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IP伪装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地介绍了防火墙的原理和作用。并讨论防火墙的分类及各类的优缺点,描述了Linux操作系统下IP伪装的概念和作用原理,并由此引出具有IP伪装功能的防火墙。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Winodws系统的IP伪装防火墙的构建方法,对该防火墙的原理,过滤规则和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NAT技术探讨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其应用的范围。通过实现NAT技术的C程序源代码,介绍了NAT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也讨论了NAT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其可能带来的不安全之处,指出其不能适用的范围,针对由于IP地址分配的局限性,探讨了同一个IP地址段的IP地址如何进行转发的问题,并且通过实例探讨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防火墙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对防火墙系统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TCP/IP协议的地震资料网络并行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TCP/IP协议将某些地震数据处理软件设计成网络并行处理程序,可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文章详细叙述了实现该方法的一种技术路线,对网络并行程序设计和网络并行处理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实际运算结果证实该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唐钢设计院网络通过千兆交换机在主干网络上提供1 000M的独享带宽,通过中心交换机与各部室的工作站和服务器连结.为防范由单个计算机安全事故引起的系统瘫痪和损失,根据网络结构特点及可操作性原则,从划分网络区域着手,采取了加强网络登陆认证,合理配置防火墙、不同网络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MAC地址绑定等技术与措施,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保障设计院网络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中下扬子地台和滇黔桂以古生代为主的广大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地下构造和地面地形复杂,长期以来地震资料难以过关。因而南方碳酸盐岩地震攻关是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是须长期奋斗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攻关技术应从采休阶段的优化设计,接收条件,爆炸条件,严格管理,处理阶段的静校正,速度研究,去噪,偏移,解释阶段的叠前深度偏移等几个方面考虑,介绍了速度模型求取及复杂构造成像技术的运用成果。  相似文献   

7.
宋耀忠 《地球科学》1998,23(4):386-389
根据地下通信管线网络的特点与通信部门对管线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维护管理与统计分析的实际需求,以通信主干管线为初始对象,以通信综合网络为终极目标,选用国产优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地下通信管线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顾元  朱培民  荣辉  曾凡平  海洋 《地球科学》2013,38(5):1143-1152
为了解决传统多地震属性的地震相分类方法中"难以引入先验信息用以指导分类,难以给出地震相分类结果可靠程度的定量估计,且各分类参数的权值较难确定"这3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相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有效地融合了先验信息和训练样本的分布特征,对提取的多种地震属性进行智能分析,以概率推理的方式得到各地震相类别的概率值,并根据概率分布估计分类结果的可靠程度.详述了贝叶斯网络用于地震相分类的原理与方法,并结合理论地震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网络改造工程,介绍通过电信VPN增值服务和IP语音技术,在网络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实现语音通信,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大地震发生的网络性质——兼论有关地震预测的争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徐道一 《地学前缘》2001,8(2):211-216
现有地震形成机制的假说大多是仅考虑震源及其邻近地区的事实依据。文中提出 :大地震的形成机制具有网络特性 ,把大地震看成是多层次网络的节点。一个地震的发生是多种动力 (包括天文因素 )作用的结果。地震形成机制的网络假说能较好地综合已有概念 ,解释地震预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新现象。从网络假说看近年来“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可有许多新启示。如果应用网络假说 ,至少一部分地震应是可以预测的。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地震断裂共轭角分布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绳祖 《地质学报》2004,78(4):475-481
青藏高原走滑型地震断裂共轭角的分布范围约为 5 0°~ 110°,总的趋势是随着与喜马拉雅驱动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并具有波状起伏的特征 ,反映多震层内应变随距离的变化。该层共轭角的波状起伏与岩石圈下层的应变起伏相互对应 ,前者滞后于后者 ,表明上层共轭角的变化主要受控于下层应变的波动传播。对于地震断裂共轭角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多震层应变场的推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当今的知识和信息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知识和信息是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传递。目前在科学技术活动和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与传统纸质档案不同的档案形式——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档案部门应把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当作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郭泉  杨亦春  吕君  滕鹏晓 《地球科学》2014,39(12):1807-1817
通过提出应用于广域次声传感器阵列的最小方差法信号源定位模型, 分析了阵列信号相关系数特征和本地次声波实时大气传播特性, 对阵列阵元数量、阵元组成结构引起的定位误差以及本地次声波的真实大气传播射线进行仿真, 并利用中国境内布置的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监测到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雅安)地震的瑞利波激发的本地次声波, 验证了上述模型和仿真, 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的国内的地震监测台站数据, 从信号走时、信号互相关系数、小波时频图、质点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并使用广域最小方差法搜索的算法对次声波和地震波进行定位, 结果显示: 各次声站点接收到由地震瑞利波引起次声站附近地表震动产生并垂直地表向上传播的次声波, 在地震瑞利波之后到达, 而且相关系数都达到0.6~0.9, 计算得到次声波源方位角为230°(以北京为原点), 距离震中小于150 km, 而且本地次声波受大气传播影响较小, 能够较容易的被广域次声阵列探测到, 因此地震本地次声波监测能够作为地震监测、研究地面起伏运动与大气波动关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首次发现震前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重力扰动信号,周期分别为8~11 s和6~8 s。其中,周期为8~11 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1天开始逐渐增大,并于震中距大于1 570 km时消失;周期为6~8 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7天开始逐渐增大,能够被所有台站监测到。两种重力扰动信号可能反映了芦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对进一步揭示芦山地震孕震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煤矿地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中数据传输实时性差,数据传输量有限的问题,以及数据采集需要满足多波宽频的要求,设计了基于MEMS与LwIP的煤矿三分量全波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MEMS三分量检波器、数据采集单元、高性能防爆路由器、高性能嵌入式主机及采集控制软件、主机监控软件构成.采用MEMS加速度芯片VS1002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从站式结构,利用现有的可靠性高的CAN总线及RS485总线构建三维电法勘探数据采集网络,重点探讨了通信方式的选择及通信网的构建,并给出了采集点的观测方式。通过各种通信网络的分析和采集时间计算分析,发现主从站式CAN-RS485两级通信网络能达到三维电阻率法勘探要求。对于盲矿勘查中电极通信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勘探电缆动态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某海域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矿体三维成像效果.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矿体三维成像的因素很多,其中,电缆动态定位精度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罗盘对电缆动态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与海试资料及国内外资料非常吻合,这对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该研究结果,在保证一定定位误差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电缆的排列长度为2 400 m(192道),获得了较高的动态定位精度.2007年在该海域实施了钻探,国内首次发现了水合物样品.钻探结果与地震资料的吻合证实了准三维地震方法定位精度已达到较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胡记磊  唐小微  裘江南 《岩土力学》2016,37(6):1745-1752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和因果图法,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定性和定量因素,在大量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提出了建立贝叶斯网络液化模型的方法。以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近海地震液化不完备数据为例,采用总体精度、ROC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5项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液化模型的回判和预测效果都优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且对于数据缺失的样本的预测效果也较理想。此外,该模型对于不同土质的液化评估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分类不均衡和抽样偏差会对模型的学习和预测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建议应同时采用上述5项评估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模型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韩建光  王卿  许媛  刘志伟 《地质论评》2024,70(1):228-238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是当前地震数据去噪处理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滤波处理的局限,在对常规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中表现出效率高、信噪分离效果好的特点。但针对深部弱有效反射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难以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笔者等结合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针对当前深度学习噪声压制方法在特征提取及对数据集依赖上的局限,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循环生成对抗网络(Attention Cycle- 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A- 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 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 GAN)的域映射思想,降低对数据集的要求。为了构建适用于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去噪网络,从3个方面对Cycle- GAN进行改进:在Cycle- GAN的生成器(去噪器)中加入残差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用于加深网络深度和提高其特征提取能力;在Cycle- GAN的鉴别器中使用块判决,提高鉴别精度和准确度;在损失函数部分加入感知一致性损失函数,提升网络模型恢复纹理细节信息的能力。通过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深反射地震数据测试,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韩建光  王卿  许媛  刘志伟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5-2023040015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是当前地震数据去噪处理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滤波处理的局限,在对常规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中表现出效率高、信噪分离效果好的特点。但针对深部弱有效反射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难以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笔者等结合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针对当前深度学习噪声压制方法在特征提取及对数据集依赖上的局限,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循环生成对抗网络(Attention Cycle- 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A- 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 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 GAN)的域映射思想,降低对数据集的要求。为了构建适用于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去噪网络,从3个方面对Cycle- GAN进行改进:在Cycle- GAN的生成器(去噪器)中加入残差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用于加深网络深度和提高其特征提取能力;在Cycle- GAN的鉴别器中使用块判决,提高鉴别精度和准确度;在损失函数部分加入感知一致性损失函数,提升网络模型恢复纹理细节信息的能力。通过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深反射地震数据测试,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