地区主要为污染程度“低”和“较低”区域,中游和下游环湖区域主要为污染程度“中等”区域,中下游远离太湖的地区主要污染程度为“高”和“较高”区域;制造业的污染程度对水环境的健康存在重要影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较健康-轻污染、中健康-中污染和低健康-重污染等分布面积广泛(约45%),在空间上呈现太湖上游地区主要为较健康-轻污染和中健康-轻污染区域,中下游地区则主要为较健康-中污染、中健康-重污染和低健康-重污染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典型流动沙丘水分深层渗漏量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测定方法的缺失,流动沙丘深层水分渗漏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缺少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采用YWB-01型水分深层渗漏记录仪,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降雨入渗过程及150 cm深度处的深层渗漏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5月14日到2014年7月14日,深层渗漏量≤1 mm的天数为793天,占总观测到渗漏时长的81.5%,深层渗漏量占总渗漏量的21.3%;深层渗漏量≥10 mm的天数为18天,占总观测到渗漏时长的1.85%,深层渗漏量占总渗漏量的33.3%。集中补给期主要在6-9月,渗漏量分别占各年总渗漏量的70%以上。深层渗漏量和降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契机,对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展开研究.利用GIS技术,对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1)水田是长湖流域重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非点源污染来源,分别占88.6%、94.6%和82.5%; (2)长湖流域COD、TN、TP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均已超过点源污染负荷;(3)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因素包括人口因素、农事活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诸多因素,但农业生产活动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栾维新  康敏捷 《地理研究》2020,39(1):186-199
近30年渤海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陆源污染输入是导致渤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研究陆源污染压力强度与海域污染的空间关系,采用层级嵌套的水污染输出分区方法,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23个陆海统筹管理分区,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污染普查等资料,估算出环渤海地区五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氮排放量,进而分析各分区单元的陆源污染压力。研究结果表明:① 渤海周边陆域总氮排放量约85万t,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的57.4%,工业污染贡献有限,渤海湾沿岸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突出;② 23个陆海统筹管理分区之间的污染压力差异巨大,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周边的分区陆源污染压力大,其它分区的压力相对较低,各分区内陆域污染压力与对应海域污染状况在空间上高度一致;③ 各分区之间污染的来源构成差异显著,渤海湾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排放,辽东湾工业污染相对突出,莱州湾农业面源污染占比大;④ 渤海周边陆源污染排海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相似文献   

14.
刘刚  沈柏竹  廉毅  李尚锋  曹玲  刘平 《地理科学》2012,(10):1269-1274
利用1948~2009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 hPa高度场逐日再分析资料,按照通用的阻塞高压天气学定义,采用机器自动识别方法,检索和分析近62 a亚洲夏季阻高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统计到1 337个阻塞高压个例,以生命期3~7 d的过程居多,占80.1%,阻高活动累计个数和累计天数集中区可分为偏东类(鄂霍次克海)、偏西类(乌拉尔山)、中间类(贝加尔湖)和其他类4类,其中中间类阻塞高压活动累计个数最多,占总个数的30.4%,偏东类次之,占27.5%,其他类占23.8%,偏西类最弱,占18.3%;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拉尔山地区阻高处于明显偏弱期,鄂霍次克海阻高处于偏强期;但是,21世纪初叶,乌拉尔山地区阻高活动开始呈上升趋势,而鄂霍次克海阻高却呈明显下降趋势,值得关注;夏季阻塞高压与东北冷涡活动天数呈显著同期正相关,与长春、哈尔滨同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亚洲夏季阻塞高压是影响东北夏季低温重要的环流系统;鄂霍次克海阻高6月活动异常年,850hPa风距平场在120°E~140°E,40°N~55oN存在很强的偏东气流,有利于来自鄂霍次克海偏东北路径的冷空气入侵东北亚及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调查采样及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的重金属(Cd、Pb、Cu、Zn)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万亩果园土壤中Cd、Cu污染不容忽视,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Cu、Zn次之,Pb污染较少;在《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分的不同等级保护区中,针对研究区域,一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2,属较清洁(警戒线)等级,二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792,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其次是Cu;三级保护区Cd污染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6.390,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4.699,属于重污染等级.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层深度增加,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Cd递增,Cu、Zn递减,Pb先增后减的规律;一级保护区以农业污染源为主,二级保护区农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并存,三级保护区以工业污染源为主.通过在轻污染区添加石灰、羟基磷灰石等化学修复剂,在重污染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清洁生产,防止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基于NASA的全球大气PM2.5年均污染浓度栅格数据,通过对非洲行政边界矢量化、分区统计各国大气PM2.5浓度均值及建立空间数据库,利用重力模型、ESDA模型及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非洲52个主要国家(地区)2001 – 2010年间的大气PM2.5污染浓度时空格局特征演化进行探究,并依据时间序列特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8类。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0年非洲大气PM2.5污染浓度大致呈现“中间高、南北低;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特征;其中高值区集中分布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附近的尼日利亚、刚果与喀麦隆等国家,低值区则广泛地分布在北非、南非以及非洲东南部印度洋沿岸地区或岛屿。(2)基于ESDA模型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PM2.5浓度“高-高”热点区主要集聚在几内亚湾附近主要国家,“低-低”冷点区集中在东南部印度洋沿岸的南非、莫桑比克与马达加斯加岛。(3)时序上2001-2010年非洲PM2.5年平均污染浓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32个国家(占研究区总数的61.54%)2010年PM2.5污染年均浓度低于2001年。(4)从自然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浅析其空间格局主要成因:几内亚湾沿岸是非洲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因其人口稠密且高度依赖石油产业;非洲东南部地区PM2.5污染最轻,得益于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及低污染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潼湖流域污染负荷与水环境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潼湖流域为研究区,综合环境监测和统计数据,运用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6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在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流域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14年潼湖流域化学需氧量入湖污染负荷为5 098.34 t/a,铵态氮入湖污染负荷为519.87 t/a,总氮入湖污染负荷为1 011.43 t/a,总磷入湖污染负荷为66.25 t/a。城镇生活污染物为潼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其对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氮和总磷的贡献分别占污染负荷总量的42.0%、41.2%、48.3%和40.7%;其次是农业种植污染物,4种污染物分别占负荷总量的26.4%、38.7%、37.0%和19.7%;再次是工业污染物,分别占负荷总量的25.9%、13.1%、15.0%和18.7%;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物对化学需氧量、铵态氮和总氮的贡献率很小,对总磷贡献率较大,分别占总磷污染负荷总量的8.1%、8.5%和4.4%。马过渡河、社溪河和甲子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对污染负荷贡献最大的乡镇是陈江街道,其次是惠环街道。  相似文献   

18.
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禽粪便农用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生物链传递,最终会影响人体健康。以山东禹城典型畜禽粪便农用区为例,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累积情况。结果显示:某些区域存在着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鸡粪农用区、猪粪农用区污染较高,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0.83、0.78,都达到了警戒级,其中某些点的污染指数超过了1和2,达到了轻污染或中污染级;牛粪农用区污染较轻,综合污染指数为安全级。不同畜禽粪便农用区小麦中的Cr、Ni、Cd、As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情况,其中鸡粪农用区Cr的超标率达66.67%,Ni、Pb超标率都为16.67%;牛粪农用区小麦中Cr、Ni超标,Cr超标率达91.67%;猪粪农用区小麦中只有Cr超标,超标率为41.67%。研究区小麦显示出不同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小麦对Cd、Zn、Cu几种元素的富集情况较高,而对Pb、As的富集能力则较低。除Zn外,小麦茎叶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要大于小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识别与污染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甜  帅红  朱翔 《地理科学》2016,36(7):1081-1090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类型污染进行空间识别和分布模拟,探究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该区大气环境污染以扬尘和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重点污染区域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主城区,呈点状分布;该区水域整体水质基本达标,水体环境污染以氨氮和各类重金属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土壤污染覆盖范围较广,以株洲市的石峰区为代表,以镉污染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为重化工业排污累积。总之,株洲污染最严重,湘潭和长沙次之。污染空间的形成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地势及三类污染元素之间的转化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我国原铝产量193.18万吨,同比增长12.5%,环比下降1.1%。2013年全年累计原铝产量2,195.64万吨,同比增长11.6%。2013年国内新增产能持续提振原铝产量,目前产能西移步伐仍在推进,新疆、内蒙古等电力成本低的地方成为迁移中心,铝行业的成本重心下滑,长期基本面恶化趋势未有改变。去年12月,新疆地区电解铝产量为27.4万吨,同比增长95.9%,连续6个月产量在20万吨之上,占全国产量的12.4%,仅次于河南。得益于资源丰富、电力成本低等优势,西部地区电解铝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直接导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