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浮式防波堤非线性波浪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浮式防波堤在不同吃水深度、周期、波高和入射波波型情况,进行了波浪对浮式防波堤非线性作用力的研究,给出了有关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波浪力在周期较大时,随着波高的增加,出现一阶力减小、高阶力增大的强非线性现象。实验中出现了二阶力大于一阶力的现象,也出现了三阶力大于二阶力和一阶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介绍近年来新发现的海上结构物在高海况下遇到的一种现象--ringing高频共振响应现象及这一现象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该现象的发现过程、特征、产生的机理及研究方法等。提出了研究ringing现象的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盐度场数值格式模拟珠江口盐度分层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基于Backhaus的三维斜压模式计算珠江口水动力特性,重点模拟了夏季丰水期盐度分层现象;改进了原模式的盐度差分格式和方程,采用二阶精度差分格式并引入了物理扩散项。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盐度差分方程能较好地反映珠江口盐度成层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修正的p-y曲线方法,分析了桩基础振动过程中桩土之间由于土体塑性变形导致的桩土脱开现象,给出了计算桩土脱开现象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据此分析计算了中国渤海湾JZ20-2MUQ平台的桩基础动力特性,得到了桩基础振动过程中桩土脱开的区域,分析了桩土之间的脱开对桩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三种东风螺的性畸变现象和关联海域的有机锡污染现状,确定分布广泛、性畸变特征明显和畸变变化幅度较大的波部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 habei)为指示种,探讨了以其性畸变现象监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海雾生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海上雷达波的超折射现象,指出:海雾的出现总是在雷达波发生超折射之后,由此确定海雾形成时的大气结构特征,并对海雾的生成以及其出现时间有了新的了解。指出根据雷达波超折射现象可用来作海雾预报。  相似文献   

9.
粘性泥沙絮凝现象研究述评(1):絮凝机理与絮团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絮凝现象是河口海岸细颗粒粘性泥沙研究的关键问题,它影响到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乃至河口海岸地理或环境的演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于粘性泥沙絮凝机理、絮凝影响因素及絮团沉降规律等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颗粒泥沙絮凝现象,特别是絮闭特性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评价了部分研究成果,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7,(9):5-5
科学家们发现,在美国纽约和葡萄牙之间低于海平面1.6千米的地方,海水从海岭问急速流过,并产生了500万瓦特的巨大能量,此现象以前只存在于海底。自此,科学家第一次记录到大西洋中脊的紊流现象,也首次证明了海岭中形成的旋涡能使大西洋暖流和冷流混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冲绳海槽的深源矿物碳硅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绳海槽南部海底沉积物中,首次发现了颗粒状α-碳硅石晶体,产地水深为1500-2000m,地表变化复杂,有海底山存在,当地沉积物为灰褐色软泥,伴生有较多的火山喷发型碎屑矿物,其中钛铁矿,辉石等晶形完好,表面有熔蚀现象,不同世代晶体的连生现象也较普遍。此外还有钩鱼岛石,刚玉,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等。  相似文献   

12.
磁偶极子磁场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磁偶极子是最基本的磁单元,自然界的磁现象都可以认为是若干个不同量级的磁偶极子磁场的叠加。本文从磁偶极子的概念出发,导出了空间任一点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并对几种特殊情况予以分析。相关的理论推导是磁力测量或研究磁现象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3.
ENSO现象与初夏副高位置及山东半岛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ENSO现象与初夏副高脊线位置与山东岛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出埃尔-尼诺现象次年初夏副高位置正常或偏南,对应山东半岛夏季降水偏少;反埃尔-尼诺现象次年,初夏副高位置偏北,对应山东半岛夏季降水为偏炎趋势。通过相关计算发现,初夏副高脊线位置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反相关,而与南方涛动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其相关量佳时段均发生在前一年的秋、冬季。据此可提前1-2个季度预报初夏高位置,进而为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中尺度海洋现象研究概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立 《台湾海峡》2002,21(2):265-274
南海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半封闭海盆,受季风,黑潮等因素的作用南海呈现独特的中尺度变异特征,一些中尺度信号的强度可以和南海定常环流的强度相比拟,甚至更强,本文回顾了近20a来南海中尺度海洋现象研究的进展,并就南海的黑潮入侵,黑潮涡环,次海盆尺度多涡环流,浅海亚潮波动,近岸陷波,海洋锋等中尺度现象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9月南沙群岛调查海区的跃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2):61-67
对1994年9月南沙群岛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调查海区温、盐及密度3种跃层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讨论了调查海区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的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同时存在着3种跃层现象,多跃层现象较普遍,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所在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对1994年9月南沙群岛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调查海区温、盐及密度3种跃居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讨论了调查海区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的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同时存在着3种跃层现象,多跃层现象较普遍,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所在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苏北地区泥岩欠压实现象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岩欠压实现象是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盆地东台陷下第三系地层中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在对泥岩欠压实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东台坳陷的泥岩中压力封闭形成时间早于毛细管封闭的形成时间,而且封闭能力较强,对第三系油气的早期保存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欠压实的存在说明断裂、裂隙系统尚未能打破“暂时”的压力不平衡现象,具有欠压实现象的地层可以作为具有封挡能力的区域性的或圈闭的纵向封隔层。在苏北地区用欠压实表示泥岩层的封挡能力显示:新生界盆地地区和下第三系古、始新统封存条件最为优越;中生界欠压实现象不很普遍,其油气封存条件具有局部性;上古生界欠压实现象较明显,为苏北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地层中具有最优越封存条件的层系;志留系高家边组欠压实现象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对重力固体潮和引潮力完成了响应分析和调和分析,并应用球函数给出了计算引潮力的公式,还对固体潮零点漂移现象的消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应用Boussinesq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非线性数值波浪模式,并应用该模式对由航道开挖所造成水深变化对波浪传播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结果来看这种异常波浪局部增大现象是由于入射波与航道夹角过小,使波浪无法折射入航道,而在航道两侧反射叠加的结果。因此说水深的变化对波浪产生的反射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