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藻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中含有丰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活性或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藻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2015年,有239头海狮呈尸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元凶是海洋中的一种单细胞藻类,大小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10.这种微小的藻类却有一个比较长的名字:皮毒素-菱形藻,该藻类本身并没有毒性,但是,就像一大群蚂蚁聚积在一起,就可能会毁掉你在郊外毯子上的野餐一样,当成千上万个“皮毒素-菱形藻”迅速生长,并聚积一海洋的一个地方的时候,它们就会毒害海豹、水獭、海豚、鲸鱼,甚至人类。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有毒藻类暴发式生长”。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5.
微型藻类的营养价值,对于确定其是否适合作为双壳类动物幼虫和稚贝发育的鲜饵料是很重要的依据。日本学者对适合作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鲜饵料的四种藻类:角刺藻(Chaetoceros gracilis)、角刺藻(C. calcitrans)、陆兹尔巴夫藻(Pavlova lutheri)和海水小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进行了探讨和比较。 用上述四种藻类分别投喂太平洋牡蛎幼虫21天后发现:角刺藻(C. gracilis)、角刺藻(C.  相似文献   

6.
洗涤剂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洗涤剂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日趋增大。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洗涤剂首先对藻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沉积物共存体系,探究了富营养化条件下,藻类与沉积物对无机磷的吸收/吸附作用的相互影响。采用自制的金汞伏安微电极测定了藻与沉积物共存体系中溶解氧(DO)的含量变化,分析了体系中溶解氧含量变化与磷消耗速率以及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课题研究范围内,共存的藻类与沉积物互相影响彼此对磷的消耗过程,1.0×10^4、5.0×10^4和1.0×10^5 cells/mL三种初始藻密度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48 h后对磷的吸收百分比分别达54.7%、73.4%、93.8%,添加沉积物后分别降至21.3%、34.1%和51.9%;沉积物对培养基介质中的无机磷的吸附百分比为42.5%,加入三种不同藻密度的藻体后分别降至9.1%、2.8%及0.3%。高密度藻与沉积物共存体系的耗磷速率与体系D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系中DO浓度降低会促进沉积物中Fe-P向水体中释放,从而导致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Fe-P)含量的降低。可交换态磷(Ex-P)、有机磷(OP)和Fe-P是藻类存在时沉积物向水体中较易释放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水动力与生态耦合的赤潮藻类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岸海域赤潮藻类生长及分布的特点,将简化了的赤潮藻类模型与水动力学中的对流扩散方程相耦合,建立了一个水动力与生态耦合的赤潮藻类生长的深度模型。模型中用一个积分形式的指数函数模拟了藻类生长过程,用一个一阶线性函数近似模拟了藻类的死亡过程,用藻类浓度的一阶导数项模拟藻类的输运过程,用浓度的二阶导数模拟了藻类的扩散过程,并用高精度的三阶迎风格式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正确的反映藻类的生长特点,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源对藻类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世玉  黄邦钦 《台湾海峡》1997,16(4):458-464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KH2PO4及多种溶解有机磷化合物对藻灶进行了一次性培养,考察要对DOP的利用和不同磷源对藻类生物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磷酸钠,6-磷酸葡萄糖,蛋黄卵磷脂和酵母核糖核酸均可被藻类吸收利用,并且培养藻类都生长良好;碱性磷酸酶在大分子DOP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一个营养盐和赤潮藻类摄食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有变参数的赤潮藻类生长模型。模型中用一个周期阶跃函数来近似模拟了藻类生长率参数,并对此模型做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引入变参数后的模型更能体现藻类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和实际情况符合更好。  相似文献   

11.
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2.
红外线和植物生长物质对紫球藻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华山  林和 《热带海洋》2000,19(2):64-68
特定红外辐射能促进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areum生长;植物生长物质,即吲哚丁酸(IBA)、三十烷醇(TA)及其复配形式对紫球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繁殖等生理过程皆有促进作用;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物质最佳组合为TA1.0ug.ml^-1,IBA0.1ug.ml^-1(10:1)。  相似文献   

13.
特定红外辐射能促进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areum生长 ;植物生长物质 ,即吲哚丁酸(IBA)、三十烷醇 (TA)及其复配形式对紫球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繁殖等生理过程皆有促进作用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物质最佳组合为TA 1 .0 μg·ml- 1 ,IBA 0 .1 μg·ml- 1( 1 0∶1 )。  相似文献   

14.
藻类溶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赤潮、水华频繁发生,危害加剧[1],赤潮和水华藻类能分泌多种毒素,造成水质恶化,使大量鱼贝类死亡,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目前,国内外已对多种藻类毒素,如肝毒素(hepatotoxins)、神经毒素(neurotox-ins)、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s)内毒素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赤潮藻类溶血素的研究报道还处于起步阶段。作者综述了产生溶血素微藻的种类、溶血素的生理生化特性、作用机理及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溶血素的定义及能产生溶血素的藻类溶血素(hemolysin)是指在血清学和细菌学方面,能引起动物红细…  相似文献   

15.
16.
1.引言 同步培养用于细胞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在总算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了。多年来,人们把注意力放在细菌和有纤毛生物Tetrahymena的同步培养和光合单细胞生物的生长方面。在本文中,我们将综述一下藻类同步  相似文献   

17.
浮游藻是水域有机物的生产者,作为食物链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它的种类及细胞数量来估价海洋水产资源的贫富;又因浮游藻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不同种类对海洋环境适应能力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往往以此作为某些海洋环境因子的指标。因此,了解某一海域浮游藻的种群结构、细胞数量分布以及浮游藻种、量的季节变化,可为开发利用该水域的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环境提供基础资料。对于胶州湾的浮游藻类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了解这一海域浮游藻的基本状况,我们于1977  相似文献   

18.
潘忠正 《海洋科学》1979,3(3):35-41
藻类的叶绿体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埸所。不同藻类的叶绿体有明显不同的结构。为了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上阐明光合作用的机理,为了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的浮游藻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浮游藻是水域有机物的生产者,作为食物链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它的种类及细胞数量来估价海洋水产资源的贫富,又因浮游藻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不同种类对海洋环境适应能力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往往以此作为某些海洋环境因子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主要能量物质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9年6-8月,采用正交设计统计方法,对主要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对大菱Ping幼鱼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L16(4^3)正交设计了16组大菱Ping幼鱼饲料,在各级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45%、8%-20%和0%-6%,共进行了60d的喂养实验,并对饲料及鱼体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主要能量物质对鱼体增重和配合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糖类>脂肪,且蛋白质的变化对增重率的影响极显著,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