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1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宣布将继续出资运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主力钻探船"乔迪斯·决心号",并开始与德州农工大学谈判合作协议。据悉,这份合同将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为期5年,NSF最高将出资2亿5 000万美元,"决心号"的国际合作伙伴(包括欧洲19国、中国、巴西、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资8 750万美元,共同资助"决心号"每年执行4个科学航次。  相似文献   

2.
1942年春,日军在占领新几内亚的莱城和萨拉莫阿后,为铺平继续南进、孤立澳大利亚的道路,决心拔掉新几内亚东南岸的美军重要基地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南端澳军基地图拉吉这两颗钉子,并寻歼可能出现的美国航空母舰。为此,日军从准备将在6月参加中途岛作战的南云航母舰队中抽出第五航空母舰大队(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第五巡洋舰大队(重巡洋舰“妙高”号和“羽黑”号)加强给第4舰队,  相似文献   

3.
利用深海钻探船进行世界大洋海底地质的研究工作已25年了。1984年前这样的船只是“格洛玛·挑战者”号,而在近年内为“乔德治·决心”号。这两艘船中的每一艘船在自己的时代都是最现代化的海上科研大学,世界上没有一个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装备能与之相比拟。在这样的科学海上机构中,在2个月的时间内(钻探船每一航次的一般延续时间),繁忙的工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海底山脉的深海钻探─—“ДЖОИДЕС决心号”第144航次Ю.A.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数是沉没在1500m左右的平项山。“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第144航次中...  相似文献   

5.
张希贞胜利油田钻井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钻进平台的研制和设计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4O/46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研制、胜利一号座底式浅海钻井平台研制、胜利二号步行式浅海钻井平台的研制、胜利四号钻井平台的技术改造,主持了SL902式油驳船的研制,组织和参加了有关海洋作业平台、生产采油平台的研制、设计和海上施工。发表了“座底式钻井平台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浅海的适应性”、“胜利二号钻井平台主要性能的研究与设计”等论文。任山东海岸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介绍(四)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23日从日本横滨港开始,9月19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港结束的“决心”号第145航次穿过了太平洋北部。考察的科学领导是D.R.Rea(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俄罗斯还有2位专家参加了本航次。他们是生物地层学家(岩石圈研究所)和(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乔迪斯·决心号”服役于大洋钻探项目(1985—2003)和综合大洋钻探项目(2003至今)20年后,这艘超期服役的功勋钻探船目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装,它将成为美国贡献于IODP的新的海洋科学钻探船(SODV),并将致力于海底的监测和获取沉积物样品以揭示地球演化的奥秘。作为IODP的非立管  相似文献   

8.
由来自9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队为研究哥斯达黎加外的活动大陆边缘在圣地亚哥登上了“JOIDES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这些科学家将确定该处岩石和沉积物的年龄、物理化学性质,并将利用新开发的被称作‘随钻测井”(LWD)的测井工具.LWD技术可在钻井施工的同时在钻孔中适当的位置测量物理化学性质,并给出不受钻孔中钻具垂直运动影响的原始结果.该研究队由EliSlyer博士(加里福尼亚大学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和GakuKimura博士(日本大皈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大不列颠、加拿大、意…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14—18日,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综合大洋钻探(IODP CHINA)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的轨道驱动”高级研讨班将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主题:“气候变化的轨道驱动”(米兰科维奇理论)探讨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着重强调地球轨道参数(偏心率、斜率、岁差)控制的地表辐射量的作用,是20世纪地球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高级研讨班将邀请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的AndrewBerger教授及他的助手Marie FranceLoutre博士主讲“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原理与方法;并将邀请荷兰Utrecht大学的FritzHil…  相似文献   

10.
陆基保障工作是依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开展的一项兼具日常公务办理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综合事务性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跟踪航次动向、保障海陆联通、协调船舶靠港、落实航次宣传以及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和海上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等。文章回顾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陆基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针对下一步多机构联合和多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下的深远海科考航次特点,提出了陆基保障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和保密机制建设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东京农工大学工学部的松永助教授发明了一种可以从海洋蓝藻中高效率地提取甲烷的新技术。松永助教授从九州、四国、关东、北海道附近海域采样、筛选,结果终于发现了繁殖速度很快的海洋生物“蓝藻”和能够迅速把蓝藻分解成甲烷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12.
吴奕 《海洋信息》2001,(4):11-11
温州市各地渔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洋与渔业强省”的号召,落实省府(2001)15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十五”渔业发展计划。 “十五”期间温州市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积极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  相似文献   

13.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也是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为使“蛟龙”号具有更大的作业空间,其布放回收系统须满足三级海况下布放和四级海况下回收的作业需求。文章介绍“蛟龙”号布放回收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并对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蛟龙”号的布放回收系统主要包括A形架、拖曳绞车和升降轨道车;拖曳绞车和A形架主吊缆的恒张力控制系统实现布放回收系统的升沉补偿功能,可满足“蛟龙”号三级海况下布放和四级海况下回收的需求;升降轨道车同时可作为“蛟龙”号日常存放、保养和维修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敷是沉没在l500m左右的平项山.“πЖOЙπ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1 2月 5日 ,在装备了“阿尔文”号水下带人装置的“阿特兰蒂斯”号科研船上 ,美国考察团发现了海底浅色碳酸盐热液构筑物 ,其形状类似柱子。其中某些柱子的顶部和壁部被所谓闪光水或不匀波纹的温暖 ( 40~ 75℃ )溶液冲刷着。含碳酸盐构筑物的海底地段被命名为“被遗弃城市” ,这是由于缺失其他活动热液场所特有的海底动物聚集。“被遗弃城市”热液场位于北纬 3 0°,离大西洋中脊与阿特兰蒂斯转换断层交叉点 1 5km处。该区洋壳的年龄为 1 50 0ka。阿特兰蒂斯地块从转换断层附近海底 3 80 0m深处上升至不到 1 0 0 0m深处。应该说 ,…  相似文献   

16.
191 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位于北美陆坡坡脚的水深 3 789m处 ,其地理坐标为 41°44′N、49°57′W。 1 985年法国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这个地区开始了详细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 ,采用旁侧声纳进行了海底的制图工作。此后加拿大和法国合作继续研究 ,进行了沉积层的地震剖面测量并获得了底质的柱状剖面。同时工作的还有美国伍兹霍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他们在“诺尔”号船上 ,借助带有照相机和摄相机的曳引设备观察了海底表面并发现了沉没的船只。 1 986年在“阿特兰提斯—Ⅱ”号船上 ,采用深水载人装置的“阿尔文”号深潜器对其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7.
0414号"云娜"台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0414号“云娜”台风的高空背景场及云图的分析,揭示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辛勿理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副高、弱环境场中台风自身内力、台风的非对称结构是影响“云娜”台风移动的主要因素,西风槽对“云娜”台风的移动起着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莫拉克"强热带风暴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云萍 《海洋预报》2005,22(2):53-58
本文利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等方法对030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MORAKOT)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西南季风的发展和冷空气的侵入作用十分突出,二者共同作用,造成热带风暴“莫拉克”外围云系的增幅发展,从而促进暴雨的发生发展。850hPa较大的正涡度、700hPa较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热带低压东南侧较大的压能梯度都对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上也比较清楚地揭示这次暴雨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全面完成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九五”第10航次的大洋考察任务返抵青岛。科考船于今年6月16日从青岛港起航,来自国内外十多个单位的101名调查队队员及船员,辗转太平洋,历时119天,航程20143km,圆满完成富钻壳预选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环境基线调查任务,取得海底结核样品、岩石样品7000多公斤,海底照相资料17多公里长。“大洋一号”科考船返青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一号"(HY-1)卫星数据的海面温度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一号”(HY-1)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探测海洋水色的卫星,星上载有10波段COCTS水色扫描仪和4波段CCD成像仪。本文介绍了利用“海洋一号”(HY-1)卫星数据反演海温的算法模型,对反演过程中用到的云检测方法进行了说明,给出了具体的反演处理过程,对利用本方法反演的海温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