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趋势分析是否适用于处理化探数据,当前争议甚多.笔者从实践中得到的认识是:用趋势分析来预测成矿远景区、评价化探异常是有效的.本文拟对安宁河地区分散流工作中的趋势面分析结果作一简单介绍,并对该区的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1977~1978年,我队在西昌地区安宁河一带开展了1/5万的分散流普查找矿工作,圈出组合异常32个(图1).其中Pb、Zn异常12个,Mo、Pb异常2个,Sn、B异常  相似文献   

2.
方正康 《物探与化探》1985,9(3):233-235
1958年,洪桥矿点曾以铁矿被当地群众发现,并由临海县作小规模的露天沿脉采掘。76-78年开展1:20万临海幅区域化探扫面后,圈定了28、29和30号三个多金属综合异常。80年又在原1:20万面积稍大的综合异常范围内约 150平方公里,进行了1 :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结果,将原区域异常大致分解为三片:H78-80相当于原区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应用化探分散流找金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提供了大量的找矿信息。我队自1982年以来在川西北地区共完成1/20万-1/5万分散流扫面1万多平方公里,找到桥桥上、东谷、莱子沟等大中型金矿床和一些有望矿点。其中前一个矿是用1/5万分散流(4-6点/km2)找到的,后二个矿是用1/20万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少地区都开展过1/20万或1/10万金属量测量、分散流和重砂测量工作,同时还在许多矿区及其外围广泛开展了原生晕和次生晕找矿,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我们认为,在这个基础上,编制区域性化探异常图,对于更有效地开展化探找矿工作,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以编制粤东、粤北约十万平方公里区域性化探异常图为例,谈谈我们的几点粗浅体会.编制区域化探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内蒙中西部有色金属成矿区由数个成矿带组成,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其中狼山有色金属成矿带的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渣尔太成矿带的结胜盘,均已探明为大型层控铜、铅、锌、硫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区内开展了大面积分散流普查找矿,发现了一些新异常,提出了新的找矿远景区.为配合区内化探工作的开展,本文仅就本区化探普查找矿方法及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省开展了1/5万化探分散流约20000km~2,获得了大量以Au为主的分散流异常,为找矿决策和普查选点提供了靶区.在所提出的化探规划和施工区,经过进一步工作,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尼木地区分散流异常元素组合主要类型为Au,Cu-W-Mo-Bi,Pb-Zn-Cd-Sb型,具有斑岩铜矿的分散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圈定甲类异常2个,乙类异常7个,丙类异常1个,提出对6个重要异常开展查证的建议,经后续勘查,发现了岗讲等一批大型斑岩铜矿,经详查,累计提交铜资源量200万吨以上,找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找矿在广大西伯利亚和苏联东北部地质研究程度不足的地区,往往用近代水系冲积层取样方法进行。比例尺1:20万的区域岩石化学测量,所执行的是平均采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一个样的任务,同时与同比例尺的地质测量配合或超前地质测量一个阶段,作1:5万比例尺(每平方公里4—6个样)。岩石化学测量的任务是发现近地表出露并有相当规模工业储量的矿床。在此条件下,根据冲积层中岩石化学分散流能可  相似文献   

9.
用1:2.5万分散流追踪异常源的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智 《黄金地质》2004,10(3):65-67
在甘肃西部干旱、半干旱荒漠区,Ⅰ,Ⅱ级水系发育或较为发育地区,利用1:2.5万分散流加密工作方法对1:10万或1:5万分散流异常进行追踪评价。采样点一般布设在Ⅰ,Ⅱ级水系中,密度一般控制在35~40点/km^2,样品为水系沉积物中-细粒的细砂。异常区以1:5万分散流测量统计的背景值为背景值,以Ca=2(C0 RS)或Ca=2Ca’来确定异常下限值,对所圈定的异常区采用踏查确定其是否为矿致异常—地化综合剖面追查其异常源-探槽工程验证-利用地质勘查手段确定其工业价值的异常评价体系。近十年来,利用该方法在甘肃西部地区发现一批金、钨矿床。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西部干旱、半干旱荒漠区,Ⅰ,Ⅱ级水系发育或较为发育地区,利用1∶2.5万分散流加密工作方法对1∶10万或1∶5万分散流异常进行追踪评价.采样点一般布设在Ⅰ,Ⅱ级水系中,密度一般控制在35~40点/km2,样品为水系沉积物中-细粒的细砂.异常区以1∶5万分散流测量统计的背景值为背景值,以Ca=2(C0+RS)或Ca=2Ca′来确定异常下限值,对所圈定的异常区采用踏查确定其是否为矿致异常-地化综合剖面追查其异常源-探槽工程验证-利用地质勘查手段确定其工业价值的异常评价体系.近十年来,利用该方法在甘肃西部地区发现一批金、钨矿床.  相似文献   

11.
地质部自1955年进行石油普查工作以来,和石油工业部配合协作,陆续在全国绝大部分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开展了工作。在这些区域内,我们完成了大量的工作量:此例尺1:100万—1:50万地质测量在60万平方公里左右,1:20万地质测量704657平方公里,1:5万—1:2.5万构造详查26192平方公里,普查钻探279885  相似文献   

12.
“七五”期间,我公司区域化探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三年来,在河北省北部共完成金矿区带分散流扫面15594km~2,发现金异常357个,通过进一步工作,查明小型金矿5处,具中型以上远景储量的金矿床3处,还有一批有望异常正在进一步工作.总结我们的经验,区域化探在金矿找矿工作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为金矿找矿部署提供依据1986年以前,我公司的金矿找矿后备基地比较紧张,公司决定大力开展基础物化探工作,首先是分散流测量,并且要求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出成果.物化探分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缩短分散流找矿周期的技术措施,当年提交了张宣地区和冀东地区两片分散流成果图,公司根据分散流异常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薜永柱 《物探与化探》1990,14(4):318-320
四川若尔盖县巴西铁铜矿点是我队于1974-1975年期间开展磁法、化探工作时发现的。在开展矿点1:5千详查中发现铜、锑、砷综合化探异常10处,磁异常8处。在外围1:5万普查中发现铜、锑、砷化探异常1处,磁异常6处。由于当时是以找富铜富铁为目的,且又因铁铜矿体规模小不具工业价值,故而终止了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配合地质找矿工作,我们在龙水金矿区及外围,进行了九十平方公里面积的化探次生晕详查找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已知矿上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在外围发现了廿一个异常,其中有五个已经工程验证见到工业矿体,扩大了矿区远景,促进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经地质工程揭露,初步评价,新增金储量5吨、银400吨,根据异常及地质有利条件估计远景金储量10吨,银1000吨。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七五年1:5万航磁测量,在本区测得面积近二千平方公里的低缓磁异常区。航磁异常主要集中在苏桥.泉店一带。地表为厚层黄土复盖。以往地质研究程度很差,在找铁历史上是一个空白点。为了对这一地区航磁异常迅速进行评价,提供优先开展地面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的地区,我们选取了北至玉皇庙—长葛一线,南至禹县—许昌范围内的1296平方公里的1:5万航磁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工作。通过数据处理,对该区内C1至C20航磁异常加以分类,作出评价,提供了地质上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化探分散流扫面速度快,发现的异常多,但异常检查耗时较长,常远落后于化探扫面的速度;异常检查的质量也往往满足不了异常评价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为缩短找矿周期对异常进行超前检查如在四川甘孜某地的1∶20万分散流扫面的同时,对测区各类矿点、重砂异常进行检查,采集各类岩石、矿化、蚀变、破碎(带)样品.当年就获得区内各类地质体的元素组合及其含量数据,为分散流异常的分类评价提供依据.第二年在头年发现的蚀变破碎带Au高含量点上,配合分散流异常检查就发现了大型的金锑矿. 又如在冀东青龙某地,在1∶1万次生晕扫面的同时,对测区内各类矿点、民采点作超前检查,发现区内除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外,还有蚀变岩型金  相似文献   

17.
史维浚 《铀矿地质》1989,5(2):95-101
本文在总结铀矿水分散体规模的基础上,对铀矿水文地球化学代矿工作的网度要求进行了讨论,提出区调阶段的工作比例尺为1:20万—1:10万,普查阶段为1:5万—1:2.5万,详查阶段为1:1万—1:5000;在阐明各工作阶段所圈定的水文地球化学场的地质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小比例尺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原理、效果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在潮湿多雨地区开展水分散流找矿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指出了水分散流找矿的关键是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度。在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中要注意通用找矿标志和矿化度(电导)的取样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化县迎门岔一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出“通通-84-HS-10”号异常,异常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林子头组灰绿色、紫色流纹质凝灰岩、角砾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灰紫色流纹岩、安山岩等火山碎屑岩。在1∶20万异常区内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重点找矿前景区,并在该区内开展1∶1万土壤测量、高精磁测等工作,通过槽探工程验证,发现含铌钽矿化蚀变带,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稀有稀土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幸世军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80-482
重点阐述了分散流异常与地质相结合在三南区开展异常查证的运用体会,分散流异常在三南成矿区的分布特征以及通过对分散流异常的优选勘查获得了一批较好的成矿信息,提出了异常区内如何开展地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我队在辽宁新宾县开展1/5万分散流普查。面积400平方公里,共采集样品1800余件。样品由棒磨筒加工,由于棒磨筒和棒杆本身含钼,致使被研磨样品受污染,造成920件(200平方公里)钼的分析成果报废,中途停止了分析,其过程如下。 1.样品加工方案样品加工按“冶金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流程略),正样经棒磨筒研磨过160目,送队化验室分析。 2.问题的发现当化验室报出第一批(920件)成果时,发现样品中钼的含量普遍偏高(6~20ppm)。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