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后指出,为适应当前地震灾害综合防御的需要,建立地震科学体系已提到日程上来。该体系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数学科学和系统科学6大类组成,并就地震科学体系中的地震预报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3.
非线性科学在地震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线性科学应用极其广泛,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将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研究中,对地震现象的非线性问题和复杂性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对非线性科学在地震的可预测性、地震模型以及地震预报方法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评述。关于地震的可预测性,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地震是混沌,因而是不可长期确定性预测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地震是弱混沌,因而可能是可长期确定性预报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报方法抓住了地震的本质,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地震前兆含义,科学问题与研究途径的研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肇诚  王贵宣 《地震》1997,17(4):429-439
地震前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地震预报、有关科学问题和探索途径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有各种评价。文章认为由于一些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尽管对中缅边境1995年7月连7.3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报,经验性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讨论了广义地震前兆和狭义地震前兆,广义地震前兆包含二类前兆:场兆和源兆;而狭义前兆仅指后者。大陆震例前兆的系统研究证实了广义地震前兆的存在,然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渐近式地震速报和地震信息服务的工作程序的设想。随着通讯技术和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速报工作已经开始逼近地震参数快速测定的地震学极限,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有限性和震相分析的复杂性带来的极限,从而使同时提高速度和精度存在档大的困难,中国方面,防震减灾工作以地震快速反应的要求却不一定是速度与精度的同时提高,而 分阶段的、依距地震发生的时间而不同的,这就使得渐近式的地震速报程序成为可能。从更  相似文献   

7.
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现行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和表示方法:归一化、相对变化量、比值、从属函数、相关系数和斜率等方法。详细地讨论了无量震前兆参数的地震前兆特性及其年变化、日变化、随机变化和趋势性变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截至 1999年 9月 ,台湾除 60多个实时加速度观测点外 ,还设有约 70 0个强震观测点 ,在城市地区已形成间隔约 3 km的高密度强震仪(加速度计 )观测网。台湾中央气象局 ( CWB)于 1995年秋开始建设加速度观测点观测值实时自动处理的地震信息快速传输系统 ,简称RTD,并于 1996年 3月 5日开始运行。RTD以快速发送地震信息为主要目的 ,地震发生后几分之内 ,通常在 1分以内发送信息。信息除通过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 WWW主页和 FTP发送外 ,还发送到可显示文字信息的PB机上。RTD的重点放在“地震发生后需多少时间才能发出信息”,由此可以感受…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本世纪以来川滇地震(M≥6.5)活动特点,划分了地震活跃幕和地震活跃段。在对活跃幕和活跃段地震活动细微研究方面给出该区未来地震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寺田寅彦(Torahiko Terada)是20世纪初日本的一名物理学家、散文家和著名学者,也是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是“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这句话虽然一点也不包含引发灾难现象的科学信息,但它在20世纪初无论对公众还是对负责公共安全的政府官员都是一个有效的警示。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兴海6.6级地震前震(前)兆异常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预报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地磁无量纲参数地震短期预报及多综合预报的需要,分析研究了地磁无量纲参数Bij方法,取得了1996年10月6日唐山级地震Bij异常短期(三个月)追踪图象。依据Bij异常(测点数量、幅度、空间分布的大小和方向)时空演化过程和演变特征,可进行地震短期预测追踪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震动态》1997,(11):1-21
近年来,地球科学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继板块构造学说问恨之后,对全球的系统研究,从宏观上大大推动了对地球的认识,大量高新的技术的应用也使地球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日新月异。资源,环境,灾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又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给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1996,19(2):140-145
本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的临震信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震前电磁波异常信息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庆地震台经过近两年多的观测及实际震例验证,基本说明了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监测的时变曲线图、日变曲线图等七种图件与地震三要素密切相关的规律性以及使用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测的辩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地震科技信息的积累和应用是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地震信息工作在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中以及地震工程应用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地震科技信息的重要性,发展这一事业,本文就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信息的内在联系,地震科技信息的运行机制及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