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捕捞强度过大使得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村社区面临转型的困境.以调查村为例从产业结构、管理体制、文化教育管理、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其现实的状况与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型的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休闲渔业是破解近海传统渔业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之一,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新范式。针对近海传统渔业与休闲渔业的开发路径约束构建动态博弈模型,结合转型因子、折旧因子与贴现因子对其两者开发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休闲渔业开发战略所产生渔业经济收益分析得知,近海传统渔业可转型为休闲渔业,且转型速率恒为正,并与转型因子、折旧因子与贴现因子大小相关。当近海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饱和之时,渔业经济市场刚好达到鞍点均衡,总存在渔业稳态发展路径趋向均衡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田地质行业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以来,主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紧密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提升业务能力,主动融入做优各项服务,在困境中逐渐迎来转机。自2015年以来,该局主动探索新形势下的职能转变路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加强干部交流和培养,选送青年骨干到厅业务处室、到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现,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法国洛林,德国鲁尔区,法、德、卢森堡和比利时接壤地带的萨尔区,英国蒂斯地区,美国匹兹堡、休斯敦、洛杉矶及日本九州地区,陆续感受到了资源枯竭带来的压力并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作为资源大国的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意识到资源的简单、粗放利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做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各类资源占有量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的我省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探索可持续小城镇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粘土为原料的砖瓦业曾经在孟州市迅速发展,高峰时期,全市砖瓦窑场一度达到134家,对耕地造成了严重破坏。今年以来,孟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契机,全力推行整合、出让、复耕、建章、转型的矿业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群众好评。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湛江经验",选择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湛江第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出4点经验:建章立制,统一标准;"四动"联合,"三一"筹资;以奖代补,以评促建;村财镇管,信息公开。以事实为依据,重点分析区域均衡化发展困境、村庄现代化治理困境、绩效考核标准化困境,提出盘活政策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科学引导、探索模式创新等政策建议,为湛江建成环北部湾中心城市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城向绿中生     
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大城市到特大、超大城市,人们总是在追求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从16世纪的"乌托邦"、18世纪的"理想城市"、19世纪的"田园都市",再到近代的"生态城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面对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困境,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提出了"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大要求,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顺应"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时代潮流,成都再次向世界推出城市的转型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处于国家和社会资金投入减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困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二七二地质队测绘地理信息所不等不靠,以优质服务促转型升级,实现了产值从1000万元向2 000万元一级跳,又迅速实现由2 000万元向3 000万元的跳跃,赢得市场先机。延伸触角,开拓多领域业务"两年之内,把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市场从2个领域延伸到8个领域,简直不可思议。"广西二七二地质队测绘地理信息所职工小粟说。  相似文献   

9.
日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提出建设森林河南,要求重点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实现林业要从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从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为我省大规模国土绿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森林河南怎么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林业部门负责人和业内专家,请他们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1.
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土资源部门需要从服务项目建设、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加强执法监管、提升工作效率四个方面来着力。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作者:华生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定价:55.00华生是个明眼人,而这本《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正是其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为中国实现成功转型,走出发展困局而做出的铮铮建言。华生把握问题的不凡功力可以概括为"准、全、实"三个字。所谓"准",就是能够找准根本原因,把握主要矛盾。这是华生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制度问题实是当今社会种种乱象的肇始。为何说土地是一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瓶颈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而转型期间必然出现经济放缓,财政增幅回落等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又一定程度存在着未富先老的情况,加上民生、环保等公共服务的巨大缺口以及日益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财政压力不言而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基层廉政工作的优势,在打击不合理支出、严控常规支出的同时,又能有效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本文致力于对该问题的探索和思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快速反应的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支持转型、大量缩减的公共开一、背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两难”境地,即便是像国有大型企业这样的“皇帝女儿”也无法回避。作为一个有着五十年多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巨化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机制,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引导企业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使老企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巨化的经验,对我们,尤其是老企、国企如何转型升级、内部挖潜、走出资源困境、缓解环境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新常态下,产业转型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沈阳市优化土地资源的产业配置、城乡配置提供了机遇,沈阳市围绕城市空间生产的新定位,以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为路径,积极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优化协同,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在沈阳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中,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其中,以铁西区的"东搬西建"、"退二进三"最具代表性。铁西老城区原为沈阳  相似文献   

16.
正村庄有别于城镇,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其规划建设也有特殊性。做好村庄规划利于农村更好地发展,村民生活更有奔头。笔者以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渔村村庄规划为例,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水平进行初探。一、渔村概况兴坪镇渔村村委位于阳朔县北面、兴坪镇的西南部,距县城约30km,下辖大河背、镰刀湾、厄根底、瓦厂、黄泥田、元宝榨、渔村、大洲岭8个自然村。渔村自然村入选传统古村落名录。渔村因孙中山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访该村而名扬海内外,成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并且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但一部分人对“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提法存有疑虑,有的认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是摆脱目前企业资金困境的阶段性措施;还有的认为企业管理应该有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个中心,担心强调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会无限度地夸大财务管理的筹资职能,使本已备受资金困扰的企业管理工作误人歧途。笔者就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大量增加,未来20年的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走出国内资源短缺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多元化,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去神秘化等特点;面塑祭祀习俗形式的改变始终未偏离"祭祀"这一核心,但在祭祀仪式被保留的同时,内涵已与过去产生重大差异。面塑祭祀习俗发生现代性变迁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文化认同。面塑祭祀的传统并非胶东地区历史上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胶东地区人们集体记忆加工、传承的建构产物;面塑祭祀传统存续至今并获重构的事实本身说明胶东地域社会对这一重构的需要;面塑祭祀不仅是胶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媒介,同时还是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手段。"现代"的胶东面塑祭祀习俗因为有相应的"传统"习俗而呈现出自身现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既是调整城区用地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当前,江东区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期和打造现代化核心城区的转型升级期,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建设核心城区,提升城区功能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方向。加快推进城区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