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针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缺乏整体旅游规划、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合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强旅游各要素整合、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整合作用等对策,建议构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竞合模式,加大政府间区域合作的力度,发挥旅游中介组织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协调作用,完善与创新长三角区域企业的市场、产品、管理等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的现状与优势
统计苏浙沪三地旅游市场,可见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以下特征:
(1)规模大。据2004年统计,苏浙沪三地接待入境游客968万,占全国22%,国际旅游收入61.0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3,7%。按全国排名,沪浙苏分别是第3、4、5位和第2、4、5位。2004年三地接待国内旅游3.38亿,占全国总量的30.7%,国内旅游收入3408.6亿人民币,占全国总量的72.4%,此外,苏浙沪三地每年还有超过1亿人次的居民出游量。因此,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接待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5.
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已呈现结构模式特征,合作机制和发育环境是模式的形成基础。在构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认知模型和对其发育环境的类型分析后,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5种结构模式:点一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并从模式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形态两方面进一步分析模式动态演化的5种趋势。 相似文献
6.
7.
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长三角区域新一轮发展中的优势产业,在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均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上海还提出了至201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9.5%的发展目标。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旅游产业对于加快区域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的网络交互作用与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了中心地模式和网络化模式两种空间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即前者以向心型的垂直联系为表征,而后者以跨越腹地边界的多向联系为表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交互作用下长三角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首先以企业联系为分析视角,研究了不同强度、不同方向的网络"流量"变化趋势;其次,选择社会经济变量,通过主因子分析对地域类型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科学地区分和评价旅游资源,对有效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现代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旅游,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科技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开发科技旅游资源,促进科技旅游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分析了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分类方法,从而建立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同时,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和其他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了科技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以期为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应用系统学自组织理论,对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地方旅游子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而目的性和创新性是促使各子系统之间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因。并以这一演化规律对“西安咸阳旅游合作”进行论证,以期为“区域旅游合作”利益主体——地方旅游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差距性,使得各城市在合作中处于不同的层级。论文基于帕累托改进分析,将旅游合作划分为合作自由区、合作滞后区、合作困难区3个层次,之后通过系统聚类确定环渤海地区各城市所处的层次,并从合作策略、运行保障机制、空间合作机制上提出各城市在旅游合作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是当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所在.从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产生机理人手,通过对有竞合关系的旅游地吸引力进行对比,将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大圈-体型、优势屏蔽型和互补合作型3类,从而为政府对有地缘性关系的区域旅游地竞合关系抉择进行博弈分析和调控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增长的潜力所在,是一国家一地区进行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工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评价研究,提供一典型的省级区域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案例研究,并论证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国家战略的结合点,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10—2017年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研究其时空演化格局和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在时序演变上,长三角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W"型变化特征;(2)在空间演变上,长三角东南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对稳定,而中部、西南部变动明显,整体呈现连片集聚发展特征;(3)在空间关联上,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空间联系逐渐由"极化效应"转变为"涓滴效应",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整体表现为与时序演变相反的"M"型变化特征;(4)基于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及效率测算结果,将各城市划分为高高高、高高低、高低低、低高高、低低高和低低低六种类型,进一步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路径的区域差异;(5)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皆对长三角区域整体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但创新支持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龙良富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3):53-58
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珠中江"区域旅游合作在"珠中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空间利益驱动力、市场驱动力和利益驱动力从宏观角度推动3地区域旅游合作,在此基础上,3地政府应该逐步建立合作制度体系、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强区域旅游协同规划机制、建设完整的旅游企业合作等机制,推动3地旅游形成横向、纵向、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加快3地区域旅游的转型升级,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提升区域旅游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案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区域创新是现代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区域创新发展具有自主创新发展、模仿创新发展和合作创新发展等3种模式,而美国硅谷、日本、欧盟的创新发展分别是3种模式的代表,这为我国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