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周期形变波与慢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固体潮汐分析等方法,对阿克苏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形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部分中、强震前出现了较好的短临异常反应,而且异常演化过程比较完整。尤其在Ms≥6.0地震前,异常表现的更为突出。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前兆异常图像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型的个体显著异常,又有多台共性的群体异常,异常台项全部位于山西地震带北部。  相似文献   

4.
利用安康地区3个形变台2017—2020年地形变资料,对比分析6套形变仪器的映震能力,并从面波延迟时间、最大响应幅度及同震持续时间等方面系统探讨同震形变波的特征参数与震源参数的关系,获知形变仪器映震效能的影响因素和同震形变波的物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形变仪器的映震能力受仪器自身响应特性、地下介质特性及仪器系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同震形变波物理分布特征表明面波延迟时间与震中距、同震响应最大幅度与震级、同震持续时间与震级及震中距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
熊峰 《高原地震》2013,25(2):17-21
在对内蒙古形变台网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预报与应用、观测效能各方面综合评价监测效能的基础上,对观测资料的精度进行了延续性评定。客观准确评定、计算观测资料序列的精度指标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料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以M2波潮汐因子为基础对观测资料做量化评定,更注重观测手段的科学性与在地震监测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潮汐形变短临异常图像及其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福 《华南地震》2006,26(1):89-105
展示了潮汐形变观测记录到的12个震例31个异常图像,总结了震例异常的特点、形态、量级,分析了潮汐形变波异常的时空特征:主震震级MS≥5.9级时出现异常的可能性大,异常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0.1~6.5天,MS为5、6、7、≥7.9时,异常的有效监测距离分别为70、300、500、2000km。  相似文献   

7.
根据一些学者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证实岩石在大破裂前能够产生一种长周期、小振幅的低频事件,并依此来解释大震前井水位长周期事件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震前井水位长周期事件反映了震源的内部信息,是大震前断裂失稳扩展前预扩展所产生的一种波,是震源成核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太原台近几年由长周期763地震仪记录到的长周期地幔勒夫波G_2与G_3。该震相为沿上地幔顶部传播的勒夫波。其记录特征为周期长,大约50~70秒。G_2波约50秒左右,G_3波为70秒左右,G_2振幅大于G_3。太原台所记到G波的地震M_s≥7.0。当M_3≥8.0时更为显著,所记的地震大多发生在阿留申群岛、汤加群岛一带。计算该震相的平均速度V_(G2)=4.4km/s,Vn3=4.4km/s。关于它的成因,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是地震发生时大量岩块崩裂错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温和平  杨又陵 《内陆地震》2005,19(2):149-155
对1999年以来新疆定点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重点以基于突变异常理论的异常强度方法,对近期一组中强地震活动前后形变场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表明形变资料能够反映出一定程度的中短期、短临前兆异常,异常强度方法能够检验出大于阈值2的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0.
刘贤伦  夏爱国 《内陆地震》1999,13(3):258-264
引言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重要参数,对地震活动性的判定和地球物理研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波震级是在国际上用得十分广泛的震级量,因此全球台网测定震级的一致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由美国地震情报中心(NEIC)管理的全球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台站所装备的地震仪比较一致,测定MS的方法也较严谨,所以NEIC测报的MS值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始终都没有采用IASPEI推荐的面波震级公式,再加上地震仪频带的差异,使我国测定的面波震级普遍高出NEIC震级0.2~0.3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山西多年的倾斜形变观测资料,综合研究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中长期孕育过程、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震前微破裂所显示的固体潮畸变临震异常,以及震前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力场状况。采用“实用化攻关”方法识别异常进行分析得出,震前山西大部分倾斜形变台站存在一定的异常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Ms地震与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Ms震群的关系,认为这两次地震属于同一类震群.介绍了这次地震前赤城台石英摆倾斜仪、太原台目视水管倾斜仪和阳原台金属摆倾斜仪的异常情况.从两次地壳形变异常的异同映证了两次地震属同一震群.同时也说明利用地壳形变资料预报地震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3.
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我国地倾斜观测仪器设置的实情,推导出由任意两方向设置的倾斜仪观测资料计算地倾斜角及其倾斜方位角有的通用公式,以及归算至南北、东西方位的公式。用本文的公式对泰安台两种类型倾斜仪观测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其倾斜固体潮曲线同就变化,相关性明显增强。对大同-阳讥Ms-6.1地震前的倾斜异常资料也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异常也比较明显。最后,作用还对我国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黔江台2套倾斜仪记录到的442次同震形变波,对比分析其波谱特征,分区域统计其振幅A与震级M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垂直摆的震动周期和阻尼系数均较小,其波谱信息记录较丰富,适合波谱的时频分析;水管仪的基线较长,阻尼系数较大,抗干扰能力较强,其振幅记录较稳定,适合能量衰减分析;②垂直摆与水管仪的A-M关系均呈指数关系,随着震中距的增加,曲线的拟合程度增强,且指数系数b与lna呈负线性相关;③衰减因子k是用来量化同震形变波能量衰减的主要系数,它随着震中距(△≤6000km)增加而增大,且各区域的衰减因子具有一定规律性,对后期建立巨大远震触发型地震模型及其参数设置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择黑龙江省延寿地震台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2005年的固体潮观测资料,提取了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M5.1和9月19日内蒙古牙克石M4.7地震前,倾斜固体潮半日波(M2)的潮汐因子γ及相位滞后因子Δφ等参量,综合分析了中强地震前区域倾斜形变潮汐的短临变化特征。认为:1)对潮汐频段参数潮汐因子、相位滞后因子异常信息进行提取,有利于捕捉地震前兆异常。2)潮汐因子的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给出了震源的短临前兆信息。从图形变化看,这种变化过程可归纳为趋势性背景变化→增大(或减小)→极值→恢复→等待→发震。3)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图形变化稳定、异常突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将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倾斜潮汐变化分析引入潮汐形变资料处理中,对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泰安台的潮汐形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发现在地震前十天左右,泰安地震台出现潮汐形变地震短临异常,异常信号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临汾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运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临汾中心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试运行期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其数据正常变化趋势以及出现的异常形态,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认为VS型垂直摆倾斜仪能够真实反映固体潮的变化,并可以捕捉到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山西形变台网的基本情况,应用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同震响应,给出了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云南断层形变强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983~2009年云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资料,研究了该时段3组7次M≥6.5地震(澜沧—耿马M7.6、M7.2,孟连M7.3、武定M6.5、丽江M7.0,姚安M6.5、缅北M7.0)的形变前兆特征。以断层运动速率与基准值之比定义异常参数R,定量分析了异常与本区域强震的关系,提出强震预测指标。结果表明,R值出现异常后0.5~16个月,川滇菱块内发生M≥6.5或菱块外围400km范围内发生M≥7.0,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菱块外强震前比菱块内强震前R值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菱块外强震前R为正值异常,菱块内强震前R为负值异常。研究结果对预测云南地区M≥6.5强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断层形变异常识别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断层形变资料时, 异常的识别和判定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传统判定方法的不足之处, 本文基于所谓异常就是对正常的某种程度背离, 提出从"对象"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 提取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断层活动异常, 及时把握孕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震例研究表明, 这种异常识别方法对地震预测而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