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问题的由来大地测量给地震学科研究提供了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静态位移场。这在地震地质分析和地震震源参数的反演已被作为重要的依据,因此,首先应该得到一个较为真实的形变位移场.这对于新丰江水库地震研究来说更为突出。因该水库的地震活动频繁,余震震级不大,位移量较小。新丰江的形变三角网范围也不大,而所有三角点都布设在地震密集区的大坝周围。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w7.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的北川和彭灌断层上,地表破裂最大右旋走滑4.9m。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组织了GPS、In—SAR、地质等监测。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在完成GPS监测任务的同时,复测了四川GPS控制网A级和B级点、三角点,获得464个高精度GPS同震形变。并根据其中13个1HzGPS连续站数据获得震时动态形变序列,用震后GPS监测网获得震后8个月47个站的震后形变序列,用日本宇航局的ALOSPALSAR数据获得InSAR同震形变场。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6 300个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后,地震频度与水位同步增长,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明库区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澜沧江上景谷、双江交界处的小震活动增加最为显著,采用Hypodd双差相对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后地震在空间上更为丛集,地震震源深度从0~20 km都有分布。该震群发生在窝拖寨断裂上,该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5.3级地震,因此分析认为,该震群的发生时间虽与水位相关,但可能是触发了构造地震,所以震源深度显现的是构造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1年以来,在巴颜喀喇地块周缘相继发生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2年芦山7.0级地震等。对比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相同时间长度内,与其地球动力学上相关区域的地震应变释放强度变化特征,发现该地震发生之后,龙门山地区、巴塘地区、温泉盆地西侧南北向谷地的地震应变释放明显增强,第一个地区发生了汶川地震,第二个地区与玉树地震的发生相关,说明巴颜喀喇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破裂后,其南侧的物质向东南运移,将构造变形集中在龙门山构造带上,并在其上发生破裂。该震例说明基于地震地质背景分析、找出的地球动力学上相关联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域是中长期破坏性地震的易发区。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后,阿尔金断裂带东部与祁连山构造带交汇地区的地震频度和地震应变释放明显增强,该区域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由希腊地震学家帕帕扎乔斯提出,并由他及其同事建立的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地震复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还可用于预测地震的强度,因而在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应用和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该模式的基础理论与建模方法,同时指出了该模式在建模与计算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戴文政 《华南地震》1993,13(2):25-31
根据福建东南沿海长澳带上布设的八个精密激光测距网近十年来的观测资料,计算出各三角点水平位移矢量及水平应变等各项参数,并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对福建沿海地区自1981年以来的地壳水平形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近十年来总的水平应变以张应变为主导,但长澳带不同地段的应变形态各不相同,差异性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讨论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的原理,简单叙述了有关计算机程序的编制方法及其功能,用该方法和程序分析了亚欧大陆和我网及邻域分区地震历史序列的谱系结构特征,得到较好的结果,文中还简述了该方法在前兆或地震时空序列与地震波形数据处理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780 BC至今、100°—110°E、22°—35°N(中国南北地震带)区域的中国大陆5.0级及以上天然地震的分布规律。通过GMT软件绘制了南北地震带上地震震中和断裂分布图像,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地震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性的规律。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大震与强震几乎全部发生在断裂带上,地震频次高、震中密集,呈现集群性等特征,地震活动性较高。该地震带中、南段相似,与北段存在显著差异。在南北地震带上,地震的活跃幕与平静幕持续时间,与活跃幕强度有关。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发震规律,地震的孕震发震和地震活动周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汶川-芦山地震间地震空区的研究背景 2008年Nw7.9汶川地震和2013年Mw6.6芦山地震,相继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它们的余震勾画了一个约50 km的地震空区(图1).假设该空区与芦山地震有着相似的背景构造,理论上该区域具备发生M7.0地震的可能性.研究该区域的发震潜力对于科学指...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2日,在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km处发生了M7.0地震,这次地震使Enriquillo断层上一个长40km的区段破裂。根据2010年5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欧洲地学联盟(EGU)大会上提交的研究成果,此次地震增加了该断层上与破裂区段相邻的东段断层上的破裂应力,从而增大了该区段的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松潘-平武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70-1975年该地区地震视应变场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变的时空变化与松潘-平武强震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70年在附近就出现异常区,并且地震视应变总体上逐年增加,地震就发生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  相似文献   

12.
从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发展历史入手,简要介绍了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特征.叙述了于田 7.4级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短临异常特征,在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般较多地集中分布在离震中相对较近地区或高烈度区.  相似文献   

13.
南澎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岛屿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南澎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岛屿地震构造上属东南沿海泉州——汕头地震构造带东支的南段,近年来地震,地质和海洋部门很多学者和研究者对该地震构造带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使对该地震构造带的认识愈来愈深入。但上述研究大部分主要限于沿岸第四纪盆地及其附近地带,对海域内及岛屿上的地震地质特点论述不多,因此详细地研究该带在海域内和岛屿上的地震地质特点,对于深入了解东南沿海的地震构造,震源物理和地震活动,对于沿海国民经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1年提出的两步差法在地震微波异常提取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两步差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层次聚类和小波分析两种算法,克服了原方法中未考虑不同地物类型引起的亮温差异、亮温背景场不够稳健等问题,从而使异常结果在空间形态和异常幅度上更加合理,并将该方法应用于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MS7.4地震的微波异常提取。结果显示,玛多地震前三个月出现了一条长约900 km、增温幅值达12 K的NE向亮温增温条带,与2010年4月14日MS7.1玉树地震前异常特征在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上均有很高的相似性。此外,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幅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震级较大的玛多地震出现异常时间较早,幅度较大;而震级较小的玉树地震出现异常时间较晚,幅度较小,且两次地震的微波亮温增温幅值均达8 K以上。初步的机理分析认为,地震前的微波异常条带与该区域的NE向张性断裂和张性断陷带在空间上分布一致,异常的出现可能与地震前该断陷带的地热活动以及地表岩石的发射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以来华东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区的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特征从时序演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作了分析,发现该地区地震在时序上存在前后两个演化过程相似的活动时段,并在空间分布上有着较好的分区性,地震活动主体区域存在明显的迁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华不地区今后地震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地震活动性图上,整个阿拉伯半岛常常是无震的,这反映出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尤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地震台网改进以来,该地区明显无震。阿拉伯西南部的地震很少引起该地区之外的注意,这就影响了在区域地震目录中对这些地震的报道。本文表明,恰好相反,地区史料说明在过去十二个世纪中,中等震级的破坏性地震经常不断地发生,其中包括1941年的破坏性地震,此次地震在许多方面与1982年12月的地震类似。关于阿拉伯半岛地震活动性很低的一般推断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牟磊育  郑钰 《中国地震》2016,32(1):134-142
根据京津冀地区地震台网的分布和平均地脉动噪声估算了该地区地震台网的监测范围,又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地震目录描绘了京津冀地区实际地震监测范围,发现北京市与河北省在2条地震带上应补充足够的地震台站,以降低对地震带附近地震监测的下限,从而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地震监测与预测。  相似文献   

18.
对东南沿海1067年和1574年两次地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目录给出的 1067年广东潮汕地震的参数不能合理解释历史记载中该地震的震害分布。文中将这次地震与 1918年南澳大地震在相同地点的震害记载进行了对比,发现几乎相同,进而论证了这两次地震属发生在同一震源的特征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认为 1067年地震的震中很可能位于南澎列岛西侧,其震级可达 71 /4。鉴于目前对 1574年福建东北沿海 53 /4级地震事件有不同的认识,文中重新分析了该地震的破坏区与有感区的分布,并与 1906年厦门海外地震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 1574年地震的震中更有可能位于福州—莆田以东的海域,且震级可能达到 61 /4。文中还认为:史料中有关 1574年浙江庆元地震的记述所指的可能不是发生在当地的破坏性地震,而更可能就是同年发生在福州—莆田以东海域的那次地震。1067年和 1574年地震可能都发生在NE向的滨海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19.
张浪平  尹祥础  梁乃刚 《地震》2008,28(4):29-38
美国西部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该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带, 为了研究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对该地区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 考察了该地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域的时空演化; 并用2001—2006年的扫描结果与次年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对比, 发现绝大部分的强震都发生在前一年的预测区域内。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演化和该地区的最新扫描结果, 对未来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1966年美国帕克费尔德地震,美国地震科学家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规律,即是每隔22年,该地区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期性预测地震。最近发生一次周期性地震,是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7.1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发生地震时墨西哥正在进行32年前该地区的大地震纪念活动,墨西哥在同一个地方也曾发生过7.0级大地震。地震活动的时空周期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