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确定甜高粱适宜播期及含糖量关键气象影响因子,以新疆玛纳斯地区甜高粱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播期下甜高粱含糖量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迟,甜高粱茎秆总糖含量、蔗糖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期最高;还原糖含量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灌浆期后逐渐下降,至成熟期最低。不同播期之间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高粱3号"适宜早播,以4月25日播种较为适宜;T601适宜迟播,以5月8日播种较为适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不同品种甜高粱茎秆糖分含量与平均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和风速存在显著相关(P<0.05),可根据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甜高粱含糖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小麦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去年,我们从小麦灌浆期(六月一日)开始,到小麦收获(六月二十日)止,进行了观察,今年从六月一日开始,到小麦收获(六月十八日)止,又进行了观察,结果如附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象》1977,3(4):28-28
赤霉病菌对小麦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危害。其中以开花期到成熟期造成穗腐的危害最重。 1976年4月21日(开花始期)到5月21日(腊熟期),我们对万雅二号小麦穗部的温湿度变化与赤霉病的关系进行了观测试验,发现第一期是在雨后气温回升的条件下发病的,第二期是在降雨时空气湿  相似文献   

4.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最终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灌浆时期小麦种植区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之一。1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表现在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两方面。灌浆时间是指从开花到硬仁的整个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度则指千粒重的每日增长量。小麦粒重一灌浆速度X灌浆时间,灌浆速度越快,灌浆时间越长,积累的干物质就越多,反之则少,因此,气象条件影响粒重的变化,实际上是影响灌浆速度和灌浆时间的结果。1.五温度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5.
2001~2002年对豫东地区旱稻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与旱稻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分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水分供应不足,旱稻生育天数延长。抽穗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开花后6天内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天数与空秕率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日平均气温在17~30℃范围内,温度越高,灌浆时间越长,穗粒重越高。干热风使产量降低30%左右。通过试验,确定了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新杂交成的甜玉米与农业气象 条件的关系,我们采用分期播种,春、秋季 玻璃网室(玻璃顶,四周围铁丝网)内外栽 培以后结合大田生产调查等进行研究分析。 试验设计:1983年冬季三个播期,三 个重复(即10月31日,11月10日,11月20日 播种),试验材料分别用甜玉米杂交组合 Ⅰ,Ⅱ,Ⅲ和普通玉米。玻璃网室内春秋播 (1984年4月6日和1984年9月26日分别播 种),室外春秋播( 1984年4月4日和7月 25日播种)。 1984年再进行冬季室内外三个播期的分期播种和1985年春季室外二个播期的全期播 种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信阳市一直以谷雨后开始播种、秋分前收获,而这个时段并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高品质。根据粳稻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播种,即将播期由目前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扬花灌浆期温度将会较正常播种期低,病害减轻,昼夜温差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成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却不稳定,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植株叶面积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对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1-2012年商丘市虞城县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的模拟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花期、灌浆期阴雨处理均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以花期阴雨处理减产最为显著,减产幅度为75.8%~86.1%,灌浆期阴雨处理减产幅度为20.3%~55.0%。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连阴雨天气使果穗变细、变短,秃尖增加,结实不良,干物质主要积累在茎秆等营养器官,穗粒重降低,且连阴雨天气发生在开花期时产量构成因素受影响程度更大。连阴雨天气降低玉米干物质重,发生在花期的连阴雨天气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发生在灌浆期的更大。此外,开花至灌浆期的连阴雨天气使灌浆高峰期出现晚、灌浆速率变慢,玉米在花期遭受连阴雨天气时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最小,且雌雄穗花期不遇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9.
水稻在信阳市一直以谷雨后开始播种、秋分前收获,而这个时段并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高品质.根据粳稻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播种,即将播期由目前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扬花灌浆期温度将会较正常播种期低,病害减轻,昼夜温差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成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0.
灌浆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种典型年份小麦灌浆期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分析了灌浆期气象条件对灌浆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份对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影响,并进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地上部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研究冬小麦在重度干旱胁迫(≤40.0%)、轻中度干旱胁迫(40.1%-55.0%)和适宜(55.1%-80.0%)3种水分胁迫条件下地上部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探索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在轻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小麦全生育期的天数缩短,株高、叶面积及灌浆速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3种水分胁迫的株高增长量为适宜>轻中度胁迫>重度胁迫,灌浆速率为适宜>轻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土壤水分胁迫引起冬小麦物质分配更多地向支持生长的茎秆转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水分胁迫,小麦产量将降低,重度胁迫条件下小麦产量为适宜水分条件的69%。  相似文献   

12.
以矮抗58为研究对象,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灌溉与未灌溉两种水分处理,通过对无霜冻年份(2012年)和晚霜冻年份(2013年)的对比试验,分析晚霜冻害对冬小麦群体密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探讨拔节期灌溉的防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抽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可使冬小麦群体密度下降、产量显著降低。2012年的产量整体高于2013年的,且2012年未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2013年灌溉处理的(P0.05);受霜冻影响,2013年灌溉与未灌溉的成熟期密度分别比抽穗期下降11.8%和14.8%,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先显著下降而后逐渐恢复,和抽穗期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8.5%(灌溉)和33.7%(未灌溉)。2013年成熟期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比例为43.5%(灌溉)和41.0%(未灌溉),显著高于2012年的16.3%(灌溉)和4.1%(未灌溉)。2)无论是否有霜冻害发生,拔节期灌溉均可显著提高产量,灌溉处理产量分别比未灌溉处理的偏高16.3%(2012年)和24.5%(2013年)。霜冻年份拔节期灌溉处理可显著降低穗粒数损失和抽穗期以后叶面积指数的衰减速度。3)2013年灌溉处理较2012年灌溉处理减产23.6%,未灌溉处理较2012年未灌溉处理减产32.9%。拔节期灌溉能够有效减少霜冻造成的产量损失,但这主要是由水分增加所引起,抽穗期的冬小麦抗霜能力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黑土区(黑龙江)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土壤水分、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大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sm)的干旱等级划分规律及有效水分贮存量对大豆不同发育阶段产量结构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7年研究区各发育阶段平均有效水分贮存量在14—18 mm之间变化,共发生干旱82站次,其中轻旱77站次,中旱5站次,没有发生重旱和特旱,其中开花—结荚期、结荚—鼓粒期发生干旱频次较高,且1994—2017年研究区域发生干旱的频次是逐年降低的。大豆的气象产量、株结实粒数、株籽粒重与不同发育期的各层次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不大;百粒重与三叶至开花期的20—50 cm土层、结荚—鼓粒期的0—2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茎秆重与播种至出苗期的30—5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至开花期土壤中的有效水分贮存量尤其是深层土壤在一定范围内越多,株荚数越多;空秕荚率与播种至出苗期的0—20 cm和30—40 cm、出苗至三叶期的30—4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谷子品种大金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控水的大田试验方法,比较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分析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阐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结果 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谷子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水分胁迫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春寒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0年春季日均气温资料,采用EOFs、小波分析和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春季春寒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春寒强度大致由北向南递减,又存在东西梯度.春寒强度线性递减率高原中部大于周边,3月、4月变化的线性趋势显著,分别以0.3 ℃/10 a、1.7 ℃/10 a速度减少.春寒强度变化呈现较高的全区一致,高原大部分春寒强度明显减弱,高原腹地易出现强春寒.春寒强度变化存在周期振荡,3月以2~4 a周期为主,4月以3~4 a为主,5月存在2~4 a和6 a左右周期;1990s春寒强度最弱,最强时段在3、4、5各月分布不同;4月春寒强度演变在1980年附近发生了转折,下降明显.分数维D由3月到5月逐渐增大,春寒强度变化复杂程度提高.春寒空间演变中大振幅区在高原腹地,振幅向四周衰减;变化信息,在西部存在东流的趋势,在高原东部存在回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防旱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表明 ,冬小麦喷施多功能防旱剂后 ,能够增大叶片的气孔阻力 ,减少植株蒸腾 ,从而使耗水量减小 ,并能延缓叶片的衰老 ,延长小麦灌浆时间 ;叶片离体失水速率变小 ,保水能力增强 ;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具有推广价值 .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少雨旱区华北冬麦主产区河北固城站的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通过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冬小麦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解析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土壤渍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形成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持续日数缩短;灌浆期土壤高湿有增产效应,理论产量增产5.87%,土壤渍水出现减产,理论产量减产1.50%;高湿和渍水的收获指数比对照略有提高,并均高于0.5000;〖JP2〗干旱胁迫下,收获指数比对照低0.1130~0.1633。〖JP〗北方旱区灌溉解除了气候干旱对作物需水胁迫,晴好天气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水分是影响北方冬小麦挖掘光温生产潜力和提高单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研究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引起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是科学评估旱、涝灾害对北方旱区农作物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here resulted from simulation analyses of climate-change studies that highlight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hanges in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prediction of crop development and yield.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four old cultivars of winter wheat, to three temperature and two carbon dioxide (CO2) regimes (350 or 700 ppmv) were studied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chamb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ed the previous simulation analyses. For plants experiencing a 3 °C increase in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s, relative to local long-term mean temperatures (control treatment), anthesis and the end of grain filling were advanced, and grain and dry matter yields were reduced by 27% and 18%,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but maintaining the same mean temperature as the control, reduced the maximum leaf area (27%) and grain yield (13%) but did not affect plant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emperature treatments in both phyllochron interval and anthesis date may have resulted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measured air, and unmeasured plant, temperatures, caused by evaporative cooling of the plants. Thermal time (base = 0 °C), calculated from air temperature, from anthesis to the end of grain filling was about 650 °C d for all cultivars and treatments. Doubling ambient CO2 concentration to 700 ppmv reduced maximum leaf area (21%) but did not influence plant development or tiller numbers.  相似文献   

19.
利用塔中气象站地面辐射等气象资料结合PNIO(空气动力学当量≤10um的悬浮颗粒)质量浓度资料,以2007年4月15日晴天辐射特征为背景对4月22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进行局地辐射特征和沙尘气溶胶与净辐射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天沙尘的辐射强迫对地表有冷却作用,夜间起保温作用。观测期间,总辐射日峰值减少量为507W/m^2,地面长波日峰值增加量为185w/m^2,地面净辐射能量收支表现为白天的日峰值减少量为198w/m^2,夜间的日峰值增加量为40W/m^2。  相似文献   

20.
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冬麦长势和估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1993年的气象卫星资料,分析植被指数与甘肃省冬麦区33个县市冬麦产量的关系,发现绿峰植被指数与产量存在极好的相关性。另外,从预测产量的角度和预报时限要求出发,可用4月中下旬累积植被指数预测冬麦产量,并给出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