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由海水鱼类寄生甲壳类的寄生引起的宿主鱼类的血液,生长,生理功能和行为的病理变化特点;描述了寄生虫对寄主组织和体表造成损伤和破坏所形成的组织病理特性;此外对现有的鱼类甲壳动物病的防治药物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青岛及其附近地区淡水鱼类的寄生甲壳动物,尚未有人作过调查研究。作者为了配合全国鱼病和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为鱼病防治提供资料,自1959至1962年曾在该地区作过三次此较普遍的鱼类寄生虫和鱼病调进查,自1963年11月至1964年5月又在沽河内作过五次调查。此外,自1956年以来在青岛地区也陆续收集了许多鱼类寄生虫标本。本文仅报告其中的寄生甲壳类。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雅芝 《海洋科学》1995,19(5):21-24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是我国近年新兴的现代化养殖方式,它具有集约化、高密度、高效益等特点,因而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这一养殖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现就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概述如下。1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相对于藻、贝、虾类的养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生产性网箱养殖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广东。1979~1983年珠海市科委开展海水网箱养鱼试验,共试养7科20多种,以新鲜小杂鱼为饵料,有时搭配植物性饵料混合使用,取得初步成果。1982年广东阳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适宜山东沿海鱼类增养殖的主要种类 ,回顾了山东省主要海水鱼类增养殖种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山东省近年海水鱼类养殖概况。最后论述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情况,把发愤过程分3个阶段;扼要阐述各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迄今人工繁殖成功的鱼种计有37种,未成功的或未有育苗量报道,只用形态描述的有58种;生物 技术和杂交研究成功的有12种,进行过染色体研究的35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适宜山东沿海鱼类增养殖的主要种类,回顾和山东省主要海水鱼类增养殖种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山东省近年海水鱼类养殖概况,最后论述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以来,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向着多品种和批量化方向发展,各特优种类不断增加,人工种苗为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提供大量苗源,科研教学单位的多项育苗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开始进入种苗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成功的种类至少有14科30种,1999年大黄鱼的育苗量已超过3亿尾,其他年产种苗千万尾以上的海水鱼类有美国红鱼、花鲈、免状黄姑针、真鲷(春季生殖群体)和花尾胡椒鲷;年产种苗数百万尾的有黑鲷、勒氏笛鲷、断斑石鲈、免鱼和斜带髭稠等种类。石首鱼科鱼类已成为人工繁殖和育苗的主要对象。本文还针对福建海水鱼类增养殖的问题,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中国台湾地区及世界其他主 要海水养殖国家和地区的养殖鱼类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防治方法、病原特征、宿主范围 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目的在于让养殖者了解鱼类病毒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希望能引起各 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是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 ,被称为我国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我国目前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陆上工厂化养殖。本文拟就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0年代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新进展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始于80年代初 ,80年代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多种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 ,网箱养殖呈快速发展。1994年全国的海水鱼养殖网箱约160000只 ,至2000…  相似文献   

10.
虹彩病毒在海水鱼类间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振荣  野中健 《台湾海峡》2003,22(3):308-310,T002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养殖的真鲷、石鲷进行虹彩病毒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随感染时间的推移,被感染鱼的脾脏中病毒感染细胞和吞噬细胞群数量增多;利用虹彩病毒感染的真鲷脾脏分离提纯的病毒悬液,可在真鲷、石鲷等鱼种间交叉感染;病毒悬液由尾柄血管注射比由腹腔注射,感染快、程度严重;较小鱼体有易被病毒感染的趋势;病毒悬液注射量增多,被病毒感染趋强;脾脏、肾脏和肝脏提取的病毒悬液,具较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我国海水鱼类核型及染色体显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已研究的77种海水鱼类核型,包括鲈形目51种、鲉形目8种、鲽形目6种、鲀形目5种、鳗鲡目3种、鲱形目2种和鲻形目2种。分析了海水鱼类染色体显带、限制性内切酶显带、二价体及多重带显带的研究进展,并对海水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海水鱼类病原弧菌对对虾的致病力及其疫苗的免疫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鱼类致病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创伤弧菌V.vulnificus,河弧菌生物Ⅰ型V.fluvialis Ⅰ,鳗弧菌Ⅴ.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Ⅴ.parahaemolyticus)同样可使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患病,现对斑节对虾的致病性和免疫保护力作了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感染实验,发现5种弧菌对斑节对虾均有不同的致病作用。从5种弧菌中筛选出强毒株,以其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浴和投喂等3种方式接种的斑节对虾,除投喂效果不明显外,注射和浸浴接种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在注射接种组中,随着疫苗浓度的提高,其免疫力有升高的趋势。说明在鱼虾的弧菌病中,疫苗能起到共同的防御效果,为商用鱼虾疫苗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甲壳动物十足类精荚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十足类甲壳动物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很多,国内许多学者如林勤武等1991年,堵南山等1987年、1988年、1992年、1995年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和形态学方面,而对精荚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仅见王群1996年、王兰1996年、邱高峰1997年的报道。精荚又称精包,它由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包被精子而形成,在交配时通过阴茎或交接器输送到雌体纳精囊内或腹部的腹板或刚毛上。精荚在精子被转移到雌体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借助光学显微镜对十足目精荚形成过…  相似文献   

16.
大型藻类对海水鱼类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 ,养殖环境的好坏是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 ,养殖活动又会影响水域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随着渔业自然资源的衰退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鱼类养殖对海区污染情况的报道日渐增多 ,海水鱼类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产生的大量有机和无机废物 ,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养殖废物控制在水体的容纳量内 ,其中一条途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发展生态型养殖技术 ,人为干预调控养殖系统 ,使养殖种类内部呈现互为目的的良性循环 ,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 [1]。大…  相似文献   

17.
<正>近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2012年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为102.84万t,年增长6.66%[1],品种达80余种。养殖模式方面,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广东海水鱼类寄生海盘虫属两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寄生于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Basilewsdy))鳃上的海盘虫属两新种。华南海盘虫,新种Haliotremaaustrosinensesp.nov与螺旋海盘虫(HaliotremaspiraleYamaguti,1968)相比,交接器形状相似但量度有明显的差异,且已知种的交接管具有3条几丁质丝;中央大钩与联结片的形态与已知种相异,表现在:新种的2对中央大钩形态各异,背中央大钩基部不加厚,内外突发达,腹中央大钩基部加厚,内外突粗壮发达,背联结片长片状,中间有两个似驼峰状的突起,两端略尖,腹联结片弧形,中间细,两端膨大,而已知种的2对中央大钩形态相似,钩基部两边加厚,内突非常粗壮发达,背联结片较平直,腹联结片呈“V”形。大弯管海盘虫,新种Haliotremagrossecurvitubussp.nov与HaliotremakurodaiOgawa&Egusa,1978相比,交接管形状相似,但交接管的据弯度较已知种长近1倍,且新种交接器具有一台状的基座;2对中央大钩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19.
尤锋  吴志昊 《海洋科学》2020,44(8):69-84
染色体操作技术包括雌核发育及多倍体人工诱导等,可快速纯化性状,获得单性群体、生长快和不育/低育个体,是现代遗传育种和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途径,近年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快速纯化、低育及生物安全的特点在基因编辑、借腹怀胎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也极具价值。本文在简述鱼类染色体操作概念和诱导原理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我国海水鱼类雌核发育、多倍体的人工诱导和生物学机制,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与生产实践等,以期为染色体操作在海水鱼类新种创制、生物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虾蛄繁殖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洋资源的减少,原未被重视的虾蛄逐渐成为佳肴,为了可持续利用虾蛄资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虾蛄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生殖腺发育、胚后发育、繁殖习性、繁殖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