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言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2020,51(3):433-433
正底栖生物是生活在海洋和内陆水体底表或沉积物中的各种生物的总称,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底栖生物学研究涵盖底栖生物的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等多个领域,旨在探寻底栖生物生命活动规律,为科学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生态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养殖系统(模式)构建和管理的学问。其是水产养殖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1950年代,是水产养殖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向包括养殖生物个体生态学、养殖水体环境管理、水产养殖系统生态学、水产养殖生产活动与养殖环境的相互作用、水产养殖生态经济学、生态防病等。其特色主要是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养殖水体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  相似文献   

3.
细菌胞外酶活性的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环境中的有机物大多(>95%)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是水生异养细菌的主要碳源及能量来源。这些高聚物只有通过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单体或低聚物才能被细菌等异养微生物用以维持新陈代谢。这一生化过程是调节海洋有机营养平衡的重要生态因子,又是众多异养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胞外酶活性不但能够指示水生环境中有机物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能对此环境中流过微食物环的物质通量进行估计。胞外酶的水解作用是细菌生长中的一个速度限制步骤,胞外酶也正是许多海区中细菌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对于自然水体、人工条件及沉积物环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营养盐限制的水域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平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1,25(6):16-19
营养盐是构成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 ,由于其分布与浓度和生物过程紧密相关 ,因此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一直受到广大海洋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海洋、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 ,引发了诸如赤潮等环境问题 ,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的自身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几乎所有的水生环境问题都与营养盐有关 ,所以研究营养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生态有重要意义。不同水体中 ,由于营养盐组成不同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同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同 ,对浮游植物生长产生…  相似文献   

6.
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氮污染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由于不同种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对水体中氮的去除和利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围绕水生维管束植物生态类型分别对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展开综述,归纳其脱氮机制、生长特性、脱氮特性,重点对水体脱氮效果展开对比,阐明不同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氮...  相似文献   

7.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学行为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水体生态系统有明显影响,是海岸带调查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方法监测水体CDOM的变化是海岸带环境动态监测的重要方法,介绍了CDOM遥感监测的原理及常用的遥感数据,并通过墨西哥湾西北部的密西西比-阿查法拉亚海湾水域系统进行CDOM光学性...  相似文献   

8.
电厂温排水中的余氯对邻近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外有关电厂温排水中的余氯对邻近水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侧重于对水体中的氯化学、余氯监测方法,余氯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和毒性机理,有关余氯在水域中的安全阀值的探讨,以及概括了为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如何对余氯进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何德华 《海洋学研究》1991,9(2):119-123
本文综述了1989年4月至1990年1月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调查结果,认为,该水域具暖温带强潮河口区生态特征。水体虽含丰富营养盐和充足溶解氧,由于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因子,表现为生物资源贫瘠、种类组成简单,测区所代表的强潮河口湾顶区属低生产力水域。  相似文献   

10.
核电站冷却水系卷载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需要,临海电站的建设应运而生。电站建成运转后,将对附近水域的水生生物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人们极其关注的问题。一般火力发电站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海水中生存的大量水生生物随吸取的大量海水作制冷剂的过程中,经冷凝系统的机  相似文献   

11.
溶解有机物(DOM)在控制水生生态系统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OM不仅能够结合黏土颗粒,而且也能结合对环境和生物有重要影响的Hg,Cu,Pb,Cd,Ni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从而改变这些物质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本文综述了天然水环境中D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和对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并对影响DOM光化学降解的因素及其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做了总结.已有的研究表明:DOM的结构、分子量、浓度、重金属种类、水环境条件等均会影响到DOM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光化学降解会显著改变D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其生物可利用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昌黎监控区11个生态监控指标的分析,利用ArcGIS10.0对昌黎生态监控区各水体因子进行Kriging插值处理,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昌黎生态监控区水体环境,分析昌黎生态监控区景观格局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讨论其海洋景观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0年间人类活动对昌黎县水域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昌黎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中N、P含量高、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适合文昌鱼生存的砂质底所占百分比逐年退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生物量呈退化趋势。海水养殖、采砂和旅游开发等活动均对该海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明确海水养殖环境容量、对昌黎生态监控区内挖沙船进行管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合理进行海洋开发活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调研美国温排水法规标准体系、混合区政策以及滨海核电厂混合区的设置,并与我国现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清洁水法和联邦法规给出温排水和水质标准的一般要求,各个州的水质标准给出水质准则、混合区政策以及对水生生物保护的要求。水质准则给出各种类型水体温度限值(包括温升限值和/或温度上限值);混合区政策给出混合区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混合区内水质要求;具体厂址应基于"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混合区范围,并满足混合区最小化要求,大部分美国滨海核电厂混合区范围满足州的混合区政策要求;少数核电厂混合区范围超过了州混合区政策要求,这些电厂需进行厂址特性热影响研究,以证明当前的温排水限值能够确保受纳水体中结构稳定的土著贝类、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育。我国当前没有地区差异的水质准则,无温排水混合区政策、设置方法或导则。美国温排水混合区设置方法和实践有助于我国滨海核电厂温排水混合区的设置和优化,以减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15.
钦州湾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水体自净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90-1999年10a问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湾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水体自净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水体的自净条件较好,与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较强的水动力作用是污染物输送和扩散的有利条件:水体中硝酸盐含量及其所占DIN的百分比值较高,既体现了陆源含氮化合物的输入影响,也体现了含氮有机物在化学净化过程中的净化效果;R(NO3-N)与Chl-α的显著正相关性以及水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资源量,则显示了水体自净能力对海洋生物的重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FQs)药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类抗生素,存在于水体、沉积物等各种环境介质中,并在水生生物体内得到富集,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环境中FQs残留的分析检测是了解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的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海洋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样品中FQs的残留特征、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前瞻分析了海洋环境中FQs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FQs的分离富集和测定必须充分考虑FQs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样品成分的复杂性。海水样品准备应注意过滤膜的选择和pH的调节;沉积物和生物体的样品准备应考虑水分、萃取溶剂、基质效应和pH的影响,并使用超声萃取。固相萃取、QuEChERS萃取、磁性固相萃取是分离富集FQs较常用的方法,吸附剂、淋洗溶液和洗脱溶液的选择和优化是提高样品回收率的关键。FQs的检测大多通过液质联用或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器进行,其中色谱柱的选择、离子对试剂的添加和进样pH值的调整都是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海洋领域FQs在线自动SPE技术的开发以及新型萃取吸附剂的研制应在未来研究中被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浒苔生物抗藻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流动缓慢的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生长,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最终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近年来,沿海赤潮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赤潮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简要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包括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引出利用浒苔化感物质即浒苔生物抗藻剂进行生物防治赤潮的想法,治标治本,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浒苔资源化利用及赤潮防治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海镉的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镉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海水水生生物区系特征的基础上,筛选了栖息我国境内的海水水生生物物种的毒性数据,采用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模型不同拟合曲线(log-logistic、log-normal、 Gumbel、Weibull和Burr Ⅲ)的方法分别推导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海水水质急性基准值和慢性基准值,并分析了引入淡水数据推导海水水质基准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我国海水中镉的分布特征,对海水中镉的生态风险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Burr Ⅲ对各组数据拟合的效果最佳;引入淡水数据可能会对海水生物造成"过保护"风险;基于Burr Ⅲ对海水数据所推导的急性和慢性基准推荐值分别为63.0 μg/L和8.0 μg/L;将我国近岸水体中镉的浓度与基准值比较显示,我国近岸水体中镉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较低。研究结果有望为我国水质基准研究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南、北极地区,极地气温升高对于极地生物链的基础部分产生巨大影响.南极生物链中的关键初级生产力是微藻,南极冰藻是极好的生态指示种.南极冰藻在高于生长适宜温度下生长受到抑制,抵抗高温胁迫的机制和能力制约着南极冰藻的生存,南极冰藻生存威胁到极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和极地生物链的完整性.持续低温环境进化过程对极端适冷微藻热适应机理的影响是理解极地气候变化对南极冰藻生态影响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洋中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生产有机物的能力或速率[1-2],它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异养生物的生存基础,并从根本上影响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与气候变化[4]。研究表明,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贡献了生物圈内的一半净初级生产力(以碳计约为5×1013 kg/a)[4],提供了生态系统中其他有机体生长与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初级有机物能源,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