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大地测量技术、地震观测技术和钻孔应变观测技术3种地面运动观测方法在观测频频带和观测精度方面的互补性,探讨了钻孔应变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钻孔应变观测应将观测重点放在周期数十秒到数十天的短临信息频段,同时指出,钻孔应变观测可以同时用于声和高频地震观测,以获取更多的短临信息。  相似文献   

2.
池顺良 《地震》1998,18(4):348-352
将地震前兆探测分为依赖地震孕育过程中漏能释放的第一类检测方法和不依赖漏能释放的第二类检测法二种,当前,除改进第一类方法外还应积极发展第二类前兆检测技术,根据地壳运动观测频域的高频端已建立测震台网,低频端正在建设GPS密集台网,极重要的中频段台站稀少的现实,提出当前应积极建设定点形变观测密集台风,填补中频段的监测弱视盲区,同时定点形变观测仪器要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深井观测中井对地震波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林  李平 《中国地震》1991,7(4):46-52
地震观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深井观测技术。本文对深井观测系统中井对地震波的影响进行讨论,得到:在地震波频段里,井的存在对井中三分向地震仪的水平分量没影响,只是在一个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对垂直分量有一定影响。在一级近似下,深井观测与地表观测地震波的差别是因地震仪被放置的位置不同所致。 这一结果将有助于深井观测资料与地面观测资料的统一使用。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强震与微震观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动圈型换能器(属于速度型换能器)加电子反馈形成在0.05Hz~50Hz的加速度仪特性,大大减小了甚低频率的影响,而其线性及动态范围也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避免了位移型换能器在低频段的较大误差,在地震观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评估是优化与完善前兆观测系统、提高在地热观测台网在防震减灾中效能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和观测资料应用等方面,以省局和台站自评为基础,学科组结合日常管理对各测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地磁台的观测与实践高祥真,黄建明,王文德(中国新疆830017乌鲁木齐地震台)豆前言乌鲁木齐台属国家1类地磁台,它始建于1965年,1970年正式投入观测。20多年来,乌鲁木齐地磁台的观测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连续完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我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观测在中国开展了近50年,各种电磁干扰以及一些与地震无关的地表覆盖层电性结构变化一直影响着地电阻率观测,特别是近年来,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为了抑制和减小电磁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多个台站开展了试验性的井下地电阻率观测。通过对我国目前开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调研,总结了观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井下观测装置技术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较合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位数字与模拟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地下水位数字记录仪与模拟记录仪产出的水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日均值相关系数在0.3956-0.9997之间,整时值相关系数在0.0526-0.9997之间;自流井水位资料的同步性较差;总体分析数字化水位仪观测精度优于模拟水位仪。  相似文献   

10.
引言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苏两国为了侦察和识别地下核试验,(美国)在全球兴建了一组具有130个台站的世界标准地震仪台网(WWSSN),每个台站配有两套仪器:一套短周期和一套长周期仪器。这组台网的建成,发展成后来的监测全球地震活动性并提供深入研...  相似文献   

11.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强地面运动资料的处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宽频带反应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在强地面运动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北祁连河西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锋  祝意青 《地震研究》1999,22(3):273-279
以1989 ̄1997年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监测资料为基础,分为1989 ̄1991、1991 ̄1995、1995 ̄1997年三个时段,定性定量分析了这三个时段该地区重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了北祁连河西地区的重力场现处于祁连山重力值上升、河西走廊重力下降的逆继承性重力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既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市政府非常重视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于1996年10月成立的由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市政府双重管理的北京市地震局负责北京市防震减灾的管理工作。1年来,北京市已健全了各级防震减灾机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文综合介绍了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包括: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法规建设;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北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及筹建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张尔乐  朱兆才 《地震》1996,16(2):190-196
根据大连双井测汞震例,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就汞测量预测地震进行了定理化研究,给出适宜本地区的经验预测公式,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小波极大值方法及其在电磁异常信号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波极大值法作为一种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受到关注,并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开始进行应用研究。它能在长时间的观测数据中快速提取出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有关异常信息。文中介绍了如何应用小波极大值法提取电磁场异常信息,即利用连续小波变换计算小波系数,计算各尺度小波系数的极大值,结合表征信号奇异性的Lipschitz指数分析异常的真实性,进而研究极大值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或规律,捕捉有关的电磁异常现象。利用该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后35d的连续观测的电磁场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3次电磁场异常,探讨了这些异常可能与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的关系。尽管用这种方法尚不能确定发现的电磁场异常现象与地震有某种特定的关系,但是证明了小波极大值方法在连续观测数据中提取电磁异常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马建新 《高原地震》2006,18(3):50-53
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数据库检索软件,为子台网地震编目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软件编制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库与客户机通讯、数据查询与传输、文件处理等技术,在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姚宇峰  黄建华 《地震研究》1998,21(2):145-152
选取遮放-宾川长350km,深120km剖面,建立不同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探讨该区地壳、上地幔的应力分布,计算表明:在线弹性介质中应力分布不仅爱断层结构的控制,而且还受物性参数的控制。壳内低速层和断面属物性软弱层,应力在其边缘或邻区较硬介质内较高,与地震一般发生在软弱层与软硬层交界处或软弱层周围物性较硬的部位的特点一致。故认为低速层和民层的作用可能是地震孕育的主要物性和结构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