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沙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输沙率和输沙量的大小,了解含沙量时-空变化特点,对于研究悬沙输运、地貌变迁、水质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根据1985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在滦河口区调查的12站周日连续资料和2站16周日连续资料(站位图略),分析调查河段及海区内含沙量的分布特点。仔细分析含沙量的垂直变化,大多为上小下大,但也有例外,规律性较差,故全部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底和一九八五年初,海洋局一所受河北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的委托,分别承担了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水文调查和滦河口调查两项任务。经过四次外业调查,取得了较完整的海洋动力、沉积和地貌等方面的资料,并通过内业工作,较系统地分析了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水动力特征和滦河口的水动力、沉积及地貌特征,探  相似文献   

3.
滦河口位于渤海湾北岸的东部。此处海岸平直,底平且为沙质,河道由西向东走向。由于位置、地形、天气和迳流等多因素的作用,致使该处的海况、气象和泥沙运动复杂,因此对该处的水文气象要素和含沙量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1985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我们对滦河口海区的H_(502)站进行了两次各  相似文献   

4.
河流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从时间的演变上来说是有其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对于河流水文预报和沿河水利工程的设计及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滦河汇流于渤海,每年都有大量的河水和泥沙流入海中,因此研究该河口处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周期变化,对于河口区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在利用滦河滦县水文站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河口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的河北省海岸带水文调查及该所与河北省水文总站唐秦分站共同承担的滦河口水文、河口沉积及地貌调查,于1986年3月20日至3月22日在青岛通过一级“审查、验收”,验收委员会由山东海洋学院陈宗镛教授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有陈则实副研究员、翁学传副研究员和于联生副教授,侍茂崇、李成治、丁兆山等二十多名专家也参加了验收会。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10月采集的滦河口近岸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和砂质泥五种类型,粒度组分以砂组分为主,平均粒径整体呈现从滦河口门向外逐渐变细的趋势,分选性在滦河口门为较好-中等,其余区域呈离口门越远分选性越差的趋势,峰态在大部分区域1.1,粒度频率曲线尖锐,偏度大部分区域为极正偏,沉积物粒径参数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以及Flemming三角图分类法将滦河口划分为3个沉积环境区:A区为河口强动力砂质沉积区,主要位于滦河口口门及近岸区;B区为滨岸潮流砂质沉积区,位于滦河口两侧区域;C区为低能泥砂混杂区,位于新开口外侧和滦河口外17~20 m水深范围内。研究结表明,不同沉积区与粒径输运趋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7.
对2013年滦河口近岸海域33个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Cd和Hg)分析,研究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等细粒沉积物覆盖的河口和南部区域,明显受粒径制约,与2007年相比,2013年的重金属含量要高得多,高值区中心更加靠近河口位置。富集因子结果表明,Cu、Zn和Cr主要来源于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Cd和Hg既有来自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也有一部分受人为影响,Pb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河流输入和沿岸排放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程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滦河口北岸海岸沙丘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滦河口北岸,海岸带分布有往北延长约40公里,宽1.5—2公里的大沙丘。走向NE—SW,与沿岸沙坝平行,单个沙丘的迎风缓坡也朝向东北,所以沙丘的形成与东北强风有关。一、沙丘的物源海岸大沙丘,呈棕黄色,一般高程20—30米,中上部沙层,具有高角度的板状斜层理。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悬浮泥沙迁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珠江口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非饱和输沙数学模型,并与珠江口三维水动力斜压模型耦合,对悬沙迁移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型由4个点的逐时实测含沙量过程进行了验证。各点模拟含沙量与实测含沙量吻合较好,表层分布与同期珠江口悬沙分布遥感图像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悬沙分布分层明显,河口附近水域大多为底层含沙量大于表层,但在盐淡水交汇处出现中层含沙量最小的情况总体上,自各个口门输出的泥沙受沿岸流作用向西南万向输送明显。大多数河口落潮时相对涨潮时含沙量等值线外移,反映珠江口水域悬浮泥沙主要来自河流。  相似文献   

10.
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中游穿过燕山山地,经滦县大桥向南流入平原,在乐亭县王庄子公社汇入渤海。历史时期,滦河口多次分流改道,先后形成了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历史早期、历史晚期和最新的五个次一级的三角洲体,从而构成了滦河复式三角洲体。滦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堆积向前延伸,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破坏和改造。关于滦河三角洲,在国内不少单位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对某些个别问题的解释尚存有争议。本文对现代滦河口及其周围海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海域悬浮泥沙输送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河北省海岸占渤海海岸近1/3,它的含沙量对于整个渤海含沙量有很大影响。渤海含沙量较高,其中辽东湾为0.0296kg/m~3,中央海区为3.0219kg/m~3,黄河口为0.1227kg/m~3,滦河口为0.0240kg/m~3,浅滩含沙量比海域高,如渤海湾西部浅滩区域为0.5200kg/m~3,南堡到滦河口为0.1000kg/m~3,滦河口以北到山海关为0.020kg/m~3。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2014年4个月份滦河口邻近海域的海洋监测资料,分析了海水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状况。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叶绿素a为因变量,筛选出水深、pH值、DO、COD、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铵盐7个影响显著的关键环境因子,建立了最优的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利用单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海水叶绿素a与众多的海水环境因子表现出多元相关性,说明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众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海域潮流及余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海域系指山海关石河口至黄骅县狼砣子一带,水深-2米以浅的海域,海岸线长约500公里。滩涂宽窄不一、地貌形态复杂,塑造这种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潮流和余流。因此,调查研究海岸带浅滩海域的水流特征,对开发利用海岸带的资源,以及开展浅滩海域沉积动力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滦河是河北省最大的河流,东流入渤海,滦河口位于渤海西北平直海岸的中部,开口朝东偏北,水浅,海底平坦,潮波传入后,在沙滩地形、河道径流及摩擦等综合影响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深入研究它的潮汐特征,对于沿海居民的生产活动,滦河口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根据1985年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两次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滦河口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最高(46%~61%,平均56%),蒙脱石和绿泥石次之(蒙脱石15%~36%,平均25%;绿泥石8%~14%,平均11%),高岭石含量最低(5%~11%,平均8%),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型;滦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来自滦河的陆源物质,渤海湾环流有可能为研究区带来黄河物质,同时,研究区为辽东湾及渤海北部提供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滦河口近岸海域19个站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动物种类25个。其中,桡足类是最丰富的类群(春季和夏季分别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93.6%和74.9%)。春、夏季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相同,其中,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为两季优势种,都超过桡足类总丰度的15%。春季浮游动物的总丰度比夏季高,它们的平均值分别11 657 ind/m~3和1 549 ind/m~3。One-Way ANOVA分析表明,春、夏季浮游动物丰度差异显著(p0.001)。冗余分析(RDA)表明,盐度和营养盐分别是影响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造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类河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状三角洲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学特征。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以1932年以来不同时期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为依据,对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认识扇状三角洲的发育阶段和三角洲海岸演化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清河口附近海域泥沙运动特征及风场对泥沙输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斌  黄海军  严立文  梅冰 《海洋学报》2009,31(2):104-112
根据对莱州湾内小清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流、含沙量、底质类型分布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的泥沙输运趋势及底床冲淤变化情况。从整个海区来看,含沙量总体趋势为由岸向海逐渐增大,并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在小清河入海口东北方向海域有一含沙量高值区;底质泥沙的分布沿纵向等深线显示了自岸向海由粗到细的分布规律,沿横向呈北细南粗的特征;浅滩泥沙局部搬运是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河口北侧海域有一较大侵蚀区,淤积区主要分布在河槽以南的滩涂和近岸区域,风场对该海域泥沙输运影响非常显著,小清河河口附近区域在一般天气下海水较清,如遇海向大风,则水体浑黄,但风后悬沙很快沉降,水体又变清。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风场对该海域的影响,其影响大约是无风时平均值的10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堆积和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破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潟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滦河现代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道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中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状三角洲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学特征。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以1932年以来不同时期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为依据,对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认识扇状三角洲的发育阶段和三角洲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