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地壳形变场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一些震例震前的垂直形变特征,对垂直形变高梯度带和降起区的形成机制和孕震原理作了分析,认为这两类形变异常区作为中长期地基危险区预测的地域标志是合理的。讨论了震级与形变异常区范围的一般关系,最后讨论了按贝叶斯公试计算形变异常区发生地震概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国斌 《高原地震》2005,17(2):33-37
采用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形态法、差分法、消除潮汐改正和零漂法,处理了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发现在印尼8.7级地震前出现了一些短临异常情况,并对异常的变化特征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震实验场,是世界各国地震学界为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的实验场所,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形变的良好基地。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实验场中地壳形变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今后进一步搞好地震试验场的地壳形变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段青 《四川地震》2004,(1):9-16
着重介绍了1971~2001年四川省地壳形变监测工作的发展过程、网点监测能力和研究方向。文章力求全面系统地概括沿“三河一山”地震断裂带布设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监测方法以及分析预报和课题研究成果,间或概略介绍了与专业有关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了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与断层形为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丽江7.0级地震前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孕震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绪  江在森 《中国地震》1997,13(4):338-348
本文用分段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滇西水准监测网80年代以来的水准复测资料,并进行了形变速率多面函数拟合和垂直形变场信息分离。研究了1996年2月3日发生于滇西水准监测网北部的丽江70级地震前,形变场动态演化和信息分离得到的垂直形变剪切变形、扩张变形、体积变化及准加速度等信息指标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80年代中前期,在滇西的丽江、永胜及其附近地区出现的大规模形变速率高梯度带和信息指标高值分布所反映的剧烈垂直差异运动,是丽江70级地震前10余年孕震应变能开始快速积累的显示;而1985~1992年形变场趋势转折与垂直差异运动显著减弱,可能意味着孕震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孕震区处于相对闭锁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丽江7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分析和不同地区强震孕震形变对比,进一步研究了强震前形变场非均匀态特征和孕震信息的识别提取,得出了一些用大地形变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祖胜  杨国华 《中国地震》1996,12(4):347-357
应用最新的全国垂直变形速率图和各地区不同年代的形变图。编绘相应的形变速率梯度图,计算了若干跨断层测量台、点资料的低通滤波残差及其一阶和二阶差分。结合在相应空间和时间域内所发 生的强震,讨论了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孙毅 《四川地震》2002,(1):37-39
2001年2月14日,23日四川省雅江县境内相继发生了5.0级和6.0级地震,地震前,省内部分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异常显示,分析预报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本文将这次地震前后的工作情况作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重新分析了强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的基础上,获得了如下一些见解:地壳形变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形态可能为缓慢稳定的变化,不一定存在诸如异常幅度变大、异常速度变快等;地壳形变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迁移或有序性等。  相似文献   

10.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3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远离则衰减.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 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NE 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 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往往伴随有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往往是应变能积累、强震蕴育发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大量土石坝震害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分析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优缺点,并对这些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最后总结了近年来土石坝地层稳定性分析方法发展概况,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计算模型中可以用梁单元来描述的钢框架结构,本文运用SAP5有限元计算程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单元划分的特点、结构的变形特征及水平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中的振型参与情况,并给出了相对计算误差作为检验。本文最后计算了一个有实测数据的高22m的复杂钢框架。这一工作为有效地完成钢框架震害预测中的结构计算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手段对某区水库大坝表面运动进行监测,获取大量的野外监测数据。通过内业计算得出每期的大坝各变形点的三维坐标,并结合、利用近3期的数据资料对比,求出各点的形变量。最终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水库主坝、东副坝及北副坝3个坝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口镇-关山断层的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娟  邢西淳 《高原地震》2006,18(1):21-27
对口镇—关山断裂带各跨断层测段高差变化、站差分析、速率变化及其合成作了分析探讨,同时还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并对三原井水位和跨断层垂直形变作相关分析,研究探讨了该断层异常活动特征及其映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川跨断层大地形变测量台、点观测数据进行全面计算处理和分析,找出四川省地形变异常尤其是中、短期异常的若干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这对于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无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薄万举 《内陆地震》1994,8(3):221-228
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①②[7],对拟合、滑动外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各个环节做了适当的改进.同时,引入概率统计中的有关知识.选择一个相对最佳评判方案,用京、津、唐地区流动点短水准,短基线资料进行了地震预报的研究,为用形变资料经过评判统计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最后,以讨论的方式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地区近期垂直形变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晓强 《内陆地震》1991,5(4):324-329
通过数理统计、拟稳平差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的三期水准测量成果作了综合处理,绘制了1971—1980年、1980—1987年、1971—1987年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垂直形变图,并讨论了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垂直形变场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66年和1986年的两期三角(边)测量资料,研究了怀来、延庆地区水平形变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长福  林长佑 《内陆地震》1997,11(2):143-147
分析了某些条件下地球介质的电导率各向异性行为,并应用一维层状对称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方法,对甘肃及其邻近地区实测MT资料的各向异性模型进行反演解释,由此确定地壳深部应力场和形变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骊山山前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骊山山前断裂是发育于骊山凸起北侧的一条近东西走向并向北倾斜的正断层。断裂形变遗迹,地貌标志、新生代沉积物的厚度变化特征表明,该断裂第四纪晚期以来,在区域构造引张应力场的控制下,一直作掀斜式的倾向拉张运动。在长期的形变过程中表现了蠕滑和粘滑两种活动方式。现在仍在以蠕动的方式运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