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贮料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柱承式立筒群仓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对缩尺比例为1:25的3×3组合柱承式立筒群仓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柱承式筒仓结构具有"上刚下柔"的特性,使其加速度响应和整体变形均沿高度呈折线型,折点在刚度突变的柱顶和仓壁连接部位;贮料状态对立筒群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较大,随着贮料质量的增加,群仓模型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的弯折效应均更加明显,边仓和角仓的加速度响应均逐渐增大;贮料及其与仓体间相互作用对耗能的贡献随着台面加载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2.
以某粮食储备库项目为背景,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了筒承式钢筋混凝土粮食立筒单仓与群仓结构的分析模型。分别考虑空仓和满仓两种工况提取其各自前6阶振型和自振频率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对比,进而分析了筒承式钢筋混凝土粮食立筒单仓与群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和应力反应。分析表明:群仓结构不是单仓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相互作用效应,不同筒仓数量与组合方式对其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仓内储料对立筒仓结构的自振频率等有重要影响,对于空仓和满仓工况应分别考虑计算;筒承式钢筋混凝土粮食立筒仓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其水平地震反应沿高度分布变化亦较均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筒仓结构动态侧压力计算方法,将地震作用下仓壁动态侧压力问题简化为支撑失效质量块的贮料壁板振动问题。假定筒仓结构处于线弹性范围,采用弹性壁板的振动模型推导了仓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侧压力计算公式;建立了柱承式筒仓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了筒仓结构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作用下的动态侧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推导的动态侧压力计算公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平均相对误差为3.0%,精度较高;柱承式筒仓结构的动态侧压力随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增大;沿筒仓深度方向,动态侧压力呈“钟形分布”趋势;且动态侧压力峰值向仓壁中下部位置集中;对于设防烈度较高地区,建议在柱承式筒仓结构的柱顶和环梁位置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筒仓结构仓壁动态侧压力计算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作用下贮料对筒仓产生的超压是造成筒仓损伤破坏的原因之一。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贮料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变化规律,对缩尺比例为1∶25的柱承式筒仓模型开展了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揭示了筒仓仓壁动态侧压力分布规律和超压系数,建立了仓壁动态侧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地震时筒仓内贮料的运动滞后于仓壁,随着地震动持续滞后逐渐明显,且沿仓壁顶部至底部滞后不断减弱;(2)动态侧压力分布规律与测点布置位置、地震波的输入方式相关;(3)仓体顶部范围内超压系数试验值大于规范采用值,现行规范中采用的修正系数偏小;(4)仅依据单向地震激励,尚不足以真实反映地震作用下筒仓贮料的动力学特性,筒仓结构强度设计时不应忽略双向地震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柱承式筒仓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筒仓与地基相互作用对支承柱端弯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钢筋混凝土柱承式筒仓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场地类别对支承柱端弯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在软弱场地上柱顶弯矩绝对值大于柱底弯矩绝对值;整体性较好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支承柱的受力,支承柱合理增设赘余杆也可以改善柱顶受力;文中提出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及取值,以考虑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FRP(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套管钢筋混凝土柱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形式,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对8根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轴压力大小、混凝土强度及FRP管与基础的连接方式对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柱的变形能力和滞回特征的影响,根据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的特点,采用截面层纤维模型法对试件截面进行全过程分析获得骨架曲线。通过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确定加卸载规则,提出了适合于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锈蚀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重点研究了柱纵筋锈蚀率和轴压比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压-剪-弯交互作用分析模型,应用改进斜压场理论、传统截面分析法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剪机理、受弯机理进行分析,通过锈蚀压弯构件轴向应变的变形协调将受弯模型和受剪模型结合,最终计算获得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极限变形,并通过12根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建议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07,方差0.010,吻合较好;锈蚀试件按建议分析模型计算得到的极限变形与试验数据接近,平均值为0.873,方差0.051。因此,建议模型可分析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极限变形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二次地震作用对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储存的筒仓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时程分析程序,对柱承式筒仓结构分别进行一次和接连两次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强度的二次地震作用对筒仓结构的影响程度,比较分析柱承式筒仓结构在一次和接连两次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点和抗震性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一次地震作用下,柱顶和柱底出现严重薄弱部位,环梁和仓壁损伤较小;二次地震作用后结构刚度明显降低,累积损伤明显增加,抗震能力明显降低。分析结果对筒仓这种特种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系统性、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为地震区筒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一次地震作用下已损伤的筒仓结构是否需要维修加固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的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碳纤维布提高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碳纤维布用量、轴压比、剪跨比、矩形截面柱转角部位的形状等试验因素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的评估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位移延性比的理论计算方法和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应用上述方法,对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柱延性性能进行合理的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相关规程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的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结合阪神地震中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破坏情况对现行规程的一些规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建议采用SRC-RC转换柱进行型钢混凝土柱到钢筋混凝土柱的过渡。对SRC-RC转换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型钢锚固长度对SRC-RC转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对采用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梁式转换层模型与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利用SRC-RC转换柱将型钢混凝土应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楼层的SRC-RC竖向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有效地加强了底部楼层,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目前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框架柱轴压比超限现象,结合以往试验现象分析和对规范背影资料的研究,对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进行了综合与分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受火构件内部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对结构和构件的高温响应和抗火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BAQUS,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二维温度场和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吻合,证明了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三维温度场分析的可行性,也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以及高温后的三维响应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碳纤维布改善钢筋混凝土极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进行了5根钢筋混凝土极短柱(λ=1.0)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使用碳纤维布横向包裹钢筋混凝土极短柱以提高其延性这种加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碳纤维布横向包裹钢筋混凝土极短柱的受力特性,分析了碳纤维布抗拉强度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极短柱使其延性提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横向包裹碳纤维布可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极短柱的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将采用螺栓和栓筋两种连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钢板箍短柱的抗震试验结果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和高强螺旋箍现浇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螺栓和栓筋这两种连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短柱的抗震性能均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而与高强螺旋箍现浇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相当,这两种节点构造连接可靠、安全,可以用于实际工程中。对这两种连接方式的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低剪跨比的螺栓连接短柱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钢筋笼与周边预制混凝土薄板模壳连接形成一体的中空的笼模构件,在施工现场安装后一次性浇筑笼模构件中空腔体内的混凝土,形成完整的笼模钢筋混凝土构件。该新型笼模钢筋混凝土构件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主要区别是:箍筋采用成型格网箍筋,笼模构件的模壳混凝土与中空腔体内的混凝土存在二次结合面,构件纵筋采用100%搭接方式连接。为研究笼模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笼模钢筋混凝土柱和传统钢筋混凝土柱在恒定轴压力下的往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延性以及钢筋应力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笼模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式、承载能力和延性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柱基本一致,刚度略有提升,两者的受力机理没有明显差异;笼模钢筋混凝土柱可以按传统钢筋混凝土柱的计算原理和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提出的计算公式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笼模钢筋混凝土柱工作性能评价与工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验证OpenSees程序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远场地震、近场非脉冲地震与近场脉冲地震作用的性能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框架结构在三类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以及二阶效应对结构反应的影响。针对近场脉冲地震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和易损性分析,分别得到结构的IDA曲线、易损性曲线和近场脉冲地震作用下二阶效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类地震作用下,近场脉冲地震导致的二阶效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结构抗震设计中宜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侧向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介绍了8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往复荷载试验、并且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另外,通过对收集到的103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的数据分析。,峄影响柱位移角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柱位移角以及为满足变形能力要求所需箍筋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增大柱端抗弯承载力是抗震"能力设计"措施中引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梁铰型有利耗能机构的关键措施。本文以6层确定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结构易损性分析评估了不同强柱系数取值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构易损性分析表明增大柱端抗弯承载力是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增大强柱系数提高了结构的变形能力,使不同破坏极限状态之间形成较大的"梯度",对防止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突然倒塌提供了预示。结构易损性曲线对评估结构抗震性能、选用合适的目标强柱系数提供了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OPENSEES有限元软件为工具,利用基于柔度法的钢筋混凝土柱纤维单元,考虑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动态响应分析,并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轴压比、不同混凝土强度、不同纵筋率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应...  相似文献   

20.
钢筋混凝土大开间异型柱框架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筋混凝土大开间异型柱框架是新型住宅结构.本文以大开间异型柱框架试验研究及异型柱试验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结构动力计算模型问题、控制薄弱层问题和异型柱工作性能问题,提出了若干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