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诞生了很多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制造了一大批天文观测仪器,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就注意到了众多天文现象,并有相当数量古老、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对日后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很多宝贵的贡献。可惜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天文仪器数量较少,现存的古代仪器主要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  相似文献   

2.
浅析全国首届天文摄影比赛卢保罗(评委主任)1994年10月,在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举行了全国首届天文摄影比赛。参赛作品共有400多幅,其中港澳台作品数十幅。这次比赛分四项:天体摄影项,天文人物及活动摄影项,古代天文仪器、文物摄影项,以及天文景观摄影项...  相似文献   

3.
清代八架天文仪器修复工程始末崔石竹,肖军北京古观象台上陈列的八架古天文仪器,制作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明清之际正处于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八架铜制仪器在造型、花饰和工艺等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天文仪器的特色,而在刻度、...  相似文献   

4.
星盘(Astrolaabe)是古代天文学家、占星师和航海家用来进行天文测量的一种重要的天文仪器,也是机械模拟计算机。其用途非常广泛,包括确定和预测太阳、月亮、金星、火星等天体在天球中的位置,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三角测距等。  相似文献   

5.
4月13日德国奥托博依伦市阿尔高艾业余天文台台长赫尔穆特·蔡格勒一行24人就中国的天文科普教育与天文仪器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和紫金山天文台。当天晚上和南京的有关人士举行了主题为“耐尔思之夜·难忘今宵”的联欢会,第一次在两市间架起了天文友谊桥梁。晚会上德方团员、天文爱  相似文献   

6.
当游人游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时候,有两件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是不能不看的,那就是元代郭守敬创制,在正统年间仿其旧制而建造的明浑仪和简仪。虽然它们只是两件复制品,且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可是当走近它们的时候,人们似乎还能感到支架上那叱咤风云的雕龙随时都可能腾空而去,似乎还能看到钦天监的官员们在晴朗的夜晚把仪器转向苍穹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我摸到了天上的星星!”三月,雁北大同市城区十三小学的同学围着南丹陨石欢快地叫着。在操场上,全校六个年级约1200多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使同学们对熟悉的太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四十块天文知识展板上,系统地介绍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天文学基础知识,每个同学都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着;七架中国天文古观测仪器的模型和南丹铁陨石标本的展示,使师生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空的认识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代正统七年制成的四件大型天文仪器浑仪、简仪、圭表和浑象,其中前三件完好地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而驰名中外。唯有浑象因为在清朝初年不幸被毁,无缘见其面貌。为了展示明代天文仪器制作成就的全貌,我们对明代浑象进行了复原研究。在考查和分析大量古代天文史料和有关古籍后,我们对该浑象所表现的天文内容、各部尺寸、机械结构、以及外部装饰都做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绘出了复原制作的工艺草图,作为技术部门施工时的依据。本文系统介绍复原研究中的文献考证、设计过程、以及复原制作工作情况。为了真实地反映此项研究的历史面貌,文中给出五张手绘的设计草图,以资存照。据此复制的明代浑象,现在陈列在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历史博物馆中。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6日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科普天文台在拉萨中学新校园落成,当天上午举行了该校和中国科学院南京中科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共建的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及天文台揭幕仪式。参加揭幕仪式的有江苏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严寿宁同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  相似文献   

10.
李鉴澄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地球磁场的专家,开辟了我国地磁研究的先河。他也从事古天文史的研究,特别对我国古代天文仪器的研究方面特有建树。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他又带领我们进行人造天体的观测。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他不顾当时年过五旬,仍然和年轻人一样起早摸黑,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文观测数据宝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近年来,随着天文观测与理论的快速发展,对历史超新星、太阳活动周期等问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但古代天象记录的整理工作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水平,在信息利用方面存在检索不便、文献不全、缺乏相应分析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天文研究工作的需求。基于面向文档数据库、全文检索、语法分析、Web等技术,设计开发了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数据库,实现了对古代天象记录中各类科学和文史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与检索。这一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研发为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更好地服务于全世界天文学家,促进对古代天象记录的校勘、证认、利用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于2001年8月23日至24日,在云南阳宗海召开。 会上有17位同志作了学术报告,交流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学会的主要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一、大型先进天文仪器研制项目的最新进展。1.“云台2.3米天文望远镜”:它是中国南方天文实测基地未来的大型骨干天文仪器,是未来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古观象台上,陈放的八件清制大型铜质观天仪器中,赤道经纬仪与黄道经纬仪是此台最主要的两架天文观测仪器。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怀仁制造的六架仪器中的两架。赤道经纬仪位于台顶南侧的最东头,重2720千克。中国自古以来天文观测仪器都是以赤道坐标为...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9,(6):72-77
在中国古代,“天文”二字原意为“天上的图纹”。所谓古代天学,通俗地说就是星中学,古代的天象记录可谓是星占学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5.
正方案     
(一)  我国在天文学研究和制造天文仪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正方案正是古代天文仪器创制中的一件珍贵仪器,然而不知由于什么缘故,正方案下落不明。如今,正方案的复制品(北京天文馆伊世同同志复制)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紫微殿前的四合院和河南登封测景台。后经过文献考察,发现正方案置放在简仪底架南侧的正中。这点由杨恒《元太史院铭》铭文中一句话“正方案敷简仪下”所证实。然而对明代仿制简仪考察结果表明,简仪下放置的已是用正方案改制的地平式日晷,还发现正方案是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的一种木制定向仪器,后人为了便于保存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唐、元、清几次大规模天文大地测量的情况,并从当时使用的方法和仪器,探讨了中国历史上地理坐标和经纬度的形成和发展,文章还从两种不同的地理坐标系出发,指出了中国历史上地理坐标的特点、古代测地方法和现代测地法的联系、中国现代测地法与外国测地法的互相影响,从而证明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宝贵贡献以及学习困外先进技术对发展本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古天文学发展的史书,2009年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卷。本大系无论涉猎范围、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的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等内容,是过去从未有过完整、系统的研究和著述,这是本大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7日第十届“中国光电仪器展”在深圳举行,其中集合了中国国内百余家光学电子厂家。身为天文迷的PK,应国外厂家的要求,特别来深圳“寻宝”,想不到却和深圳及广州南十字星会的天文迷“交浅言深,相谈甚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基本上所有天文仪器都是数字化的 ,几乎所有天文设备与计算机都有接口问题。我们在多套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打印口来控制天文终端 ,认为这样做有不少好处。本文介绍了利用打印机接口天文仪器控制的技术 ,并给出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