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2010年冬季云南严重干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2009/2010年冬季我国云南省出现严重干旱,这次大范围严重干旱是较长时期降水稀少所造成的。首先讨论云南省冬季降水偏多和偏少时大气环流和海温的统计特征,基于它们的统计关系,再对2009/2010年冬季我国云南省的严重干旱进行个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西风带环流系统异常是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贝加尔湖为高度负距平,东亚沿海为高度正距平,从贝加尔湖以西到东亚中高纬度西风带较平直,冬季冷空气偏弱,很难影响西南地区。尤其是副热带中东急流减弱,从欧洲东部到里海为高压脊控制,西风带的扰动系统不易东移到东亚上空;青藏高原上空为稳定的高压脊,孟加拉湾南支槽减弱,云南省受异常西北气流控制。对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的分析表明,虽然海温异常可以影响冬季的云南降水,但海温异常并不是2009/2010年冬季云南省降水偏少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5.
2013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干旱演变过程及环流异常成因简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改进的CIn指数,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逐候分析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演变过程和高温异常成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In指数能够准确识别此次干旱过程,整体持续时间近一个月。旱情从7月第4候湖南南部开始,8月第3候干旱程度最强,特旱中心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浙江省为高温中心,8月第4候旱情得到缓解。在干旱成因上,极涡位置异常偏西,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空气偏弱,南亚高压东伸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鄂霍次克海至菲律宾一带呈较强的EAP遥相关型,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位势高度的正异常加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中心强度并使其位置偏西;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对峙,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地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欧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海陆温差增大,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下沉气流强盛,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共同作用下,造成持续的高温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6.
2014年6—7月湖北月降水距平分别为-40.1%和-23.6%,但温度距平大部地区为负。采用1981—2014年湖北省76个地面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6—7月湖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及2014年6—7月的异常环流。结果表明:2014年6—7月南亚高压东扩加强,西太平洋副高总体偏南,同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偏弱,中纬度地区环流平直,不利于引导南北方冷暖空气在湖北交汇形成降水;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区域偏南,湖北受台风顶部东北气流影响,水汽通量辐散;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涡活动偏弱,不利于水汽辐合。 相似文献
7.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LR(outgoinglongwave radiation)资料和所计算的热源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并研究了热力异常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弱;西太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脊线位置明显偏北,川渝地区受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中高纬环流场则表现为乌拉尔山地区和东北亚区域无明显阻塞高压形势,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弱;南亚高压比常年偏北偏强,持续控制川渝地区;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偏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热源偏强,是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川渝地区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有密切关系,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并且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的原因与2006年类似。 相似文献
8.
2009—2010年黔西南州特大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黔西南州出现了特大干旱,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该文利用黔西南8个县市台站的降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从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持续干旱期间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结果表明,持续干旱期间地面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东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强;孟加拉湾的低值系统较常年偏弱,不活跃,使得暖湿气流不易北上;动力因子较常年同期偏弱,导致降水长时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以上为黔西南州特大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引言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白城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出现了多年不遇的罕见干旱,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干旱过程常常是某种状态的异常环流型持续发展和长期维持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干旱灾害的大气环流成因进行分析,为以后做好为农服务以及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occurred in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in 2005, which was the most severe event in this region since 1950’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relevant diagnoses, this extreme weather event was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is event could be due to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al facts that happened in 2005. (1) The seasonal adjustment of middle-high-level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as delayed. (2) The cold air activity center was deviated north. (3)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over South China Sea was delayed. (4) The tropical convection activity was much weaker than usual. (5)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s located southwestwards and relatively stron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广西春旱天气的前期大气环流及要素场的异常特征发现,冬季500hPa高度场,月平均降水、温度,冬季海温、极涡强度指数,亚欧续向环流等与广西早春旱关系密切。用建立的广西早基旱预报模型对1998年春季降水进行了试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初夏云南严重干旱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5年4月25日一次典型的西南涡影响下的广西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低槽、700hPa西南涡东南移的过程中,在西南涡的南端,由于对流层高层高值干位涡下传引起低层气旋性涡度增加,低涡向南伸出一低槽,使西南涡发展成“北涡南槽”形式,广西强降水出现在西南涡的南伸低槽附近。西南涡的南伸低槽附近垂直剖面上为等θe线陡立密集区,700hPa上MPV1<0,MPV2>0,低层有强烈辐合,高层有强烈辐散,从低层到高层都有上升运动。螺旋度对强降水的落区以及造成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有较好的指示性,它反映了大气的动力场特征,运用螺旋度作强降水预报还要结合水汽和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秋冬春连旱的时空变化及环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的再分析高空资料以及广东省4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综合采用L指数和AWTP指数可对广东秋冬春连旱进行较好的描述;EOF的分析表明广东的秋冬春连旱空间变化具有全省一致性,时间上不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还有阶段性变化和趋旱的趋势变化。广东秋冬春连旱异常年份的合成分析表明,从秋季到次年春季,极涡和南支槽的活动都较常年偏弱;秋季华南受偏强的反气旋环流影响,干燥少雨;冬季,小股的冷空气偏东路径活动,低层华南到南海大部有东北风距平,干燥少雨;春季,小股的冷空气频繁东移,华南处高空槽底偏西风场中,低层的西南风较常年偏弱,不利于华南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偏少。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春季滇南冰雹大风天气的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李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2):164-169
用螺旋度对1997年3月发生在滇南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螺旋度的演变对冰雹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层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与降雹区比较靠近,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反映了降雹区大气的一些动力和热力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广西早春旱的大气环流特征和成因的物理原因。指出,澳大利亚高空的高压、副热带高压、热带对流活动及欧亚大陆高压脊等是影响广西早春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早春旱年的南半球及中低纬度的环流系统主要是强澳大利亚高空高压、强副热带高压;中高纬是强高空西风急流,欧亚大陆高压脊偏西,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 相似文献
17.
热带对流活动异常对华南前汛期旱涝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利用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影响华南前汛期旱涝的前期与同期中低续对流活动异常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菲律宾附近海域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对流活动的异常是影响前汛期旱涝的重要因子;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附近对流活动异常变化则是旱涝前期一个强的征兆信号,分析中还揭示了东亚太平洋中低纬Hadley环流的异常直接影响到华南前汛期旱涝。为了探讨前汛期旱涝成因,文中进一步分析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动力结构对菲律宾附近海域对流活动异常的响应,提出该海域对流活动的异常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的遥相关波列而影响华南前汛期旱涝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谱方法(T42)求解半球球面无辐散正压涡度方程,采用实际的干旱环流资料,分别在有地形和无地形的情况下,求出其对应的干旱环流型的强迫场,模拟了在强迫场的作用下干旱环流的形成、维持情况及在强迫场消失后干旱环流型的崩溃情况。结果表明:(1)强迫场在干旱环流型的形成、维持及崩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其东北侧干旱形成和崩溃均加快。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OLR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1974-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资料,采用EOF方法分析了前3个特征向量场,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几种异常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不同气候区的持续 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云南频繁发生全省性干旱过程,造成严重的灾害。未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全省性干旱过程将如何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16个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结果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研究了云南省区域性干旱过程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可能变化。结果显示,适当订正后的CMIP6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近54年云南省区域干旱事件的特征,模式偏差主要表现为夏季降水偏多、10—11月降水偏少。未来54年在三种排放情景下,云南省区域性干旱过程发生次数将增加1.1~4.7次,持续日数将增加2.6~4.0日,影响范围将增加0.2~0.6站,累计强度将增加0.1~0.2。未来发生在干季内的干旱过程次数将减少,但持续日数、影响范围、累计强度都将增加;由干季延伸至雨季的干旱过程次数、持续时间、累计强度都将增加;发生在雨季内的干旱过程次数和影响范围将增加、累计强度将减小。滇西北、滇东北等受干旱过程影响较轻的地区未来也将更容易受到干旱过程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未来云南省全省性干旱过程将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