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卫星云图和遥感资料的应用张晰莹(哈尔滨市气象局150040)1地球同步(地球静止卫星)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地球同步卫星获取的资料范围大、资料连续,弥补了气象观测资料的时空局限,目前已是各级气象台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引进“类黄道”坐标系找到了多个运动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得到了只依赖于卫星的轨道倾角、周期及高度的红外云图的定位公式。1970年6月用于实际的红外云图定位中,其结果是较准确的。一、问题的提出及“类黄道”坐标系的引进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卫星又在绕地球不停地运动,它上面的扫描辐射仪也在不停地转动,对地球进行扫描观测,并随时将观测结果发回地球,地面接收站也不断收到其观测结果,这就给我们提出对观测结果进行定位问题。黄道坐标系是把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钱云 《应用气象学报》2008,19(5):635-640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在获取图像时, 必须使扫描辐射计的观域对准地球。卫星在轨道上受到各种摄动力的作用, 使轨道和姿态改变, 扫描辐射计的地球观域随之发生变化。卫星扫描辐射计对地球观域的偏差会影响图像定位的精度, 因此对准观域的工作是日常业务工作的一部分, 不仅在卫星定点之初启动观测时, 而且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 都需要通过地面遥控指令进行修正。该文提出了一种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地球观域修正量和调整方向的算法, 以替代人工目测卫星原始云图进行的卫星观域调整控制决策。这种算法的实施可以提高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获取作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以其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1-2]。中国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FY2-C)于2004年10月19日发射升空,2005年1月1日起,FY2-C开始试验广播展宽云图,为用户提供服务,在2005年汛期前全面投入业务运行。FY2-C定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358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星下点中心位置为0°N,105°E,星上扫描辐射计有5个通道,其播发的延时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S-VISSR)展宽数据包括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云图…  相似文献   

5.
邓兆林 《气象》1979,5(8):34-35
从1978年6月起,我们用我国自己生产的接收样机和原118传真机开展了试收日本同步卫星云图(低分辨率)的新业务,现将试收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日本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为葵花1号(GMS—1)。卫星相对地球静止在140°E赤道上空,离星下点约35800km,每隔3小时播发一幅云图以配合每日8次绘图、辅助绘图天气分析。云图覆盖地球约四分之一面积,即60°S—60°N,70°E—150°W。一幅云图由7张边缘彼此交叠的区域图镶拼而成,各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收几张。 卫星搜集到原始资料后,先发给日本地面资料处理系统,经补偿图象畸变,校准象素亮度,进行资料  相似文献   

6.
《气象》1981,7(4):50-51
同步卫星GMS—1红外高分辨率云图的增强显示处理设备在我台研制成功。 红外云图的增强显示处理,是国外七十年代后期云图资料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红外云图的分析判读上。我台为在国内能尽早用上此项技术,组织了人力,经过努力,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7.
《气象》1983,(1)
~~一九八二年七月九日上午十一时用118传真机收到的日本同步卫星云图  相似文献   

8.
范蕙君  马培民 《气象》1981,7(7):42-44
一、卫星云图的原理 气象卫星云图是在高空俯视较大范围的云景图片。初期是电视云图。这种云图是卫星携带照相机,在空间轨道上,向下对地球大气进行照相,然后分解成许多扫描线变成电信号向地面发送,地面站得到一张张平面图象。由于夜间无法照相,只有白天的云图。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第二代业务卫星则用扫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GMS静止同步卫星微机处理系统发送的大量展宽数字化云图资料,并配合天气形势分析,连续追踪了强热带风暴的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及形成、发展、消亡的全过程,从而揭示出孟湾风暴形成发展各阶段的卫星云图特征,并探讨了孟湾风暴消亡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廖博真  朱家栋 《气象》1981,7(6):33-34
利用卫星云图能直观地分析各种天气系统,因而越来越得到气象工作者的广泛应用。但目前卫星云图的使用效果由于以下原因还受到一定的影响:(1)接收装置中整个图像信号的工作曲线呈线性分布。为使云图的图像逼真、细腻,就要求有尽可能多的灰度等级,如同步卫星高分辨率云图就有32个灰度等级。但人们视觉对图面灰度的识别一般仅10个等级左右,  相似文献   

11.
方宗义  王大昌 《气象》1988,14(12):23-26
一、引言 自1988年3月开始,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在探测资料的传输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于1988年底,以展宽数字资料完全取代目前的高分辨云图传真(HR-FAX)。与HR-FAX相比,展宽数字资料有3大特点:①卫星近于实时地将每一次自旋扫描过程(周期约0.68)中,对地球扫描(占1/18周期)得到的辐射观  相似文献   

12.
陕西南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和逐小时雨量资料,分析了2003年8月27—30日陕南地区连续出现6个MCS的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MCS普遍具有夜发性,但也有个别在昼间发展、成熟;MCS的发展强度与其影响系统及是否有对流云团合并有关;MCS的生成源地与地形密切相关,青藏高原东侧的坡地、黄土高原东南侧背风坡等都可以成为MCS发生的源地;强降水主要出现在MCS快速增长之前,且大部分较强降水发生在IBB≤-52℃的核区内。  相似文献   

13.
宋宏 《气象》1983,9(1):34-34
为了进一步发挥APT低分辨卫星云图接收设备的潜力,给气象分析预报提供更多的卫星云图资料,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用118传真机和62丙型单边带接收机,接收“气象传真广播”的卫星云图照片的简便方法。 这个方法只需对118传真机略加改装,增加五个元件,既保留118传真机接收各种低分辨瞬时云图的性能,又可接收“气象传真广播”的日本同步卫星云图和“流星”卫星云图组合图。两种工作状态通过开关转换,只要几秒钟就可完成。全部改装费用不到十元人民币。 改装后的电路见附图。图中虚线内为改装增加的电路,其余为118传真机原有电路。A、B两处是改装时断开的地方。改装的方法是:将118传真机示波  相似文献   

14.
自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同步通讯卫星以来(定点在赤道上空125°E),已先后成功发射了多颗功率较大的同步卫星.目前能直接覆盖亚洲地区以及供我国地面站直接接收的同步卫星约有20余颗(含国外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球站有数十万座,我省有数千座.地球站分发射站(上行站)和接收站(下行站),日常我们所接触到的大多为接收站.对接收站而言,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地球站天线抛物面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7,(2):28-28
美国发射的ATS-1和ATS-3同步卫星约每隔25分钟拍一张云图,在这些云图上,热带气旋外围的某几处(一般可有10多处)的高云具有明显的特征,从它们的位置变动可以算出云向量,即高层风的估算值。利用这些云向量,在计算机上用最佳多项式拟合法算出气旋周围地区网格点的风矢、辐散、相对涡度和气旋中心的高层风与气旋中心移动速度的向量  相似文献   

16.
俞惠民 《气象》1978,4(12):31-31
近极地轨道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发送的扫描辐射仪云图的地理定位,现在我们不少APT接收站主要采用描绘(网格描绘)、感光(暗盒网格扫描、暗室二次曝光)、印刷(铅版、胶版印刷,又称盖章)等方法。但感光定位要求轨道推算、实际操作十分准确,部分118传真机改装后图片扩大三倍或八倍,已难以在暗盒中加装网格;用透光桌描绘定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9,(2):28-28
1.SMS地球同步气象卫星,SMS-1、2都是GOES的原型卫星; GOES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音译“戈斯”。 2.表中所列每颗卫星都装有下列仪器、设备: 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VISSR)用0.55-0.70微米和10.5-12.6微米两个通道分别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和昼夜红外云图。资料收集系统(DCS)用来收集和转发边远地区的各种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所获取的环境资料。空间环境监测仪(SEM)用来监测太阳活动和地球磁场强度,它包括一台磁强计,一台太阳X射线监测器,一台高能粒子  相似文献   

18.
1994年4月13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发射了一种用于气象和海洋学探测的命名为GOES—8的地球同步卫星,它将替代现已运行15年的GOES卫星系列。  相似文献   

19.
方宗义 《气象》1978,4(1):31-32
前面两讲介绍了卫星云图的识别原理和几种天气系统的分析方法,这些都是利用卫星云图作定性分析。除此而外,利用卫星云图也可以作多种气象要素的定量分析。如:用红外云图推算海面温度、云顶温度和云顶高度;估计台风中心的最大风力;改进500毫巴的数值分析;估计降水量等等。本讲着重介绍如何用卫星云图估计降水。 目前用于估计降水的气象卫星资料主要有三种:即电视云图、两通道(0.5—0.7微米和8—12微米)扫描辐射仪云图和电子微波(1.55厘米)扫描辐射仪云图。就估计降水的方法而言,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建立在图象显示云图的基础上,根据卫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强风暴的探测和预报技术。将着重应用地球同步卫星,同时也应用低高度的极轨卫星、飞机和雷达等。一、目前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SMS)的时空分辨率对强风暴的研究是有用的。进一步的发展将放在温度与湿度的反算方面(红外技术与微波技术)和大大提高时空分辨率与辐射仪的灵敏度。预定1979年发射的对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Ⅳ(GOES-D)将载有取代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VISSR)的大气探测器(VAS),它除了摄像外还可给出温度与湿度垂直廓线。还预定1980年发射风暴卫星(Stormsat),它着重探测强风暴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