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德清 《地质论评》1964,22(3):181-185
渭北地区系指渭河以北陕西省中部而言。解放后,有不少地质人员相继来此进行工作,对含煤地层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但对G层铝土矿却重视不够。他们有的将其时代划属晚石炭世;有的与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对比而定其时代为中石炭世。1957—1959年我们在该区进行工作时,在铝土层及其下伏岩层中找到许多植物化石,有助于进一步确定G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时,奥陶纪灰岩顶部的铝土矿是我们经常遇见的岩层,这层铝土矿即是我们所熟习的 G 层铝土矿。这层铝土矿常被地质工作同志置于不同的地层单位。有的把它置于太原系的底部,亦有把它置于本溪系以前,还有多数地质工作同志认为它是本溪系的标志层。总之 G 层铝土矿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科甲地区铝土矿是由多阶段、多因素形成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为上石炭统都安组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或铁铝岩层。通过对科甲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源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区铝土矿成因,认为岩溶作用是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必要条件,矿源层及其上下岩层经长时间岩溶而发生崩解、坍塌,形成初始堆积体,在地表再经淋滤、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4.
清镇林歹铝土矿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层序具有典型的炭质页岩—铝土矿—铁质岩结构。本研究以铝土矿层顶、底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林歹铝土矿顶板炭质页岩、底板喀斯特面及紫红色泥岩开展野外调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古生物化石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在铝土矿顶部的炭质页岩中含大量的黄铁矿、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主要为芦木、裸蕨类,由化石组合确定铝土矿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在炭质页岩中发现含腕足、腹足化石的白云岩夹层,证明炭质页岩形成于滨岸近海环境,由此推测铝土矿也形成近海湖泊环境。对含大量黄铁矿炭质页岩进行蒸馏水浸泡试验,发现炭质页岩浸泡液体pH值为1.5~2,呈现出强酸性,结合清镇林歹、小山坝等地铝土矿层与炭质页岩叠覆特征,认为铝土矿形成后,上覆炭质页岩在大气淡水淋滤下会对下伏铝土矿层起脱硅除铁作用,使铝土矿品位进一步提高。在铝土矿底板发现强风化白云岩砂、溶蚀裂隙、钙结层、湖泊沉积纹层等,认为寒武系白云岩中紫红色泥岩夹层很可能是铝土矿成矿母岩,且具有一定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丰富的筵类化石和含矿岩系中大量的植物化石的鉴定和研究。结合对黔北地区沉积旋回和古气候的分析,认为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灰岩为黄龙组地层。而上覆于黄龙组之上的铝土岩系,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马平组沉积期的晚期,层位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化石带。  相似文献   

6.
张崇淦 《地质论评》1958,18(4):314-316
地质知识1955年第6期发表了张文堂同志的“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及其时代问题”一文后,在该刊1956年第10期上又相继发表了周祖勋、真允庆二同志对该文提出的不同看法。关于G层铝土矿及山西式铁矿的地质时代问题,大多数地质工作者虽然都将它们归入中石炭纪本溪系,但不同的意见仍然存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甚有必要,通过充分的事实及合理的分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世界上所研究的上前寒武—下寒武统含遗迹化石地层,一般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a)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古杯类和大量遗迹化石的岩层;(b)含有三叶虫和其他遗迹化石的岩层;(c)含有软体后生动物(Ediacara和有关动物)或简单遗迹化石的岩层;(d)含少量遗迹化石和迭层石的岩层。上述各个间隔通常分别称为下寒武统(a),“寒武系或前寒武系?”(b和c),以及前寒武系(d)。  相似文献   

8.
矿床概况河南某铝土矿矿体走向东西连续延展,向北北东作緩倾斜延伸地下,构成單斜构造。该区域内所出露的岩层,最古老者为太古界泰山杂岩,最新的为三叠纪红色砂岩页岩及第四纪黄土。中间除志留泥盆及中下石炭纪地层缺失以外,其他各纪岩层均有沉积,铝土矿即存在于奥陶纪侵蝕面上,呈假整合接触,其上为  相似文献   

9.
豫西铝土矿成矿时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方面论证豫西铝土矿的成矿时代应为晚石炭世的观点 :1、岩石地层学方法 ,说明铝土矿层与其直接盖层处于同一海浸沉积系列中。2、古生物学方法 ,通过经鉴定的 38种种、属的化石 ,证明铝土矿的成矿时代应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从中奥陶世上升成陆到中石炭纪接受沉积,历时一亿五千多万年,在外生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下,使其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准平原化地貌,并堆积了大量风化残余物质。至中石炭世开始,本区才又缓慢下沉接受沉积,在这长期侵蚀间断面上沉积了一套铁、铝质岩的地层,厚度几十公分至数十米不等。并在其底部紧邻碳酸盐岩侵蚀面处(常常只有几十公分至几米)赋存有一层铝土矿或高铝粘土矿,传统称为本溪组“G”层铝土矿,其产状为透镜状、似层状。长期以来地质学者对“G”层铝土矿的形成条件有不同的论述。本文作者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黔北地区铝土矿层之下的黄龙组灰岩中采获了大量时代意义很强的(蜓)类及非(蜓)有孔虫化石.经鉴定,这些化石包括(蜓)类5属13种,另有3个未定种,非(蜓)有孔虫8属17种,另有9个未定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蜓)带,自下而上为Pseudostaffella antiqua带和Profusulinella带,由此确定铝土矿层之下黄龙组时代为晚石炭世滑石板期至达拉期早期.此外,通过对区域上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分析研究,确定研究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为当时区域上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继而判断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应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  相似文献   

12.
黔北地区中石炭统灰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凯  肖光华 《贵州地质》1993,10(2):101-113
1986年以来我队在正安、道真、务川三县进行铝土矿远景调查时,在含铝岩组之下,志留系韩家店群页岩之上,发现有一层广泛分布的灰岩存在。1992年在灰岩中找到了有孔虫和(竹蜓)化石,该灰岩时代被确定为中石炭世,因其具有自身的岩石和生物组合特征,建议定名为“姚家林组”。这是贵州地层工作的一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川黔交境铝土矿床研究,在矿石组构、主要矿物及化学成份等方面总结如下规律:从下伏岩层→(过渡层)→含铅岩组→上覆岩层,一水硬铝石、高岭石由无、少量→逐渐增多→无;水云母由大量→逐渐减少→大量;从下伏岩层→(过渡层)→含铝岩组,Al_2O_3、TiO_3、Fe_2O_3逐渐增多,SiO_2、FeO、K_2O、Na_2O逐渐减少;矿石的结构也呈规律性变化,含铅岩组由下到上,矿石的豆鲕由不完善逐渐过渡到略具圈层的鲕.野外宏观得出含铝岩组与下伏基岩呈逐渐过渡,其间存在一过渡层.这些规律与现象都证实了含铝岩组的铝土矿(岩)是下伏基岩长期风化,原地残留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华北及东北南部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河南个别地点除外),几十年来已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笔者近期研究了采自本溪等地本溪组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的植物化石标本20余件,确认其年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纳缪尔A期)。这一发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79年野外工作期间,13位工作组成员研究了马更些山区中西部的五条地层剖面,为了重点研究加拿大的界限,选择了塞克威山图幅地区12号层中的一个临时界限区间,12号层是夹有页岩、粉砂岩和石英岩的前寒武纪晚期和早寒武世早期的沉积岩系的一部分,其上部主要由痕迹化石确定的时代。对早寒武世晚期的上覆岩层也进行了考察,这些岩层属塞克威组,在东面由地台型碳酸盐组成,在西面则相变为同期的斜坡和盆地沉积。三叶虫被用来作为对比这些较新地层的主要化石。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个别地点除外),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已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本溪组自1926年创名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中石炭世晚期(莫斯科期)。50年代中期,张文堂提出的论断,因无生物化石佐证,迄今未得到承认。80年代以来,吴秀元、赵修祜和刘发先后指出本溪田师付本溪组下部产纳缨尔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蜓和腕足类化石。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本溪组下部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所产植物化石7属12种,认为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市区西部,厚层第四纪卵砾石沉积层以下普遍分布有第三系岩层,此类岩土层性质极易受环境影响,具有遇水软化特征明显,崩解且耐久性差,浸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低等特点。该地区的M、G项目选取第三纪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试验桩数据表明桩侧阻力只有部分发挥,桩端阻力未发挥,分析原因是岩石工程特性变化及桩端沉渣过厚;侧阻力与端阻力并非各自独立,由于孔底支承刚度而存在着相互影响机制。基于对第三系岩层工程特性研究及M、G项目试验桩检测数据的分析,丽泽SOHO最终选取厚层第四纪卵石层为桩端持力层;通过试验桩检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此区域选择第四系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更能有效地发挥桩侧及桩端阻力,并且避免了桩基施工对第三系岩层的扰动。后期工程检验桩检测数据也进一步验证基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9.
有关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及其时代问题的讨论,已在“地质知识”1955年第6期另文详为叙述,此处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20.
华南成矿省(云南部分)堆积型铝土矿典型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堆积型铝土矿典型矿床称为卖酒坪式,成矿物质来源于吴家坪组或龙潭组原生沉积铝土矿/岩层。矿床分布于与矿源层邻近的下伏中、上泥盆统一下二叠统中发育的溶丘漏斗、溶蚀坡地、石牙坡地和峰丛谷地等4种岩溶地貌类型中。岩溶地貌对堆积体厚度及形态起控制作用,各堆积类型Al2O3、A/S和含矿率均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