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影区地震速报定位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君  张海 《四川地震》1996,(4):122-125
影区地震的定位是成都遥测台网速报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成都遥测台网记录中出现的影区地震的震相S、Lg特征,总结出识别它们的方法,并发现增用S波参加速报定位,常常可提高定位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对于某些影区地震,可用ScS震相测定其深度。  相似文献   

2.
宁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质量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宁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的工作模式与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地震速报质量进行了评估。据2005—2008年的速报资料显示,速报处理工作中地震波传播的时间约占15%,台网的分析处理时间约占45%,数据集合时间约占25%,台网中心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的处理时间约占15%。对2005—2008年的地震速报信息报出质量分析可见,震相性质分析错误的占8%,初至震相读数误差小于0.2 s的占65%,后续震相读数误差小于0.5 s的占43%。同时,对地震台网在速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昆明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震相分析图集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昆明地震台2001~2004年数字地震仪记录的从地方震到极远震、浅源地震到深源地震共计351个典型地震,用分析软件进行震相标注后,采用数据库、前端显示和查询相结合的电子版形式,编制成<昆明台数字地震仪震相分析图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 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 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 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特征,研究地震速报所需技能,解决地震速报评价中地震特征参数定义、震相匹配判断等问题,并把研究结果计算机化,重塑地震速报流程,实现地震台网模拟速报考评程序。  相似文献   

7.
结合洛阳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2000年1月~2006年10月洛阳地震台记录到的台湾省地震的P波干扰因素及识别方法,影区地震、深源震的S波(或LG波)特征,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的震级与洛阳地震台测定的复核、速报震级相比较,按震级段、年度分别统计分析,查找产生震级误差的原因,计算出台基校正系数,认为排除干扰、提高震相分析能力、用台基校正系数修正Ms计算公式,是减小震级误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1~2013年的34个影区地震震例进行分析,总结了桂林台影区地震各个震相特征,并运用震相特征对影区地震进行分析定位,有效提高了桂林台对影区地震进行定位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对日后进行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永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地震响应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永安地震台2007—2013年体应变记录的地震同震响应,与同期国家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对比,响应率为15.21%。绘制地震能力线,量化评估永安地震台体应变仪映震能力,得到钻孔体应变对不同震级地震的响应范围为:震级5.5级,震中距425 km;震级6级,震中距860 km;震级7.0级,震中距3 514 km;震级7.5级,震中距7 104 km。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论述日常速报中难以处理、容易出错的地震,即台湾地震S与SS震相,一般影区地震πg波与Lg波震相的识别及定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CDSN兰州地震台1990-2000年间31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得到了Pdif震相在CDSN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给出了兰州地震台Pdif震相走时便查表,以便分析时查询比较.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有助于对核幔边界物理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谱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在地震预测和工程地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谱震级测定还可得到地震辐射的能量,再通过和标量地震矩的比较,可以估计地震震源处的视应力,而视应力也是震源物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考虑到我国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尝试利用单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谱震级的测定。选用CDSN昆明地震台(KMI)记录的近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图垂直分量上的P波,采用 Duda等人提出的谱震级的测定方法,改进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宽频带波形资料,直接用速度谱值测定地震谱震级的方法。所得谱震级结果与ISC给出的Ms震级对比后,发现相差不大;所得的能量结果与NEIC用远震体波测得的能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同样的方法,将来还可对不同地区更小的地震进行谱震级的测定,这无疑对地震学的进一步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陈彦含  吴庆举 《地震》2020,40(4):49-62
偏振分析可以定量描述地震波的质点运动。 P波质点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振, 使得传播方向会偏离台站与地震震源之间大圆弧的方向。 P波偏振分析可以用来约束地下结构以及反映地震各向异性, 提供与剪切波分裂等手段不同的证据。 本文介绍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的方法, 计算了单一地震台的P波偏振, 同时, 利用谐和分析, 对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 将P波偏振分析应用到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的四个台站10年左右的数据, 筛选并分析了震相清晰、 信噪比高的远震三分量初至P波的质点运动, 拟合出四个台站接收到的地震事件后方位角与P波水平偏离角度之间的三角函数曲线, 计算出拉萨台、 昆明台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偏振方向分别为66°和57°, 大致呈现北东东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尹志文  李萍 《高原地震》2001,13(4):47-51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兰州台记录的短周期数字地震资料,测定了尾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之比r1、尾波能量与S波能量之比的平方根值r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永登主震(19950和天祝-古浪主震(1996)前,r1和r2均出现上升或下降异常变化,且有较大的偏离平均值的异常高值或异常低值出现。  相似文献   

15.
Broadband three-component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Beijing station (BJI) of CDSN were used to calculate P-wave polarization of teleseismic events. These polarization data were then used in the inversion for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around the Beijing st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details of velocity discontinuiti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conspicuous low velocity zone exists in the crust on the west of the station,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proves the theory that polarization data could be applied to inversion for velocity structures, especially for boundaries with large velocity gradient.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velocity structure inversion with polarization data from high-quality broadband data recorded by a single station. Therefore, travel-times and polarization data can be jointly used to study velocity structure. Polarization data are more suitable for delineating the boundary of velocity anomalies. Moreover, if the polarization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 to fully exploit their complementarity,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the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around the station as well as the detailed vertical variation below the station.  相似文献   

16.
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除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  相似文献   

17.
CDSN正处在更新换代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广大地震研究人员更好地应用CDSN资料,本文详细叙述了更新的CDSN地震事件数据格式,提出了新数据与已发行数据格式相兼容的办法,同时说明了有关格式转换程序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力  雷湘鄂  孙和平 《地震学报》2010,32(6):670-679
采用Aki和Chouet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从IRIS台网下载昆明台记录到的200km范围内182次地震事件共546条宽频带观测资料.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和地震分布的成丛性,在昆明台附近划分6个小区块,并计算了各区块对应散射椭球体内的尾波Qc值.计算得到这些散射椭球体内介质品质因子Q0在40—55之间,频率相关系数η在0.96—1.06之间.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高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相似文献   

19.
向广大地震研究人员提供数字化地震事件数据,是CDSN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新一代CDSN数据管理中心提取地震事件数据的处理过程,及地震事件盘生成程序的研制与使用方法,该程序的研制极大提高了产生CDSN地震事件盘的效率,并确保了其操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