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临汾地区地质构造环境的分析,结合地表地震形变遗迹的研究,初步认为共轭活动构造对1303年洪洞8级地震和1695年临汾级地震的发生和震中分布位置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报》1979,22(04):336-345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我国对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情况。曾经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过地震测深的工作,有些地区发现地壳中存在高速或是低速的夹层。曾经利用数字计算求得不同地区的地震面波频散,并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地壳的参数。根据地震面波频散的特征,可以研究我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我国对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情况。曾经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过地震测深的工作,有些地区发现地壳中存在高速或是低速的夹层。曾经利用数字计算求得不同地区的地震面波频散,并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地壳的参数。根据地震面波频散的特征,可以研究我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分。  相似文献   

4.
梁萱  唐新功  余俊虎  熊博 《地震学报》2022,44(3):467-475
利用加拿大凤凰公司在夏威夷大岛地区布设的长期大地电磁观测台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的观测数据,反演并获得了该台站下方大岛深部的电性构造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将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点下方2—3 km处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薄层,电阻率大约为20Ω·m,推测其可能是地表浅部发育的岩浆囊;100 km深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20—70Ω·m,推测该深度下可能为活跃的复杂岩浆储层,反演结果与前人在邻近地区的探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已有的日本海区域重力场和莫霍界面分布资料和由地震P波速度层析模型转换的密度分布及其重力异常场资料作对比。分析和讨论了两者在日本海的重力异常场、深部地壳构造特征和日本海的扩张中心上的异同。并提出和探讨从日本海纵跨本州岛到太平洋的佐渡-伊豆高重力异常带。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甘肃、宁夏境内存在一系列弧顶北东向的逆冲走滑弧形断裂,历史上这一区域内曾多次发生6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其内的断裂分布和地震活动显示出具有青藏高原东北缘特色的深部构造环境。本文利用区域地球物理场资料分析研究其深部构造,探讨了该区域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 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2010年记录的地震,研究临汾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寻找重复微震,进而计算深部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显示,在研究时段内,临汾地区29.3%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临汾盆地平原腹地的苏堡断裂两侧,即沿NNE向分布南、中、北3个隆起间的2个次级凹陷之一的临汾-洪洞次级凹陷内;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波形高度相似的49组相似地震对和25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复发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依据在同一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塑造参考地震的波形,用以量取每个地震相对于参考地震的S—P相对到时差,并确定每个地震与多重相似对质心的相对距离,从而挑选出每组地震中的重复事件。识别出研究区2组重复地震,并由此估算得到滑动速率为1.9~2.8mm/a,该值与同时段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9.
战传富 《中国地震》1992,8(4):16-24
本文通过对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等地区及东海,南海部分海域(总面积1441600km~2)的航磁资料反演得到的地壳磁结构及深部构造,找出了该研究区域内的中、强震的深部构造标志。在该区域中85%的中、强震发生在磁性块体边界上,发生在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概率为93%。同时还详细探讨了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并以发震构造为依据探讨了未来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利用地震转换波测深法研究1976年7.8级唐山大震区深部构造的某些结果,得出了沿两条测线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发现在极震区的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地壳和上地幔具有异常结构,在地壳中部比震区外围多出一个中间层位,埋深约12-20km,地壳上部界面向上挠曲,而莫霍面和上地幔顶部界面却强烈地向下挠曲,引起了震区岩石圈厚度的加大,在震区存在深浅不等的深部断裂。深部构造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唐山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均分布在壳内中间层之上,有的甚至就分布在壳内中间层的上、下界面附近。转换波测深结果表明,本区地壳上地幔中强烈的升降差异运动可能是唐山大震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利用地震转换波测深法研究1976年7.8级唐山大震区深部构造的某些结果,得出了沿两条测线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发现在极震区的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地壳和上地幔具有异常结构,在地壳中部比震区外围多出一个中间层位,埋深约12—20km,地壳上部界面向上挠曲,而莫霍面和上地幔顶部界面却强烈地向下挠曲,引起了震区岩石圈厚度的加大,在震区存在深浅不等的深部断裂。深部构造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唐山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均分布在壳内中间层之上,有的甚至就分布在壳内中间层的上、下界面附近。转换波测深结果表明,本区地壳上地幔中强烈的升降差异运动可能是唐山大震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裕明  胡银磊 《中国地震》1996,12(A00):10-17
在搜集了目前太原-临汾地区的地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分析了总结了该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震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等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一些新认识,对太原-临汾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重新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搜集了目前太原-临汾地区的地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场等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一些新认识,对太原-临汾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重新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甘肃西部地区深部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了甘肃西部地区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的均衡假设,进行了均衡补偿的归算,编制了莫霍界面图和均衡异常图。作者对甘肃西部地区的地壳变异带形成的力源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构造发展期,由于华北板块自身运动及所受应力场的作用,加之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因素,在中、新生代形成许多特殊的板内构造块。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成果,对华北板内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深部构造角度划分出6个金及金金属成矿带、4个金刚石成矿带,并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及地热资源与新生事大陆裂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宁夏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之一,有记载的七级以上的地震就有6次。对于这些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己有不少文章进行讨论,但对其深部的构造特征却研究的很少。本文试图利用重力布格异常和地壳电性分层特征对这个问题做些粗浅的讨论。其中重力布格异常是引用的银川石油管理局的成果,电性分层资料是利用的原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大地电磁测深队1970年的工作成果。同时还引用了银川石油局和宁夏地质局的部分物探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7.
第二篇概述了利用地震体波研究地球深部构造的观测技术、解释方法、主要成果以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着重指出:目前,探测深度主要集中于岩石圈,部份地区进入下地幔;研究范围已由速度结构的静态研究,进入动力过程的探索;研究内容除速度纵向分布的逆转层外,还很关心横向变化、各向异性和海洋的地壳分层;在分析解释方法上已普遍采用走时资料的反演、二维和三维射线追踪以及理论地震图;中国准备在西北、华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等地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预报进行精细结构研究,并对一些全国重大地质构造进行深部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重磁资料、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综合地表地震地质和卫片反映的线性构造特征,对断裂带的深部构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南北地震带北段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桂培  李渭娟 《地震学报》1990,12(2):176-185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均衡假设,进行均衡补偿归算.编制莫氏界面图和11均衡异常图.根据地壳构造特征,划分六个地壳构造区.对天水-文县间立交构造格架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航磁资料和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对菏泽震区的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计算出震区枧磁化强度分布图、基底磁性界面埋深图和居里等温面埋深图。结果显示东濮凹陷基底磁性界面深达12km,下部居里等温面上隆,凹陷内被弱磁性物质填充。地震发生在凹陷附近视磁化强度、基底磁性界面、居里等温面的变异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