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地震专业图书馆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知识支撑,建设地震专业数字图书馆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创新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地震专业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中,应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性,把握规律性,要有重点的建好特色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目前,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所依靠的重要资源.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深入的要求,图书馆正经历着从传统服务向现代信息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试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书馆的收藏、整序、服务职能,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有职能的变化趋势,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关系的巨大变化,指出读者对馆员的依赖逐步变为对网络的依赖,馆员对读者的当面服务逐步变为网上的服务,两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从书刊文献的表面服务走向计算机网络的深层服务。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我馆国适应开放新形势2的要求,从加强管理,促进服务入手,做好图书流通工作,提高书刊的利用率,重视藏书建设工作,为科研工作主动服务,把图书馆工作向深度发展地了些俟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室的馆藏建设,着眼于省级地震科技文献信息工作的新视角,从全国地震科技文献信息网络节点建设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加强图书管理,搞好藏书建设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仅看其藏书量和藏书质量,而且要看其利用率。提高利用率,加速书刊传阅,就必须优化馆藏提高服务技能和书刊周转。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专业图书馆如何为地震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图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对今后图书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地震系统图书应采取联合作战方式,成立地震系统文献布局管理协调小组,合理布局地震系统的文献,加速建设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恢复地震系统馆藏新书联合目录,外文刊题录交换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地震系统图书馆信息的开发和服务,介绍了上海市地震局在这方面的服务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查收查引是中国地震局图书馆长期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参考咨询服务。文章介绍了查收查引的概念和服务流程以及中国地震局图书馆原有查收查引服务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查收查引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随后介绍了地震图书馆查收查引自动化系统的系统架构、软硬件条件、系统配置和服务界面以及主要功能,并总结了建设经验,包括通过提高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定制化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提高报告生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提高查收查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避免重复劳动等。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专业图书馆网络化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基础,阐述了数据的建设及联合编目方式,提出生于下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式、内容和设想,面向社会为防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展望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设备性能、技术系统、台网密度正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如何利用这些监测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提取有用的地震前兆信息、提升地震速报能力、扩展烈度速报功能是地震监测台网为地震预报和地震应急服务的重点;整合台网资源,构筑统一标准、多用途的地震监测网络是建设公共安全服务技术平台的前提;工程、海洋、气象、环保等是地震监测资源的主要服务领域。因此,开发监测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构筑技术平台,拓展服务领域是未来地震监测台网为社会和公共安全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藏书建设政策的制定是文献馆藏的核心问题,专业馆的藏书计划应具有两个特点,一个合理的文献馆藏结构是文献馆藏的主体,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本保证。读者的阅读倾向反过来又对文献馆藏起主导作用。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文献的馆藏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研的新特点以及科研人员对信息迫切需求出发,阐述了图书馆的新形势下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是提供方法知识资源的中枢之地,是专业知识传布和转移的主要阵地,它不仅是知识宝库,更应具有知识交流功能,图书馆只有实现自动化,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融媒体技术的地震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是服务社会工程科技、地震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信息平台,具有信息集成、科学技术创新、集管理与决策于一体的特点。本文论述了该服务系统的设计模式特点、服务内容及对象、系统技术架构和功能,并对其未来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提高地震安全,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信息社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地震信息主要包括法规建设、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资料,服务内容包括法规宣传和普及、地震灾害影响服务、工程建设监管服务和防灾避震服务等。通过地震信息社会服务,可以增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建设工程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东省地震局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阐述了地震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信息社会发展的特点,指出了未来地震科技档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莹  杨立庭 《地震工程学报》2013,35(S1):206-210
地震应急信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的关键因素,是震后政府、社会和公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作为防震减灾工作服务社会的工作内容之一,直接体现着地震行业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当前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与公众需求有一定差距。本文从地震应急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等环节全面系统地研究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旨在发挥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进而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何霆 《华南地震》2012,(3):107-117
广东省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平台在2009年正式开通后,经过几次中小型地震的检验,系统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包括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平台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民众的服务能力不足等。通过改进系统现有的服务模式,提供更多实用的服务功能,如信息收集、短信群发、交互式服务和统计分析等,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民众,在应急事件中发挥更大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设计探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地震应急联动与紧急救援服务能力是国家地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地震应急联动与紧急救援服务能力在研究和建设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开展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的建设.因此,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的构成、设计和实现方式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的初步设计,对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震专业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文献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 资源共享的道路,形成地震系统的文献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20.
加强横向联系,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战略措施,是“综合防御”的必然趋势,应深刻领会“综合防御”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拓宽横向联系的工作领域,彻底转变封闭式工作方式,更好地用地震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各级政府要对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领导,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横向联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