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为20.7℃,年降雨量1143.5毫米,相对湿度76%,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地型地貌以低丘、台地等类型为主,动、植物资源丰富。厦门市东隔台湾海峡与我国的台湾省相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的窗口和前沿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厦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是走向生态文明的世纪 ,必须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 ,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为此 ,我国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加快建设以“点”、“线”、“面”三大类型所组成的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为建好这项造福子孙万代的生态工程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和科技支撑方案。8月 12日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介绍说 ,目前 ,中国林科院已经在全国 10多个省市区进行布点建设 ,发展形势很好。据介绍 ,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是针对全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 ,面向整个国土生态环境保护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河南省地域开发布局现状与特点,对今后地域开发布局设想和综合开发的重点经济区域及建设项目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和小天鹅等珍稀水禽全球最主要的越冬地之一。为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鄱阳湖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鄱阳湖建立了1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2个,其余为县级),这15个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于县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的缺失,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新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站共同组成,同时还包括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护鸟员和信息员队伍以及奖励机制。目前,新的网络体系存在新建保护监测站职能不明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森林旅游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内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综合评价森林风景资源的景观特征和美学价值的基础上,策划出河南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是:加快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干线和“黄河之旅”、“寻根朝敬之旅”两条国家旅游专线沿途森林公园建设,建好郑州、洛阳、开封三市环城森林公园和森林长廊,创办鄢陵—淮阳—郾城和安阳—汤阴—鹤壁两个金三角森林旅游区,力争四个过“半”;并制定出达到上述目标的五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一川 《自然资源》1995,(2):52-55,67
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结合安宁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现状提出了流域内林业发展方向即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只有打破旧的林业模式,发展多效用林业;重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从而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全流域的经济综合开发提供巨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物质财富。在对林业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蕴藏有丰富的木材、粮食、药物和工业原料,而且在生物圈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对于森林的全球性的意义,人们是逐渐有所认识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江泽林副省长共同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尖峰岭森林生态站﹄和﹃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两个牌匾揭牌尖峰岭森林生态站$尖峰岭站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统计口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河南省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运用联合国法修补了河南省三普以来的城镇化水平,并对未来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复杂的地质作用、强烈的构造运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造就了西藏自治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兴旺发达的今天,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区划,为该区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简单介绍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划分出以拉萨为中心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登山探险旅游区、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主导景观的藏东旅游区、以神山圣湖为中心的藏西旅游区和以野生动物和草原风光为主的藏北生态旅游区五大区域。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部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项重大举措。鉴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摸清西部生态建设的优、劣势,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文章对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的特点,西部生态建设的任务、比较优势及难点,在此基础上检讨了目前西部生态建设战略的误区,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所体现的温度、水分等立地条件地域差异,是认识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可以也应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在生态上受到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盐碱化,黄土高原、西南地区的土壤侵蚀,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的胁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盲目的退耕还林,盲目强调植树造林等。因此,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的误解,即“生态建设 =种树”,“退耕必定还林”;局面上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工作措施上,则要防止“一刀切”的方式。本文综合西部地区的温带、水分、植被、土壤等因素,将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 8个温度带,2 5个自然区。通过综合西部地区的环境胁迫特点,植被恢复和保护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系统的关系,从西部地区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合并构成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格局的 6个区域,并且提出各个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生态农业体系在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意义和指导思想后,系统地阐述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四大"生态农业体系和近期实施的"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四大"生态农业体系具有全面性,"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关注可操作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展望与实现目标所需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福建省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本文在分析建设生态省的有利条件后,指出建设生态省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难题,并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特别强调人的因素,指出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是建设生态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组建机动车辆卫星导航定位公用网的理由、组网方式以及系统功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当前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珠湿地作为地处珠江三角洲都市核心区河涌—城市内湖—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充分发挥其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海珠湿地与众多合作伙伴广泛合作,探索出固定监测站、专业调查、专业赛事和课程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生态监测方法。构建海珠湿地鸟类、植物和水环境3个重要的监测指标,解析海珠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运作机制,可为类似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⑴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⑵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⑷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⑸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⑹统一落实经费筹措;⑺加强部门、人员协调;⑻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潜在生态廊道,通过增加河流与高速公路廊道形成综合生态网络(CEN),并利用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成本比对CEN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由潜在生态廊道构成的基础生态网络(BEN),α、β、γ指数分别为0.54、2.02和0.70,说明其能使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