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突出贡献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的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维护海洋新秩序的开始,随着公约的实施国际上围绕海洋权益和争夺海洋资源的斗争将会出现新的局面.公约是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82年4月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正式批准《公约》,这是我国海洋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的海洋渔业开始全...  相似文献   

3.
重大海洋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综述(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大海洋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综述(之一)杨金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一、海洋问题的国际背景海洋问题已经成为联合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失效,1995年建立了国际海底管理局,1996年建立了海洋洁洁庭;1994召开...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开创了人类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新纪元。濒海各国特别是一些海洋大国纷纷行动,制定新的对策和措施,旨在占据新的海洋竞争优势。我国作为签约国,应当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强化国家海洋综合管理,在未来的海洋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条文虽然涉及到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有关海洋区域划界理论和划界法律原则,但其论述毕竟是笼统简单的。1982年该《公约》签署以来1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海洋划界理论与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思考丁龙生张希武谭业江(青岛市规划局)(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有大量的动物、植物和物理、化学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本世纪初以来,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世界各...  相似文献   

7.
抓住机遇,持续快速发展海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及1998年国际海洋年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海洋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如何在新的机遇面前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使海洋工作面...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简称《公约》)作为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结晶,是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经过长期团结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其中也包含着我国为之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公约》采取一揽子解决国际海洋事务的办法,难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的探讨刘喜礼国家海洋局综合管理司1996年5月15日,我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我国在海洋管理及海洋法事务方面的一件大事,它将推动中国海洋立法体系完善,加强中国在国际海洋法事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82年4月30日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截至目前为止已有159个国家和实体签署了《公约》,并有31个国家和实体批准《公约》。我国是1982年12月10日签署《公约》的。《公约》是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通过的海洋及其资源利用的综合性法律,包括320条和9个附件,是广大与会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海洋大国经过长达九年的曲折复杂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被称为一部“综合性海洋宪章”。虽然《公约》迄今尚未最后生效(按规定6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后12个月生效),但其中很多规定已为国际公认,《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势在必行。在当前全国开展普法教育中,普及海洋法知识也是普法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为此,本刊特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座”专栏,并聘请了有关专家学者为讲座撰稿。讲座将分为13个专题。希望本讲座能对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海洋工作的同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持续发展海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海洋事务形成了一些热点和新的特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新时期已经到来。《公约》共有17个部分320条,连同9个附件共446条,包括了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水域、公海和国际海底等海域的各个部分的法律制度,并对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利用、技术转让与技术发展、海洋争端的解决都作了规定,内容涵盖了海洋的一切资源和用途,涉及海洋法的所有领域。是迄今为止,范围最广泛,内容…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进海洋产业振兴虞源澄(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标志着海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是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新的里程碑。海洋已成为当今国际事务热点,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作...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它标志着世界海洋新秩序的开始。“公约”是联合国为适应6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国家带头兴起反对海洋霸权、维护200海里海洋权斗争的历史潮流,于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以通过一项公约来处理所有有关海洋法的事项和问题而产生的。从1973年开始,先后召开11期共15次会议,终于在1982年4月完成并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公约”规定,“公约”应经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洋边界划定主要是指相向和(或)相邻沿海国之间进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划定。国际法并不要求国际海洋划界在所有海域必须遵循一个特定的划界方法,但是在划界技术上对任何沿海国的要求却是严格一致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之后,沿海国海洋管理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对本国管辖海域海洋边界的划分。国家实践表明,一条位置准确,精确度高的海洋边界的划定不仅能够促进沿海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进展,而且还能够发展相互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海洋划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问题。每个沿海国划定一条海洋边界,  相似文献   

15.
三、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构想1世纪之交的海洋形势随着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海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1994年11月16fi,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依照《公约》而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I3亿千米’的面积,使地球表面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梳理相关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推动我国进一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依法解决海洋争端,文章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介绍群岛制度的谈判历史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群岛制度建设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对群岛问题的实质性讨论和群岛制度的初步形成始于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经谈判和博弈,群岛国和群岛基线等内容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群岛国和非群岛国多通过国内立法行使和充实其群岛权利,推动群岛制度的发展,其中大洋群岛的权利是重要领域和趋势;我国应在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加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及其规则制定,在充分考量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国内立法,构建群岛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15日正式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对中国来说,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它使中国人进入了充满机会与挑战的海洋国际关系新领域。它再次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需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相似文献   

18.
本刊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座到此就要结束了。在最后一讲里,我们谈谈海洋公约和我国的海洋管理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海洋法公约是我国加强海洋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海洋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问题。一、扩大了管辖海域沿海国家实施海洋管理,首先要确定管辖的范围。确定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一是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有关海洋综合管理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战朝  曹英志 《海洋信息》2003,(3):29-30,24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重点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对海洋综合管理的文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对海洋利用的不断发展,由此而引起的海洋争端逐渐增加。考虑到一些新的海洋争端不能完全由国际法院管辖,因此,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简称公约)设立了一套新的争端解决机制。公约关于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