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钱迈平  邢光福  马雪 《江苏地质》2017,41(4):523-528
华中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元古代矿石山组—台子组白云岩地层(1 215~1 459 Ma)发现巨型叠层石。这些宽度和高度通常为2~10 m、长度可达数十米的穹状叠层石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上与海侵作用有关的潮下带环境,受到海底火山活动影响,处于硅和铁-锰含量偏高的海水中。根据这些巨型叠层石的特征,命名它们为神农架大圆顶叠层石(新属、新种)Megadomia shennongjiaensis gen. and sp. nov.。其形态与澳大利亚新太古代图姆比亚纳组(Tumbiana Formation,约2 724 Ma)、南非古元古代马尔马尼白云岩(Malmani Dolomite,约2 250 Ma)和巴西二叠纪伊拉蒂组(Irati Formation, 278.4~275.6 Ma)的巨型叠层石相似,而且它们的岩性特征也相似,暗示在不同的地质时代,只要出现某一特定的生态环境,就可能形成相似的巨型叠层石。  相似文献   

2.
钱迈平  邢光福  马雪 《江苏地质》2018,42(4):527-542
中元古代时期,神农架位于华南古陆,与澳大利亚古陆及西伯利亚古陆相邻,同处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Rodinia supercontinent)北部。其沿海的叠层石组合与澳大利亚古陆及西伯利亚古陆沿海的叠层石组合相似,显示了炎热气候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潮坪浅水环境特征。常见的叠层石形态类型包括穹状、柱状、层柱状和层状等。主要有神农架大圆顶叠层石(Megadomia shennongjiaensis)、加尔加诺锥叠层石(Conophyton garganicum)、树桩圆柱叠层石(Colonnella cormosa)、简单包心菜叠层石(Cryptozoon haplum)、喀什喀什叠层石(Kussiella kussiensis)、圆柱朱鲁莎叠层石(Jurusania cylindrica)、地窖印卓尔叠层石(Inzeria intia)、瘤通古斯叠层石(Tungussia nodosa)、贝加尔贝加尔叠层石(Baicalia baicalica)、育卡贝加尔叠层石(Baicalia unca)、奥姆泰奥姆泰叠层石(Omachtenia omachtensis)和波层叠层石(Stratifera undata)等。  相似文献   

3.
杜远生  韩欣 《地层学杂志》1999,23(4):294-294,315
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落雪组主要由白云岩组成,内含较多的硅质纹带、条带和团块。该白云岩以含叠层石为特色,叠层石包括Stratiferaundata,S.biwabikensis,Cryptozoonhaplum,C.giganteum,C.haplum,C.giganteum,Kussiellakussiensis,Gruneriasinensis,Nucleella,Linocolleniaxiaoxinchangensis,Gaoyuzhuangiadepressa等,还有较多纹层状叠层石。…  相似文献   

4.
单惠珍  陈志中 《地层学杂志》1993,17(2):81-88,134
<正> 石碌铁矿区及其外围地层,自华南富铁科研队在三稜山组发现古值物和瓣鳃类化石,解决了其上限的地质时代后,对其下限的地质时代仍有不同意见(表1)。南颐(1987)、张仁杰(1989)在石碌群第六层中找到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Tawuia dalensis Hofmann等宏观藻类化石之后,把石碌群划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宜昌地矿所(1990)对石碌群第六层铁矿石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840Ma,亦相当于青白口系。陈毓蔚等  相似文献   

5.
6.
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层状花岗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的多样性决定了对花岗岩成因的各种解释。对贺兰山中段黄旗口元古代地层中存在于花岗岩中“层理”、“残留体”等地质现象进行研究 ,认为该地区花岗岩是由元古代沉积岩经过变质交代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变质交代作用可能发生在古元古代 ,在秦祁贺三叉裂谷活动之前地壳变薄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曹瑞骥 《地层学杂志》2000,24(1):1-7,35
以叠层石作为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并分析了一些新的同位素年龄和其他古生物学资料 ,对 3个中新元古代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 :  1)从元古宙叠层石总体发育过程及陡山沱组新发现的资料看 ,中国南方震旦系(指南沱 ,陡山沱和灯影组 )在层位上应位于胶辽徐淮区的金县群之上 ;  2 )在震旦纪南沱冰期前 ,大约在辽南纪中晚期 ,一起高温氧化并伴随强蒸发事件波及胶辽徐淮区 ;  3)对燕山 ,胶辽徐淮和扬子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祁连山东段老爷山至南门峡-带的晚元古代地层是首次发现的地层单位。青白口系diao沟群主要由碎屑岩、板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组成,总厚度1772.64m含含微古植物15属10种14未定种,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 laminaritum,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ensis,A.umishanensis,Kildnosphaera chagrinata,Bav  相似文献   

9.
冀东高板河中元古代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呈层状和透镜状与容矿岩石整合产出,其中发育大量各种类型的硫铁矿叠层石,呈中、小型丘堆状分布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及显微结构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高板河硫铁矿叠层石的形成环境明显不同于普通藻叠层石的生长环境,形成于局部强封闭还原的半深海环境中,远离透光带,是海底黑烟囱周围嗜热微生物周期性生长形成的原生微生物沉积构造。硫铁矿叠层石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嗜热微生物对于黄铁矿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梅冥相 《现代地质》2007,21(1):45-56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一套厚度千余米的碳酸盐沉积序列中,第三段组成一个特别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两个剖面(天津蓟县剖面和北京延庆千沟剖面)的详尽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第三段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以灰岩序列为特征,厚度为300 m至600 m不等,在蓟县剖面发育有存在成因争论的臼齿状构造,在延庆千沟剖面发育奇形怪状的席底构造。该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表明,在前寒武纪除了3次叠层石衰减事件(分别发生在2 000 Ma、1 000 Ma和675 Ma)外,在1 450 Ma左右还可能发生过一次叠层石衰减事件。再者,高于庄组第三段构成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可以大致与北美地区的Belt超群中的Helena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相对比,从而表明了1 450 Ma左右的叠层石衰减事件因具有全球性而有重要意义。在漫长的前寒武纪,臼齿状构造常常集中发育在叠层石衰减事件之后,因此,尽管这两种沉积构造的成因还不完全清楚却成为了解前寒武纪世界的重要线索。1 450 Ma左右的叠层石衰减事件,正好处于叠层石发育的黄金时段(2 800 Ma至1 000 Ma),对该次事件的识别,有助于正确认识漫长而复杂多变的前寒武纪碳酸盐世界。  相似文献   

11.
新元古代十三里台期叠层石组合的地层对比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元古代十三里台期辽南徐淮地区的叠层石组合以 Conophyton ocularoides与 Baicalia共生为特色 ,Inze-ria、Gymnosolen、Tungussia、Jurusania、L inella等的相继集中出现为代表 ,叠层石的丰度和分异度极高 ,达到叠层石演化史上的鼎盛时期。类似的叠层石组合在世界各地晚里菲期中频有发现。至马家屯期 ,叠层石进入逐步衰退阶段 ,叠层石多组成半球状生物岩礁 ,柱体细小、相互密集丛生、分叉复杂、大多具壁或鞘 ,柱间充填大量叠层石砾屑和陆源石英碎屑 ,同时叠层石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出现特征的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十三里台期叠层石组合特征明显、组分相对稳定 ,不仅在区域间 ,甚至在洲际间具有地层对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东川、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格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川、滇中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元古代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但露头又断续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由于缺乏古生物及年龄资料,在不同地区多以岩性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而出现了"正层"与"倒层"观点之分歧.通过对东川及滇中地区地层中所夹的火山岩年龄测试及重要界面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东川地区黑山组凝灰岩中锆石U-PbSHRIMP年龄为1503...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吉峰地区中元古代科马提岩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吉峰地区的橄榄质科马提岩具有良好的显微鬣刺结构,在橄榄石和辉石晶体间隙中充填有基质物质,说明其为火山岩.通过研究,对其初步划分了冷凝带和鬣刺带,它们构成一个不完整的冷凝单元.吉峰科马提岩在岩石化上表现了良好的科马提岩属性,与南非及西澳大利亚橄榄质科马提岩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科马提岩及与其伴生的玄武岩具有紧密的成因联系,它们的演化符合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的演化趋势,具良好的正相关特点.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REE特征上,本区科马提岩具有较好的II类科马提岩属性,与南非巴伯顿、印度、西格陵兰II类科马提岩极为相似.吉峰科马提岩的εNd(T)=+7.51,说明源于亏损地幔,并且以LREE轻度富集为特征,显示它们系亏损地幔经较小程度部分熔融产生的.吉峰拉马提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其形成环境可能是地壳拉伸减薄,上涌的科马提质岩浆在淬火快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这一岩石类型的发现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元古宙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纪孢粉组合及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内两口地质探井获得的135块孢粉样品中含有孢粉化石87属,这些孢粉化石可以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根据组合特征,这4个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同时含这些孢粉化石的相关的白垩纪地层可以相应划分为下白垩统宁远村组、淘淇河组、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和富饶组。这一研究为重新认识和建立孙吴—嘉荫盆地的地层层序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参考有关研究资料,建立了该区前震旦纪4个微古组合,对各微古组合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并对所属地层时代提出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虽山前带第四系很薄,但由于新构造运动掀斜作用及断裂的贯通作用,构造盆地第三系含水层与山前带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并获得很高的压力水头.山前带第四系厚度小的原因,是中更新世以后上升幅度增大,早中更新世沉积遭受强烈剥蚀.由于第四系很薄,曾长期被人认为地下水贫乏.但据勘探证实,较大冲积扇有丰富的潜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南部的浅变质岩指宿松群和张八岭群。前者为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整合在扬子大陆晚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后者为古大别洋的洋壳,它和北部浅变质岩佛子岭群和梅山群一起,与洋壳俯冲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泉中元古代高于庄组震积岩及地震节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刘鹏举 《现代地质》2001,15(3):266-268,T002
在河北平泉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中鉴别出一系列震积岩 ,包括直立板状裂隙、液化泥晶脉、震褶岩及震积砾屑灰岩等 ,这是目前在中国所发现的最低层位的碳酸盐岩震动液化事件。震积岩主要发育于高于庄组一段上部、二段下部及三段中部 ,据此得出地震活跃期之间具有周期长度为 65Ma±的节律 ,认为此地震节律反映的是燕山裂隙槽北部边缘的断裂活动规律 ,这对于研究燕山裂陷槽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的边陲,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冲积平原。其位置在东经129°11′20″至135°5′10″,北纬43°49′55′至48°27′40″(图1)。  相似文献   

20.
江西九岭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部,发育的中元古代地层为一大套以砂泥质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在地质体中留下了丰富的地质事件信息。本文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探讨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过程,主要论述了褶皱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脆性变形构造、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其变形变质事件的演化序列划分为:四堡一晋宁变形变质构造期,加里东变形变质构造期,海西─印支─燕山─喜山变形变质构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