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海省格尔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格尔木山前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格尔木河冲洪积平原区的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格尔木山前平原区3个不同区域由于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异显著.研究区地下水整体流向与地形起伏相一致,自南向北径流,区域上流场形态变化不大.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多年动态处于平衡状态,近年来由于开采力度加大,地下水位呈急速下降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径流型;冲洪积扇下部地下水位以区域性下降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蒸发型;冲洪积扇西翼水源地附近由于地下水调蓄能力较强,地下水位总体呈稳定并局部有上升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人类活动型.  相似文献   

2.
双辽市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处于重碳酸型水带内。病区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处于元素迁移—富集的过渡阶段或元素富集阶段的初期,其水化学类型呈现由HCO3→HCO3.Cl→Cl.HCO3型水的分带性展布,地下水溶解固体浓度为0.5~2.0 mg/L;非病区则处于元素迁移阶段,其水化学类型则为单一的HCO3.Ca型水,地下水溶解固体浓度一般均低于0.5 mg/L。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与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种关系虽然不可作为病因看待,但仍可当作一种环境标志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区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岩石,碳酸盐岩岩石暴露地表时,形成"喀斯特",时空上形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地下水运动规律不同.根据每个阶段地下水运动特点,预测碳酸盐岩赤泥库防渗泄漏和岩溶塌陷地下水被污染行为,指出岩溶塌陷条件下,赤泥库泄漏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降落漏斗是抽水井开采地下水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或是地质灾害.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生、发展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出发,按照形成时间、开采井数量、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分类,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地下水降落漏斗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降落漏斗是抽水井开采地下水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或是地质灾害.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生、发展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出发,按照形成时间、开采井数量、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分类,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地下水降落漏斗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夷新区地下水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贮存条件,阐述了该区各类型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天然资源,对武夷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初勘阶段主要查明场区内的地质构造、地层构造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场区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及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场区地基(岩)土的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条件,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和物探方法技术特点,通过几种物探找水技术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与示范,分析总结方法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案,为该地区解决人畜饮用水提供技术和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6)
香河县受地表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强。通过对不同降雨类型对香河县境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类型降雨对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为香河县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不同地下水类型,从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三个方面论述了敦化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鬃山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无地表水分布,水资源十分贫乏。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分布不连续,多以“沟”、“槽”、“束”等形式存在,勘探难度极大。本文依据前人资料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在这一地区勘探地下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在马鬃山区寻找地下水一要研究地表汇水条件,二要查明主干构造带的控水作用,三要勘探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并提出勘查地下水的步骤和方法,特别强调了TM卫片解译及野外小比例尺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物探方法在找水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做到有的放矢。以期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勘探风险,获取最佳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海岸带地下水类型和分布主要受控于陆地地质作用,尤以大地构造作用和河流地质作用为主导。松散沉积物类海岸带地下水为孔隙水,含水介质单一,空间变化大,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规律亦相应复杂。以距今78万年晚更新世为界线,可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含水层组划分为上(浅)下(深)两层(部)。下部的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含水岩组以微咸水、咸水多见;上部的中更新统(Q2)和下更新统(Q1)分布有淡水,部分地下淡水资源有一定的供水意义。基岩类海岸带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和岩溶水,多为淡水,其水资源量与当地的降水量和基岩入渗系数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除砂砾石台地的基岩类海岸带、少数溺谷型泥质海岸带的河谷内和碳酸盐岩分布区外,一般无集中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7,(Z1):56-60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河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论述,详细对地下水补给量及其各主要补给项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更新能力被削弱。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108m3、2.95×108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盆地泉水溢出量大幅衰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  相似文献   

14.
本次示范工程通过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应用与示范,分析总结方法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案,为该地区解决人畜饮用水指明方向,提供技术和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创新点:以系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针对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资源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及补排关系的研究分析,揭示了该区岩溶地下水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下的循环规律。整个岩溶地下水的运移既有畅流型,又有汇流型和散流型。岩溶地下水的储存、运移及富水规律既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的控制,同时又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搞清本区岩溶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对于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减少因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中东部区域分布为地下咸水分布区。自大量开采地下淡水以来,出现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资源问题,第四系地下淡水水质呈不断变差趋势,对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成井工艺不严格。本文分析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机制及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18.
谢洪忠 《地质与资源》2009,18(4):314-316,291
温泉旅游资源属于典型的地质资源,具有地下水及地热资源的属性特征.在温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科学认识温泉的成因、类型、分布、医学成分和疗效等内容.应避免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水污染,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实行旅游温泉品质认证制度,利用人工回灌等方法防止资源浪费和破坏,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遵循科学性、环保性的利用原则,体现温泉旅游特色,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