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水文泥沙监测的应用需要,采用天宝SX10影像扫描仪进行地形测量,并与传统观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海量点云数据,进而提取断面数据并进行质量监测。项目实施和成果分析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满足水文泥沙监测要求,有效降低山区河道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悬浮泥沙是湖泊水体的重要水质要素之一,是湖泊水生态系统重要影响因子。利用遥感提取的鄱阳湖底质类型数据,对各类型底质区域上泥沙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基于2011年实测的不同底质区上泥沙浓度数据率定得到空间上不一致的泥沙模型参数,从而建立鄱阳湖丰水期二维悬浮泥沙输运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预测2013年丰水期悬浮泥沙输移过程,实测泥沙数据验证表明,模拟悬浮泥沙均方根误差为19.8 mg/L,相关系数R2为0.78,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进行悬浮泥沙模拟预测。对比模型模拟和遥感反演的悬浮泥沙空间分布,两者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进一步表明该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预测鄱阳湖悬浮泥沙的时空动态变化。本研究充分利用遥感数据辅助建立鄱阳湖泥沙输移模型,为湖泊水环境动态变化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方法支撑,为进一步进行鄱阳湖水环境动态变化的数值模拟预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地级市,舟山市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准确监测海岸线动态信息对其意义重大.而悬浮泥沙含量较大、岸线曲折、滩涂众多等给舟山群岛海岸线提取和时空演变分析带来了挑战.针对此问题,基于缨帽变换在表征地物含水量方面的优势,利用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开展海岸线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悬浮泥沙...  相似文献   

4.
针对滇池水体污染问题,通过对滇池区域E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混合像元分解等方法,得到水体的蓝藻污染、悬浮泥沙的全湖区相对丰度分布,从中确定高浓度区.达到对滇池水体监测的目的,以期对滇池水体污染进行监测、恢复区域生态脆弱区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遥感与水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10 年来遥感技术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在洪涝灾害监测、水资源与水环境调查、旱情监测、土壤侵蚀调查、河口、河道、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调查及大型工程选址和环境效益评估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并对未来遥感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遥感动态监测及泥沙输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嘉陵江流域重点产沙区为试点,选择1992和1996年两个时段,通过遥感、GIS以及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水土流失变化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并从流域的土壤侵蚀推测和分析流域河流泥沙的输移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不同时相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1、2、4通道遥感图像资料,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提取与水体中藻类、泥沙等有关的信息。结果表明,利用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滇池水体宏观动态变化,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花费少、实时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泥沙含量水体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观测角度下水体光谱反射率与泥沙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差分泥沙光谱指数建立泥沙反演模型,确立了在不同角度下对水体泥沙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9.
HJ-1A/B卫星CCD影像的武汉市东湖水色三要素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东湖为研究区域,利用同步的MODIS-Terra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为输入参数,采用FLAASH模型对2010年3月11日HJ-1A/B卫星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并利用多年实测数据建立叶绿素a浓度、悬浮泥沙浓度、黄色物质吸收系数三要素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对水色三要素进行反演。通过对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悬浮泥沙浓度、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052%、17.628%和35.621%,表明HJ-1A/B卫星CCD传感器基本能满足II类水体水色要素的遥感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2000年和2007年3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地区存在新构造活动,断陷盆地仍处于构造沉降期.三峡水库蓄水以前,泥沙淤积严重,湖泊快速变小,自然湿地变少,人工湿地增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湖泊岸带变化小,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变化不大,洲滩发育出现分化;周边及上游水土流失、荒漠化状况不断好转.三峡水库运行后,由于入湖泥沙、水量减少,东洞庭湖将延续淤积变小趋势,但速度有所放缓;南洞庭湖将冲刷加深但面积不会变小;目平湖将延续原有冲淤状况,淤积继续增高,但速度有所放缓.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将不再是洪水和泥沙淤积,而是枯水期水位降低和地下水水位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干旱、农业鼠害、排污能力降低等其他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象卫星的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在总结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图像的分析,确定和研究长江口泥沙地区悬移质的输移路线和活动范围,探讨分析了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动态,分析了滩槽泥沙交换对航道淤积的影响,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320 M双频测深仪淤泥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20M双频回声测深仪的测量淤泥厚度的性能进行了静态、动态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平缓的水下地形处,320M淤泥厚度测量的结果较为稳定,与淤泥测量杆的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浅剖数据解译中淤泥层层界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与航道淤泥层层界确定对于港航建设开发与工程实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港口航道浅地层剖面仪原始采集数据模糊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原始数据真实性的主要原因,实施了中值滤波法多次波压制与消噪处理,取得了清晰可靠的真实数据图像文件,根据海底声波不同层界反射特征,对比分析了脉冲信号声强图像变化情况,探讨了基于浅剖数据声强图像提取淤泥层厚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达到当前钻孔资料所能达到的精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A confirmatory study of soil physiographic units identified through aerial photo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 in Yamuna alluvial plain, Haryana is presented here. The area under study is part of Yamuna alluvial plain in Sonepat district, Haryana. Shanwal and Malik (1980) studied and mapped this area (semi-detailed) on 1:25,000 scale through areial photo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 The soil profile samples of major soil physiographic units of the area were fractionated into sand, silt and clay. Detail mineralag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electron microscopic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studies in order to know their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parent materi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shows that mineralogy of different fractions (Sand, silt and clay) of soils samples, of different physiographic units were similar except Lavee. In this area mica is the dominant day mineral in the soils followed by Kaolinite, chlorite, vermiculite and smectite in decreasing order of their abundances. The occurance of fibrous minerals in coarse clay and silt fraction of soil samples of Lavee physiographic unit is the interesting feature of this area. The presence of fibrous minerals indicates that this overlain material designated as natural Levee in this area is not the alluvium brought down by the river Yamuna but is aeolian material flown from adjoining deseret of Rajasthan and deposited as stabilized sand dune. The fibrous minerals have been reported earlier in the desert of Rajastha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市排水设施普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当井底状况复杂时,《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规程》对明显管线点埋深的测量精度要求已很难满足。数据分析显示,当井底状况较为复杂时(少量淤泥或积水)且管线点埋深在3m以下,排水管线点埋深的测量中误差的允许值建议取±10cm;埋深在3m以上时,排水管线点埋深的测量中误差允许值建议取±1/30 H(H为管线点的埋深);当井底状况极为复杂(淤泥较多、积水严重或水流湍急)时,排水管线点埋深测量限差建议按隐蔽管线点处理,建议取值为0.15 H。  相似文献   

16.
戴国强 《四川测绘》2004,27(4):162-164
迄今为止,声纳技术应用于江、河、湖、海水下地形测量,特别在大面积、深水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着重阐述了HYOROTRAC单频测深仪在二滩水电站库区泥沙淤积监测中的应用,并解决了长期以来数据处理中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借用航空立体测量的方法,通过在航片判读仪上建立航空影像立体模型,测量淤地 坝中的泥沙淤积量,进而推算出小范围流域中的土壤侵蚀量,为全面开展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量 的测量寻找一条精确有效又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九段沙岸线提取及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集成了非监督分类、地图综合、离散地物去除和岸线追踪等技术的shoreline-Extractor软件,解译上海市九段沙自然保护区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岸线信息;对解译的目标岸线分别进行空间分辨率为30 m,90 m,150 m,210 m和270 m的重采样,计算其分维数,并进行岸线长度、沙洲面积和分形特征的分析,进而对九段沙岸线变迁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3个沙洲淤长的部位并不一致,其中上沙北部区域、中沙东北和西南区域、下沙东北和西南区域淤长较为明显;岸线长度与沙洲面积的变化区域几乎一致,即上沙增长较快、下沙次之、中沙缓慢;九段沙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整体分维数呈增加态势,其中上沙和中沙的分维数小于整体分维数,而下沙的分维数大于整体分维数。  相似文献   

19.
黄嫣旻  束炯  魏海萍  王强 《测绘科学》2006,31(6):133-136
本文以上海市的吴淞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EPA提出的AP-42方法,利用动力学粒径谱仪的粒径分析结果对公式系数进行修正,在GIS手段的辅助下对吴淞工业区铺设道路不同粒径的扬尘量进行估算,最终由V isualBasic语言和MapObjects2.0组件建立的铺设道路扬尘管理信息系统表明GIS的使用有利于加强扬尘污染的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