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K-1型地震仪拾震器工作不稳定的改进李洪胜(中国黑龙江密山地震台158300)1问题的出现黑龙江省密山地震台多年来在标定DK-1型地震仪垂直向拾震器时都遇到调整周期困难,周期变化显得灵敏度太高,不是长就是短,很难调到15秒。有时好不容易调到15秒,...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台站较普遍地反映DK-1仪器的垂直向拾震器零点不稳、需要经常进行调节;固有周期难于调到15秒,即使调到15秒亦会逐渐地降到14秒左右等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指示九室尽快予以解决,以适应当前震情形势与观测资料使用的迫切需要。对此,我们对DK-1仪器的垂直向拾震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与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已初步查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拾震器的安装上,如能仔细认真的安装,问题即可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前台站测震手段大都使用DD—1型短周期地震仪记录地震。该地震仪装有一个地震报警器。由于该报警器的抗干扰能力差,所以平时乱报警。为了提高报警器的抗干扰能力,往往是把警报器的灵敏度调到最小,这样也不解决根本问题。而且由于灵敏度调小,使得一般的地震来了不报警,常常造成地震波形重迭。不但影响地震图纸的质量,而且也给分析地  相似文献   

4.
30年坚守     
<正>1859年我调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从事编辑工作,如今已经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30年中期刊与我结伴同行,同风雨,同欢乐,同成长。《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已30而立,而我已步入老年。论文的作者有些成为了地震研究的领军人,有些成为了行业专家,有些走向了世界。30年为期刊审稿的专家也变为了受人尊重的长者。地震观测技术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地震台站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的重大变化,无疑给地震科学带来了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我国现行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采用的是中常大小极距的四极对称法。测量仪器多使用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供电方式大致可分:1.整流供电,供电时将供电电流调到某一固定值上,测人工电位时,若电网电压,负载电阻发生变化,均会引起供电电流的变化,致使地电阻率观测误差大;2.稳压供电,对供电电流值要进行测量,也会引入误差;3.稳流  相似文献   

6.
为了表彰华盛顿地区华盛顿咨询组组长弗兰克·普雷斯毕生对公共服务事业所做的模范性工作,美国地震学会理事会决定授予他首届公共服务奖。普雷斯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了他地震学家的生涯(194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3年后由于他在地震学、地震波传播、地壳与地幔构造以及月球组份等多个方面所做的科学贡献而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7年他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1965年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普雷斯教授的科学领导能力得到大家的公认,很快他被调到适合的公共服务领域,加入肯尼迪总统科…  相似文献   

7.
根据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安全性的特点,具体分析了保证系统安全性的步骤和方法,并结合某分布式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框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安全性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性策略和措施,并介绍了可以进行安全性认证的国家权威机构,最后指出了防震减灾系统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8.
关于抗震设计样板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抗震设计样板规范的由来和发展,探讨了样板规范的作用和特点,提出了在我国编制和发展样板规范的必要性和途径,且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基于性态设计的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分类和抗震设计分类的原则,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SQLServer6.5数据库主要功能和常用命令,给出了前兆数据文件的类型和格式,阐述了建设前兆台网数据库的思路和方法,可供有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说明了安徽测震台网地震初报和速报系统特点,详细介绍了安徽测震台网初报和速报系统构成、选用的软件和自行开发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安徽测震台网初报和速报软件的实际运用,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震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浩明 《地震》1992,(5):72-76
本文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概率:有机性概率和无机性概率,给出了概率的基本定义和基本计算公式,并据此分析了熵概率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论述了地震信息熵对地震前兆探索和地震预报的基本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线性连续介质理论,包含非对称应力场,也包含对称应变和反对称旋转。我们讨论了相关的本构定律和平衡方程。在这个理论里,与应力反对称部分平衡相关的运动方程中,用应力矩代替了平衡。我们的理论证实了旋转波甚至可能存在于均匀的弹性连续介质中。考虑了不同种类的极限形变,介绍和讨论了包括旋转和扭转场之间相互作用的波动方程的解。利用应力的对称部分和反对称部分,得到了位错密度—应力之间的关系式。对于具有粒化和微裂纹化的更高级形变状态的材料,介绍了旋转和震相移动π/2的扭转及同步解。记录到的一些旋转和扭转例子证实了同步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4G图传背包和小型无人飞行器研究了地震灾情获取与传输方法,介绍了该系统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阐明了TVU Pack背包、TVU Receiver服务器和小型无人飞行器的技术特点和系统集成方式,并在陕西等地进行了实地应用测试,实现了现场大范围高清视频的实时回传。与传统卫星通信车对比,该系统无论是在适用场地、准备时间和操作复杂性方面都具有优势,利用4G多卡绑定技术作为通信手段,提升了通信速度和传输质量,提高了地震现场灾情获取和传输能力,为震后救灾决策的制订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Pc3脉动和K指数的关系,研究了Pc3脉动出现频次对不同K指数的分布和日变化,得到了平均周期和K指数之间的经验公式,分析了不同K指数下的Pc3脉动平均周期的日变化。此外,我们把所得的结果和其他人的结果作了比较,并且做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北地区淤堵水工闸门难以开启的问题,开发了利用振动液化开启淤堵水工闸门的新技术,并研制了自振式水工闸门。通过大型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验证和明确了自振式水工闸门的减阻效果和机理,并对利用振冲液化开启泥沙淤堵闸门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和控制技术,为自振式闸门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化和空间应变的一系列问题。利用整体大地测量和动态平差的理论, 建立了实用模型和基础观测方程;进而导出了重力向量、天顶距、方位角、距离、正常高差和重力位差的观测方程, 并解决了实用化的局部重力场协方差函数的求定问题:推导了三维应变的公式, 并计算了应变参数;改进了德国学者Landan, Hem等人的OPERA软件, 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MASSCOMP小型机上的程序, 对一个一等三角锁环和部分二等三角点(共124个点)的三角网和重力、水准、天文测量的两期观测结果进行了整体平差, 做了应变分析。取得了有参考价值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九江地震灾害特征和产生灾害的原因,提高了对建筑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针对旧房改造和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建筑物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为本地区的抗震设防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自身的特性和地震灾害预测研究的特点,本文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潜在地震灾害预测和评价系统。针对网络模型参数设置、数据归一化、中间层神经元最优数目以及泛化分类评价指标等若干实际问题给出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大样本数据对网络的训练,形成了有识别和记忆功能的非线性预测和评价系统。对网络的测试和检验,论证了该系统在预测潜在地震灾害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从测试精度出发,探讨了这种预测网络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介绍和总结了目前桥梁结构可靠度问题的研究现状,建立了桥梁结构在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可靠度分析的模型,讨论了桥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危险截面的选取问题,解决了功能函数的复杂性和难于求导的问题,利用遗传算法对桥梁结构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并与JC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方法可为桥梁结构地震可靠性分析和加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