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是典型的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稀缺性与国土空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严峻的现实迫使日本从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开始,不断丰富和完善森林、海洋、草原等各类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逐步建立覆盖全区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是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载基础,建立合地、合序、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的前提是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本研究基于文献调研法及综合分析法,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演变历程,重点剖析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演变特征及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国土空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峻的现实迫使日本较早地探索国土空间的宏观调控与管理.19世纪末,日本从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开始,不断丰富和完善森林、海洋、草原等各类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类型、目标、手段、方式等,逐步建立覆盖全...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口密度是我国的3倍,所以日本十分重视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国土规划在日本是体现国家战略的顶层规划,从土地利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到矿产资源保障战略,都被纳入其中。日本国土规划有50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上升期、顶盛期到衰落期的完整过程,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建立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一、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代替原来实行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严格限制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提示继生态文明建设被党的十八大纳入"五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使之提升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层面。山、水、林、田、湖是国土空间里的生命共同体,借鉴国际经验并汲取教训对国土空间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十分必要。环视全球,从1955年到1965年期间,日本也曾不计资源成本和代际补偿地一心发展经济,导致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2018年12月28日,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项目建设单位汇报了信息平台的管制规则查询、自然生态空间准入检测等功能,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据了解,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自2017年12月启动以来,对相关管制办法及细则制定进行了积极探索,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信息平台的搭建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分类指南》),明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2020年12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解读。为什么要统一用地用海分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说:“《分类指南》是实施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标准,对履行‘两统一’‘多规合一’职责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做好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总结工作,4月18日-19日,自然资源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召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专家座谈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江华安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浙江、福建等9个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部分试点地区负责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层级传导机制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治理效力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与完善,作为其重要专项规划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明确各层级规划的定位、内容以及传导路径。本文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实践,探讨了规划层级传导的基础与策略,提出了“4+4”规划层级传导框架,明确了规划层级传导要素及其传导方式,从政策和技术层面提出了规划层级传导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和分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与特点,探讨如何在编制规划中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原则,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并对今后在实施规划中如何贯彻用途管制原则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筑牢生态本底、优化空间格局、提升生态功能、塑造美丽生态国土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全国各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处于探索和初期规划编制阶段,体系框架和具体思路尚未明确,本文以莒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例,从本底分析、问题识别、目标定位、格局优化、修复分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态修复体系框架,为编制其他城市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新业态大量涌现,产业融合日益加深。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20年出台的多份中央文件以及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有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出了明确答案。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负责人就《通知》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针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等问题,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注重国土开发的生态文明导向,实施有序有度的国土开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辽阔的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共有家园。目前我国存在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筑牢生态本底、优化空间格局、提升生态功能、塑造美丽生态国土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全国各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处于探索和初期规划编制阶段,体系框架和具体思路尚未明确,本文以莒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例,从本底分析、问题识别、目标定位、格局优化、修复分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态修复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极限条件法初判济南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并划分潜力类型区,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测算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复耕难易程度并划分难易程度等级。结果表明:济南市各区县宜耕未利用地分布差异较大,从潜力类型区分布来看,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和南部沿黄区域,较匮乏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和南部山区,资源匮乏区主要为中部主城区附近。济南市易开发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该研究可为济南市不同地域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安排,科学编制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征程用途管制工作面临的新方位、新使命,找准“责”与“位”,(一)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自然资源是支撑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起着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立足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方位,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任务,强化“自然资源部门是高质量发展保障部门”的使命和担当,加快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绿色转型,以有限的自然资源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要素与人口、资金、环境、创新等各类要素相协调,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一、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属于现代管理学范畴,遵循管理学理论的基本规律,是以确立目标方案,组织实施落实。控制调整优化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确立目标方案是基础,组织实施落实是关键,而规划控制调整优化是不可少的保障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属于现代管理学范畴,遵循管理学理论的基本规律是以确立目标方案组织实施落实。控制调整优化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确立目标方案是基础,组织实施落实是关键,而规划控制调整优化是不可少的保障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