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阿得雷德地槽北部时限为 850~570百万年沉税岩和火山岩的古地磁研究成果。这些资料取自连续的地层剖面,但缺乏绝对年龄控制。褶皱检验和野外关系使笔者能够勾划出该时期相对简单和连续的视极移轨迹。原生磁化作用按年代可分为四个部分。自老到新:乌尔坦纳火山岩(λ=62S,φ=344 E;dp=16°,dm=18°);麦岭济纳冰碛岩(λ=45S,φ=346E,dp=06°,dm=11°),安捷派纳组(λ=33S,φ=344 E,dp=09°,dm=16°);布拉钦纳组(λ=33S,φ328E,dp=12°,dm=20°),业已鉴别出可能为早寒武世—奥陶纪的次生磁化作用有:乌尔坦纳火山岩(λ=36N,φ=087E,dp=13°,dm=26°),科普莱石英岩(λ=36S,φ=010E,dp=07°,dm=15°),麦岭济纳冰债岩(λ=01S,φ=065E,dp=08°,dm=14°),塔普莱山组(λ=33S,φ=344E,dp=08°,dm=15°),布耶劳组(λ=07S,φ=017E,dp=09°,dm=14°)。所研究的许多地层单元还可能存在第三纪或中生代的次生磁化作用。结合阿得雷德地槽南部古地磁研究成果,新资料证明,自中元古代以来,阿得雷德地槽没有发生明显的隆曲,地槽内的特殊S形构造是原生构造特征。新资料除能够阐述和澄清东南构造岩块的晚前寒武纪视极移轨迹史之外,还证实阿得雷德地槽的沉积作用在阿得雷德时期是发生于中至低纬度,因此证实该区晚前寒武纪冰川(或冰川海洋)沉积作用处于低纬度。  相似文献   

2.
高加索现代成矿分区图,是根据地壳上大型地块:斯基夫地块,外高加索中央地块和伊朗中央地块的划分原则而编制出来的。上述地块之间发育有优地槽拗陷带—山前海西奥菲奥岩带和位于斯基夫地块和外高加索地块之间的大高加索南坡早阿尔卑期奥菲奥岩带,以及阿尔卑斯谢万湖亚科林奥菲奥岩带,它位于外高加索地块和伊朗地块之间。奥菲奥岩带的早期发展阶段可能是属于裂谷带,而晚期发展阶段则属于地槽带。随着巨厚沉积物的堆积,这些地带在周围地块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1年第2期(101页及图1)同一篇文章中使用了“裂陷槽”和“拗拉槽”两个词。据考查这两个词均源于俄语的“”(英语的译名为aulacogen)。最早由苏联学者H.C.莎特斯基(1947)引入地质文献,其原意是指从地槽沉降带伸入相邻克拉通内部的深槽,一般表现为受深断裂所围限的伸展型槽状断陷盆地,其间堆积有类似于冒地槽或前渊带的巨厚沉积岩系,时夹碱性玄武岩,向外逐渐过渡为地台型沉积盖层。苏联于1973年出版的《地  相似文献   

4.
代表两次大冰期的阿得雷德冰川沉积物广泛分布在中澳的三个盆地中。对白云岩标志层的认识,证实上述发现的冰川沉积物与南澳阿得雷德地槽的下和上冰碛岩相同,这就导致对阿马迪厄斯盆地的阿得雷德地层作出修正。此地较早的冰川是以 Areyonga组为代表。这里的 Areyonga 组仅限于以前未命名的下段(杂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白云岩),正如最初在中西部剖面内确定的一样,该沉积物是不连续的,并可与最东部已作 Areyonga 组填图的整个地层相对比。在每个地区,Areyonga 组都被一层薄的纹层状暗灰色白云岩和粉砂岩复盖。Areyonga 组的前上砂岩段是以推断的不整合产在各种较老地层上。它可能是东部冰川成因的 Olympic 组(前段)的非冰川成因的侧碛物,是两个冰期中较新的冰期。Olympic 组被粉红色到浅黄色的纹层状和薄层状典型的上白云岩标志层覆盖。在恩加利亚盆地,首次发现具典型下白云岩标志层的薄的下冰碛岩,它产在具典型上白云岩标志层的上冰碛岩(Mount Doreen 组)下边一层页岩层之下。在乔治纳盆地,记录早期冰川作用的 Field 河层的杂砾岩和纹泥粉砂岩,被一层相同的下白云岩标志层覆盖。在中斯图特山和南锡山的冰川沉积物没有确定的层位,但岩性缉合可以与南澳的两期斯图特冰川作用的早期(下)对比。这些对比明显地说明某些岩性标志的稳定性,可以重现分布在一些晚前寒武纪地台的非常近似的岩性顺序。现在有效的同位素和生物地层资料是不明确的,并且存在许多疑问和限制,但都与所研究的盆地中每次冰川作用是近似同期的观点相一致。在阿马迪厄斯和恩加利亚盆地关于一些上阿得雷德岩石单位的新命各列在附表中(附表删去——译者)。  相似文献   

5.
陈毓川 《矿床地质》1983,2(2):15-24
本文所述及的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黄汲清先生所划分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范围。该区在下古生代时期为冒地槽,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褶皱隆起,结束了地槽阶段。加里东运动之后,此区仍不断经受构造运动,成为比较典型的构造活化区。主要表现为:在海西时期一些地带强烈断陷,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如湘南、河池—南丹等地区;印支—燕山时  相似文献   

6.
方鸿慈 《地质论评》1964,22(6):479-484
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都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宽台山(统称走廊北山)以南的北西西向狭长平原。这一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祁连地槽的山前拗陷,在这拗陷盆地里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地层;其中并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  相似文献   

7.
宁夏金场子渗流热卤水—表生改造型金矿床的巨厚氧化带(大于200m)为世界所罕见。本文系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氧化物金矿床进行找矿矿物学研究的成果。 1.地质概况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走廊过渡带的东端。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泥盆系上统、石炭系,构造以东西向褶皱及冲断层为主,岩浆活  相似文献   

8.
宋志高 《矿床地质》1984,3(2):11-20
在成矿规律学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常把优地槽的发展演化与矿床形成阶段相结合并力图给予模式化,认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优地槽发展初期的坳陷阶段,地槽基底下坳带来巨厚沉积和强烈火山作用时期,与火山和沉积作用有关的形成物(毕利宾,1950;斯米尔诺夫,1973)。  相似文献   

9.
一、哀牢山南段地质简述(见图1)哀牢山延展于云南省红河的西南岸,西北向大理伸展?东南延长至越南境南。太古代时,哀牢山一带即形成了一个北西—南东向的狭长沉陷带;后来经过剧烈下沉,造成了巨厚的地槽沉积,并先后侵入了酸性、中性及基性等火成岩。至太古代后期发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沉积建造特征及其多旋回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是巨大的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属克拉通间地槽,它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四个时期的地槽沉积物组成。根据沉积建造特征,可分成三种成因类型:(1)大陆边缘裂谷型优地槽;(2)岛弧型优地槽;(3)大陆边缘裂谷-岛弧型优地槽。此外,还可以划分出对偶性冒地槽和地中海型冒地槽。它们分别代表该优地槽褶皱带不同发展阶段地槽分化的产物。就沉积建造而言,该优地槽褶皱带具多旋回发展,表现在下部陆屑建造、蛇绿岩建造、安山质火山岩建造以及上部碎屑岩建造都具多旋回性。该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可以划分成早期旋回(O-S)、主旋回(D-C)和后期旋回(P)。主旋回之后,西准噶尔已成褶皱山系。优地槽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地槽迁移的过程。大陆边缘裂谷的发生和消亡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因此一般而言,古大洋板块的多旋回俯冲可以导致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地槽区的发育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指出,地槽带在其演化中经历一系列时期或旋迥,其延续时间从300—400百万年(较早的)到150—200百万年(较晚的)。对各个地槽区,特别是组成地槽带的地槽系而言,发育最活跃的时期是最后一个期(旋迥),有时是倒数第二个期,这个期以地槽区彻底转变为褶皱山区,而地槽系彻底转变为褶皱山脉而告终,其后在这一区域确立了陆台体制。这个期(旋迥),确切说以沉降为主的前半期,叫做主地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本区现阶段的构造分区为:天山地洼区,准噶尔地洼区和阿尔泰地洼区,各区演化、发展各具特征,表明地壳演比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石炭—二叠纪分别处于地槽发展前期和后期,二者无论在沉积环境、古地理条件,还是在构造型式、岩浆活动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前期形成的聚煤盆地属海相环境,受近东西、北西西向地槽构造系的控制,火山话动强烈,系典型的优地槽沉积;后期形成的聚煤盆地属海陆交替相、陆相环境,为山间坳陷型盆地,受地槽褶皱山系的控制,以快速升降运动和快速堆积为特色,盆地中沉积了巨厚的磨拉式建造。石炭—二叠纪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条件不利于聚煤作用的发生和持续进行,致使海盆边缘和陆盆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含煤岩系。因此,新疆北部地槽区与华北地合区相反,石炭—二叠纪不是理想的成煤时期,地槽期的海盆和地槽褶皱带期的山间坳陷也不是理想的聚煤盆地,这为该区的大地构造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西倾山地区横跨秦岭地槽和巴颜喀拉地槽两大构造单元,归属为秦祁昆地槽系(据黄汲清等)。以F1断层为界,其南、北各分跨二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北为西倾山隆起带和尕海—郎木寺沉陷带,其南为玛曲褶皱束及黑河沉降带。西倾山隆起带包括:忠格扎拉—巴列卜恰弧形断裂走滑...  相似文献   

14.
西倾山地区横跨秦岭地槽和巴颜喀拉地槽两大构造单元,归属为秦祁昆地槽系(据黄汲清等)。以F1断层为界,其南、北各分跨二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北为西倾山隆起带和尕海—郎木寺沉陷带,其南为玛曲褶皱束及黑河沉降带。西倾山隆起带包括:忠格扎拉—巴列卜恰弧形断裂走滑...  相似文献   

15.
天山地质构造给人的印象是:北天山优地槽、南天山冒地槽,中间夹着一个长近1500公里,南北宽10—80公里(最狭处仅5公旦)的一个“中天山结晶轴”。对“中天山结晶轴”的看法,归纳起来在以下三方面分歧较大:(1)变质岩带的地层时代问题;(2)变质岩带两侧深大断裂存在与否;(3)变质者带的构造性质。  相似文献   

16.
李国鹏  李裕松 《地质科学》1973,8(3):238-244
引言本文讨论范围包括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和大雪山一线以东的广大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及台湾省(简称中国东部)。中国东部自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形成后(其中华南东部是加里东褶皱基底),古生代时期受地中海构造体系和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控制,主要处于一个三面有地槽带围限、内部为地台的发展阶段。随着属于地中海构造体系的天山和蒙古-大兴安岭地槽带、昆仑山-秦岭地槽带和川西-滇西地槽带于古生代至三迭纪期间逐渐褶皱迴返结束地槽生命后,中国东部受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便相应地明显起来,成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的活化与右江地槽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笔者在研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时,曾注意到右江区的地台活化和地槽再生的地史演化历程,及其对过程特征的溯源探索和认识。本文主要应用古地理、古构造、古生物地理等分析方法,对右江区进行历史发展阶段的剖析。当前,主要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右江印支地槽发育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区,而非华南加里东褶带。(2)地槽再生,是扬子西南陆缘长周期递进式活化的结果。其初始活化期,是整个华力西期。活化型式是陆壳深断陷的区域地堑带。(3)地槽萌发于晚二叠世,而非早三叠世。回返期是前诺利期,而不是中三叠世晚期。因此,按传统划分它是一个晚海西—印支地槽带。(4)右江地槽的构造演化,包括陆内裂谷和弧后边缘海两个发展阶段。按构造分异,可区分出岛弧带和弧后三个差异沉降的断块区。(5)本文初步厘定了右江地槽北缘的地质、地理边界。 此外,文中尚指出研究本命题的普遍意义在于,它涉及:(1)我国印支构造旋回下限的合理划分;(2)对我国印支期构造活化或构造过渡型式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3)位于滨太平洋域和特提斯域交接地带的构造演化及其特征的探讨等。本文对这些重要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山是我国海相火山岩发育良好的地区之一。在该区,早古生代喷出的大量的各类火山物质,组成了一套沉积巨厚、分布广泛的浅变质绿色火山岩系。这套火山岩系形成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回返前的长期坳陷阶段,喷发活动受地壳软弱地带的深断裂控制,因此各类火山岩呈线(带)状分布,具有水下火山活动的典型特征。近几年来,对本区古海相火山作  相似文献   

19.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尽管能够对一些外部天体进行直接的探测,陨石仍是关于太阳系演化之资料的重要来源。这是因为陨石保存了在许多行星上已被后来的火成作用大大地破坏了的太阳系演化早期阶段重要的化学及同位素记录。一、矿产资源局(BMR)收藏的Hollmayer陨石矿产资源局最近在布罗肯希尔(Broken Hill)地区得到了58块新陨石,其中有许多是Werner Hollmayer先生发现并捐赠的(称为BMR Holl mayer陨石)。去年,矿产资源局与阿得雷德(Adelaide)大学合作,开始对这些陨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