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的地震区划图(1990年版)是采用地震危险性慨率分析方法编制的。该图给出的是场点地震烈度值,该值在50年内被突破的概率为0.1。人们普遍关注该图与我国曾经编制的地震区划图(1957年版,1977年版)的区别,该图超越概率概念的内含和外延以及超越概率水平为什么采用50年超越概率0.1。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前两张地震区划图编图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地震预测,而新的地震区划着眼于场点的地震动预测。新的地震区划图是按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给出的,它所表示的地震危险性只能针对具体的场点,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特征。而弄清场点地震危险性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差异是正确进行区域防灾对策的基础。作者希望这些讨论能对正确使用新的地震区划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地震失稳的滑动-弱化特征后,研究了估计大地震重复间隔的问题,建议了一种计算大地震重复间隔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复发间隔的公式。同时,应用这个方法计算了海原断裂带、华山山前断裂带、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和小江西支断裂带的8级大震复发间隔,它们分别为3466年、2043年、2688年和975年。这些数值与古地震研究给出的实际古地震复发间隔甚为一致,说明建议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活动断裂地震复发时间和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潘华  雷建成 《中国地震》1995,11(4):390-396
地震危险性评判,通常需要将多种方法的结果加以综合。为了去除各种方法中可能的重复信息,并对各种方法对危险性评判结论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的度量,使综合的结果更加合理,我们引入了分量分析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分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阐述了该方法在地震危险性综合评判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华北北部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的一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估算地震在原地平均重复周期的地质方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探讨了将平均重复周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较详细地介绍了地震可预报复发模式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实例。当把活断层与地震的复发关系的定量研究与具体的可预报复发模式结合起来,可能会对地震的长期预报或危险性评价产生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1997,20(2):157-169
以中国大陆三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强震对比证实,在各种相近重复周期中存在的五六十年的优势周期,1981-1994年发生的46次强震,其中有38次大五六十前(即1930-1943年期间)都曾相近重复发生过强震,其他8次强震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无重复发震记录,可能与三四十年代该区强震记录不全有关,按现有的资料上述两时段内50年相近重复震率达80%,本在讨论了震强相近重复的基本特征的差异性后认为,强震  相似文献   

6.
云南东部地区近期大震危险性地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红河断裂是一条超地壳大断裂,为云南地区重要的构造边界,把云南地区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本简要介绍了云南东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性质,结合发震构造标志、地震破裂围空特征和大震重复周期等分析了红河断裂以东(含红河断裂带)地区的大震危险性,认为云南东部地区近期大震的危险地点有2个:小江断裂中段东支和石屏—建水断裂带石屏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7.
重力作用下的地壳物质流是壳内重要的构造活动现象,它对大陆地区强震起着控制作用。大陆强震重复周期与地壳物质流速相关,在地壳物质流速较快的地区,强震重复周期较短,反之则较长。计算出地壳物质流速不同地区的强震重复周期值。在地壳物质流速低于一定数值的地区内,只能在地壳岩石中产生流变结构,而不致于发生强震。上述看法可供评价有关地区地震危险性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虹 《华南地震》1996,16(1):10-15
将东南沿海地区划分为7个地震区带,利用历史及现代地震资料,动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分析了各个地震区带的地震危险性,并采用预测检验的方法确定了各个地震区带的危险阈值,对各地震区未来两年的中小地震及未来5年的中强地震的危险性分别给出了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直到1972年,新西兰的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与联合王国的刑法区别不大。虽然根据新西兰议会通过的成文法及英国议会通过的修正的新西兰宪法,新西兰于1947年就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新西兰法律的大部分内容与联合王国的公共法仍继续成为一体。这样,新西兰就继承并永远保留了最高豁免权论的条文。该条文保留着1950年王国政府诉讼法中许多有生气的内容。然而,其它立法提出了特殊情况下的政府责任问题,而联合王国和新西兰两国的最近动向表明,有关政府责任的法律将来有可能作出修订。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本文中,作者在近几年进行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基本待征,研究了该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情况、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断层活动速率、古地震与地震重复周期等。结果表明,该断裂带自第四纪以来由压性逐渐演变为左旋扭动,其水平滑动速率为2.1-2.8mm/年,垂直滑动速率为0.4-0.7mm/年,地震复发周期约为5000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由P波频谱及合成地震图等方法研究鲜水河断裂带9次中强地震(含强余震)破裂过程时得到的震源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该带上震级与地震矩等几个主要参数的线性回归关系式。据此,分别计算了鲜水河断裂带及其各段的地震平均滑动速率和地震矩发生速率,进而推求了各段及总带上的地震重复周期,并结合该带错动势累积的程度对地震危险性做了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测井序列的小波波谱方法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给出小波波谱分方法析及其快速算法,该方法保留了波谱的位置信息,使我们了解在序列中存在的周期特征、位置和信号的迭加模式等,开发了该方法的WINDOWS应用程序,并用此程度计算了新疆塔里木盆地X11井1500-2500m段RILD,GR,SP,DEN测井曲线的周期图与小波波谱,在小波波谱中发现了清晰的构造沉降和水平面变化--沉积物供应变模式,而用以往的周期图方法无法得到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东麓断裂是银川地堑西侧的重要构造,控制着银川地堑的西侧边界,其最新活动特征是评价未来银川市地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文中在贺兰山东麓断裂南段套门沟—榆树沟段断裂两侧1km范围内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选择在大石头沟两侧进行探槽研究,获得该段断裂在14ka以来共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距今13.8ka、7.9ka和3.0ka,重复周期约为6ka和5ka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中美地震科技研究合作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美两国根据1980年正式签定的“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所进行的合作研究近况,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板内活动断层与地震研究;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地壳深部构造;岩石力学实验室研究;超长周期地震台站的设置和资料与地震图胶片的交换七个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地壳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2012年第562-563卷刊登了题为《Why earthquake hazard maps often fail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为什么地震危险性图经常失败以及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的文章,该文指出,近代历史上3个最大、最致命的地震都发生在地震危险性图没有预测出大地震的地方,作者研究了危险性图无法预测这些地震的原因,探讨了改进危险性图的方法.并且指出应该开发更好的地震危险性图并提醒人们现在的地震危险性图的局限性,才有可能挽救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断层带区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美国地震区划图随着建筑抗震设计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的一张图发展成现今抗震设计图和地震危险性图两图共生的形式。地震危险性图主要反映依据地震科学认识与基础观测资料评估得到的国土地震危险性分布,抗震设计图则继承了传统地震区划图的主要功能,反映国土范围内建筑抗震设计所需地震动设计参数的分布,服务于建筑设计。依据抗震设计需求,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地震系数分区区划、设计地震地震动区划和最大考虑地震地震动区划3个阶段,各阶段均始于地震危险性图的改进,并以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换代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抗震设计图的编制为标志。本文总结了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历程,对地震危险性图与抗震设计图发生变革的技术原因、主要特征、应用意义及其影响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区域地震重复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陆型地震的长期危险性研究,七十年代有了新的途径,即借助于对活动地震构造带(区)的定量化研究,将地质学和地震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计算地震带(区)或断裂带的地震重复周期,并以此综合评定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即基于这一思路,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利用文献和文献的方法,具体计算了南黄海海域(32°—34.5°N,120°.5—123°.5E)M_s≥5级的地震平均重复周期。并以此评定该区域的地震趋势,这将有利用对该区的地震活动监视和沿海资源及滩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是我国近两年地震地质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目的是通过详尽的工作,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学、演化历史及形成机制、断裂运动学特征、古地震及大地震重复间隔,为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其组织管理和学术指导,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协助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省地震局地震综合队于1989年5月7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联合主持召开了“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学部委员丁国瑜先生、国家地震局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专家组全体  相似文献   

19.
赵泽贤  王爱国  孙崇绍 《地震研究》2012,35(3):367-373,442
分析了甘肃陇南武罐高速公路所处陇南地区强震动记录的地形效应及频谱特征,研究了在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中地震动地域特性的简化与抽象过程,应用地震动记录地形效应及地域频谱特征对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从而给出具有地域特性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结果表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结果与地域地震动特征分析结果之间有一定差异,根据地震动特征分析结果,对危险性计算结果中动力放大系数βmax和特征周期T进行一定的调整,以给出适合本区特征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设定地震方法主要有两种:加权平均法和最大概率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然后以烟台地区一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最大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出设定地震震级、震中距以及具体空间位置,给出了两种方法的设定地震反应谱,最后对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平均法所得反应谱将长周期处的安全性考虑在内,适用于中长周期建(构)筑物;最大概率法由于其长周期处谱值偏低,会增加长周期工程的危险性,不宜用于长周期工程,但对短周期建(构)筑物应用合理;对于自振周期不同的建筑工程应选用不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反应谱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