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松散堆积体边坡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气候,为研究其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探讨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均质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演化特征。比较了融雪与降雨触发滑坡的异同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融雪触发滑坡灾害的一般规律。引入度日因子与雪雨当量两个物理量,根据南方极端冰雪气候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有效融雪模型,并从渗流场、稳定性及变形3个方面模拟计算在不同雨雪当量下均质松散堆积体坡体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融雪速率与融雪量对松散堆积体边坡渗流场无影响。随着融雪的持续,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逐渐减小,坡体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坡面上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逐渐增大,表现为水平方向上前缘变形大于后缘,竖直方向上后缘下错与前缘隆起。在融雪持续一段时间后,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2.
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处置知识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库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知识库中的知识构成则是整个研究的基础。本文按照产生式规则法的知识表示方式,分别分析了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处置知识的前提及结论部分的主要构成内容,并总结了应急抢险处置措施选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另外还给出了根据知识构成抽取具体知识的范例,为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知识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冰雪中基本阳离子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介绍了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测定雪冰样品主要阳离子浓度的技术。对比用火焰光度计和在美国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的资料得出,这种方法对于测定中国西部冰川雪冰样品中的Na^+,Ca^2^+,Mg^2^+浓度十分适合。提出使用正确的取样及样品运输方法以避免对雪冰样品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2)
正2009年11月16日,山西中阳县张子山乡张家咀村发生黄土崩塌灾害,造成23人死亡;2010年3月10日,陕西子洲县双湖峪镇石沟村发生黄土崩塌灾害,掩埋44人,搜救生还17人,27人死亡;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县果珠乡赵家沟发生滑坡灾害,造成46人死亡;2013年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县扎西冈乡普朗沟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导致83人遇难。这些惨痛事件的发生存在自然地质作用演化的因素,存在当地居民或施工人员防灾意识不强、减 相似文献
6.
Grove山地区(73~76°E,72°~73°S)位于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腹地,距中山站400~500km,面积约3200km2.该地区地形复杂,地势以东南高,西北低,相对高差约1200m,其间散布大小冰原岛峰64座[1]. 相似文献
7.
8.
9.
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形结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基于分形理论在中国旱涝灾害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首先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华北区、西北区等不同区域和松花江、长江等不同流域旱涝灾害的分形结构,其次以唐山市为例系统分析了同一地点不同等级旱涝灾害分维的时序变化及其关系,进而探讨了以分维为中介参数在旱涝灾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建立定量化经验关系的可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旱涝灾害具有客观的分形结构,分维是表征中国旱涝灾害发生特征的良好参数;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计算出了中国旱涝灾害的分维值、分析了唐山市不同等级旱涝灾害分维的时序变化关系,并建立了辽河、长江等流域水系空间维数与流域洪涝分维之间的定量关系式DF=3.6179DR-4.0242(式中DR为流域水系空间维数,DF为流域洪涝分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岸海平面上升与海岸灾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995年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指出,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18cm,预测全球海平面将加速上升,在2050年时上升20cm,2100年时上升49cm.根据近40多年的验潮资料分析,中国沿岸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4~2.0mm/a,与全球上升速率一致。由于沿海许多地区的严重地面沉降,地壳垂直升降的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国沿岸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各不相同,严重地区的上升速率要大得多。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必将使我国沿海大部地区的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退缩加剧,稳定性降低,增加了冰崩灾害的发生频率。西藏地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其冰川的稳定影响着我国及周边国家的水源及生命财产安全。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冰崩的研究现状,整理了西藏地区冰崩灾害的定义;从地形因素、构造运动和气候作用角度分析了冰崩形成机制;归纳分析了冰崩—冰湖溃决—泥石流链式灾害、冰崩—堵溃—泥石流链式灾害、冰崩—直接型泥石流(山洪)灾害3种类型冰崩灾害链的特征;阐述了目前冰崩灾害监测预警的手段及特点,认为多种监测方式联合是冰崩灾害监测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冰崩灾害的研究体系,以期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雪冰与环境”考察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雪冰与环境"考察简介效存德,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心与寒区环境实验室兰州730000)1背景北冰洋连同其周围北极圈以北的封冻大陆被称为北极地区,通常简称为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田自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概述了煤田自燃的形成及其危害;阐述了中国煤田自燃灾害的严重情况,论述了煤田自燃的监测方法与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田自燃灾害的减灾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铁路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并简单地分析了其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扼要地阐述了铁路滑坡的治理原则和方法,着重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铁路滑坡的防治工程实践成果和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和研究努力方向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抓手。在探讨冰雪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从分析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历史经纬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冰雪+”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过程,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剖析了“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生-外衍机制,通过分析“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了一套“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体系: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模式、泛京津冀地区冰雪体育赛事模式、陕甘宁新冰雪-丝绸之路文化发展模式、青藏高原自驾探险与观光模式、大香格里拉地区冰川观光度假模式、南方地区冰雪休闲体验发展模式。尽管在北京冬奥会红利与国家全域旅游政策的助推下,冰雪旅游实现了“量”的跃升与融合发展,但其因冰雪的本质属性,既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又受到市场竞争与冰雪科技发展等的强烈影响。最后,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平衡利用冰、雪资源,适度开发冰川旅游资源,挖掘冰雪文化资源,发掘冰雪科技类资源;走综合发展道路,增强冰雪旅游业抗风险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岩溶区地处湿热带,亚热带,水资源充沛,是我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就地开发20%左右的天然水资源即可满足水稻灌溉的需求,但由于(1)季风固有年际和季节降雨分布不均和(2)裸露岩溶特有的河川径流的剧烈水文变化,旱季河川径流(含地下径流)多数只能满足25%~30%灌溉用水的需求。由于缺调蓄雨季水资源用于旱季灌溉的手段,迄今本区水稻灌溉主要利用未经调蓄的旱季天然径流。这是因为在非岩溶区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沙尘灾害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中国北方1951—2000年188个沙尘暴代表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1983—2000年EROS数据中心NDVI数据,对我国北方沙尘灾害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①在影响沙尘暴发生、发展、演化的自然因子中,植被覆盖度、降水、大风日数和温度起关键作用,夏季植被覆盖度对来年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次影响较大,降水和温度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植被覆盖等与沙尘暴有关的地表参数的影响;②大风日数和温度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因子,植被覆盖度和降水是阻力因子。沙尘暴日数和持续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动力因子与阻力因子的综合作用;③遏制沙尘灾害的治本办法,不在于治理沙尘暴本身,而在于消除产生土地退化、生态安全下降的社会原因,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亚洲地区冰崩灾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冰崩灾害极有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新常态。特别是在高亚洲地区,冰崩灾害事件严重威胁"亚洲水塔"的命运和"第三极"的生态安全。因此,研究冰崩灾害事件对于保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与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历史上有记录的几次冰崩灾害事件,系统介绍冰崩的发生过程;再从冰崩体的物质组成、冰崩体的运动特征、冰崩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冰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冰崩的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了冰崩的研究方法;最后讨论了当前冰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冰崩研究方法等角度展望了未来冰崩灾害事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